首頁 > 農業

始於康熙三百餘年浦江杭坪“擺祭”祭祖習俗

由 鄉村文化 發表于 農業2021-10-09

簡介杭坪村擺祭儀式十分隆重,透過迎送關公、擺祭、演戲、迎燈、拜斗和什錦班表演等隆重熱鬧的綜合性傳統民間習俗活動,來祈佑新的一年能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風調雨順、百姓平安

翁姓當過皇帝嗎

浦江縣杭坪鎮杭坪村流行一種正月十九“擺祭”習俗。該習俗始於清朝康熙年間,已有300多年曆史。狹義的擺祭是把各家各戶姑娘、媳婦用米粉捏製的米塑(各種花鳥蟲魚、飛禽走獸、瓜果蔬菜等)同其他祭祖用品在正月十九擺放到廳堂一長排供桌上祭祀祖先和關公,,供人觀賞品評。杭坪村擺祭儀式十分隆重,透過迎送關公、擺祭、演戲、迎燈、拜斗和什錦班表演等隆重熱鬧的綜合性傳統民間習俗活動,來祈佑新的一年能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風調雨順、百姓平安。

始於康熙三百餘年浦江杭坪“擺祭”祭祖習俗

擺祭儀式

每年的“杭坪擺祭”儀式由杭坪村的6個社輪流主持(6年輪流一遍,週而復始)。每次擺祭儀式由當年的社牽頭組織,負責經費籌集、日程及儀式安排、人員組織等一系列工作,其餘5個社按約定俗成的傳統習俗配合主持社做好迎送關公等儀式。

迎送關公是杭坪村正月十九“擺祭”中最為熱鬧隆重的。上午8時由當年的主持社召集6個社的人在廣場集中後,去離村1公里的關公廟迎接關公。迎接隊伍的順序依次為6個社的馬牌高燈、鑼隊、銑隊、旗傘隊、香桌(上面擺放裝飾著花瓶、財神、菩薩等物品)、什錦班、籤筒筆架和香爐,最後是關公大轎和數百名手持點燃的香的虔誠村民。

在這支隊伍中,每個社都有各自的一整套儀仗。每個社的旗傘隊都由龍虎大旗、十二生肖旗以及眾多彩旗等組成,整個隊伍有大小旗幟數百面。隊伍一上路,大旗獵獵、銅銃齊鳴,鑼鼓陣陣、絲竹聲聲,參加者每次都達到上千人,綿延達1公里左右,十分壯觀。

始於康熙三百餘年浦江杭坪“擺祭”祭祖習俗

關公塑像

隊伍在繞村一週後到達關公廟,把關公像放到轎上後,再吹吹打打迎接到當年主持社的廳堂,供人拜祭。抬關公轎的人為主持社挑選的八名著統一服裝的青壯年。轎上的關公一手拿著青龍偃月刀,一手撩著鬍鬚,紅臉綠袍,端坐在轎子上,顯得特別威武。

關公在廳堂上同祖先一起供人祭拜兩天後,在正月二十一日上午又由原班人馬送回關公廟,而送關公時持香討吉祥的村民和外來人更多,往往多達數千人。在關公廟關公上轎和關公進廳堂時都要舉行隆重緊湊的儀式。迎接關公時,隊伍中各社人員的順序為:當年輪到的主持社在最前面,次年輪到的為第二,依次類推。送關公時,次年輪到的社最前面,今年主持社最後面,並且次年輪到社必須把香爐接回到自己的廳堂,以示香火的年年延續。在送關公途中,每人都能分到一對預示吉祥的大饅頭。

用米塑擺祭是杭坪擺祭儀式中最為吸引人的,凡來來往往的人都要趕去一睹為快。正月十九上午關公接到廳堂後,主持社在關公像前放好排供桌,本社內各家各戶把準備好最精緻的祭品(形態各異的花鳥蟲魚飛禽走獸、瓜果蔬菜和點心等米塑)按屬類順序一排排整齊地擺放到供桌上(每排4-5件祭品)。

此外,在正廳兩邊擺放著打扮漂亮的架豬架羊。所有祭品用於祭祀關公和祖先,祈求美好願望並供人觀賞品評。這些祭品到正月二十日晚上演戲結束後由各家各戶收回,架豬、架羊在正月二十日早上下架分售給農戶。

擺祭儀式主要有二重意義:一是透過品評比一比誰家的媳婦、姑娘心靈手巧,製作的祭品做工精細,形態逼真優美;二是透過祭祀關公和祖先,祈求新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從中也反映出民眾的美好願望和追求。擺祭前還要在廳堂關公前的正廳中由戲班子踏八仙,以表吉利。

杭坪擺祭儀式還有迎燈、演戲、拜斗和什錦班表演等多種傳統習俗文化活動。杭坪村各社都有燈隊,每年的正月十九都要迎燈(板燈龍)。正月十九日晚上,當年輪到的主持社的燈頭迎燈。正月二十日晚上,全村迎長燈”,由輪到社出燈頭,其餘各社的子燈按順序連成一支長燈隊,先到關公廟門前集中串燈,然後到村內主要道路、廣場等地迎燈,最後到太平殿胡公廟前散燈。迎長燈的儀仗隊和燈隊往往長達數里,十分壯觀。每年正月十九,杭坪村都會由輪到的主持社出資請來本地或周邊市、縣較有名氣的戲班來演古裝戲。

一般演兩天兩夜(正月十九日至二十日),有的年份演3天3夜,每場戲開演前都要踏八仙,以求吉祥吉利。以前演戲地點都在各個社的廳堂上,現在因廳堂地方較小,又擺放著祭品,很擁擠就把演戲地點統一選到了村中心的廣場上。

以前,正月十九日晚上戲臺演戲結束後(戲臺搭在廳堂內),在輪到主持社的廳堂裡集合全村各社什錦班敲什錦。1949年正月十蔣仁義堂時,全村14班什錦班畢集一處進行什錦班大會演,名震遠近。 參加表演的什錦班有亂彈、崑腔、雙簧、時調、徽班等劇種,那種場面絕無僅有,十分熱鬧壯觀,至今仍為村民津津樂道、引以為榮。

在每年的正月十九,拜斗儀式也是必不可少的。這種“鬥”是用錫箔紙折成元寶狀一一疊放而成,形似紙塔,高達2米多,一般每次2-3組(每組“鬥”由3座紙塔組成),“鬥”上貼有“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福、壽、禧”等喜慶的剪紙圖案或字樣。

從“鬥”擺放到廳堂後一批又一批的善男信女在“鬥”前唸經,合唱“風調雨順”歌,以祈求年的太平吉祥。“鬥”到正月二十日晚上演戲及什錦班表演結束後燒祭給關公及祖先。

始於康熙三百餘年浦江杭坪“擺祭”祭祖習俗

杭坪擺祭

“杭坪擺祭”習俗特色鮮明,既具有全村參與,規模巨大的群眾性又富有民間傳統,並能從中產生良好的教化作用。村民在每年正月十九前的幾個月就要為“擺祭”活動作準備,讓村民長時間融入一種節日的喜慶氣氛中,並在正月十九達到高潮。

由於一年一度“擺祭”習俗的延續,使該村的古廳堂,得到了有效的修繕保護,什錦班、板凳龍、腰鼓等民間表演藝術團隊有了展示的平臺,同時還使剪紙、米塑、泥塑、疊鬥等傳統民間造型藝術也得到了更好的傳承。

Tags:關公正月廳堂什錦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