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為什麼諾貝爾化學獎越來越像生物學獎了?

由 李雷博士 發表于 農業2021-09-17

簡介醫學或生理醫學獎基本上授予了生物學,因為這是一個生命科學的時代,連化學獎也經常授予生物,比如之前的華人錢永健,也就是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侄兒,就是因為綠色熒光蛋白而獲得了化學獎,但是這個東西是生物學裡用的,用來標記,尤其是在做基因操作的時候

無機化學獎的是什麼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出來,再次讓大家懵逼,因為這個獎的內容,可以說是純粹的生物學獎了。

其實,近些年來,諾貝爾化學獎一直有這個趨勢,就是授予給生物領域。我曾經統計過,上世紀大概有二十多次化學獎授予了生物領域,而進入了兩千年,這個比例迅速上升,化學獎將近一半都授予了生物領域。

以至於有人說,現在的生物學成了諾獎大熱門了。醫學或生理醫學獎基本上授予了生物學,因為這是一個生命科學的時代,連化學獎也經常授予生物,比如之前的華人錢永健,也就是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侄兒,就是因為綠色熒光蛋白而獲得了化學獎,但是這個東西是生物學裡用的,用來標記,尤其是在做基因操作的時候。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這是學科的連續性,化學作為一門研究分子的科學,發展到現在,

一定程度

已經到了一個極限,這個極限就是,如果他們做純粹的無機,達到極致,

可能

會涉及到物理了。而他們做有機的話,那些用途極廣意義重大的有機分子,

十有八九

是有生物學功能的,於是就走到了生物學口去了【

此處並沒有說純化學留沒戲了,還有更多的空間,只是說化學現在容易結合到生物這種現象

】。

我們來說說這次諾貝爾化學獎的內容,2018 年諾貝爾化學獎一半授予研究酶的「定向進化」的美國女性化學家 Frances H。 Arnold,另一半授予研究噬菌體展示技術的 George P。 Smith和Sir Gregory P。 Winter。

前者是做的酶,說到酶,大家都熟悉,這就是生物學裡的催化的物質嘛,最典型的就是大家的加酶洗衣粉,當然生物體內的酶無處不在,我們口腔裡分泌唾液澱粉酶,我們的腸胃裡有胃蛋白酶。至於其他的酶,不勝列舉。酶是推動生物體內發生反應的重要因素。很多時候我們需要酶發揮更大的作用,但是一般情況下,酶是蛋白質(還有核酶是核酸,儘管很少),蛋白質嘛,肯定是基因編碼的。大部分情況下,基因比較穩定,所以酶也比較穩定,如果我們需要讓酶發生改變,就需要讓基因發生改變。常規的辦法當然是隨機突變了,比如用化學因素或者物理因素如輻射等誘導,這種做法就是隨機。但是我們還可以學習生物的一套理論,那就是進化的辦法來實現,而Frances H。 Arnold就是利用這個辦法來實現了酶的定向進化。

而至於後者的話,則更是專業的生物學知識了,其實這是一個生物學技術,很常規,很多做生物的人都用過,連我都沒想到這個技術竟然還沒獲得諾獎,當然我也沒想到這個技術能夠獲得諾獎。這個內容其實理解起來很容易,從名字就可以看出,就是展示技術,用的是噬菌體。我們很多時候比如要篩選藥物的時候,需要從很多蛋白裡篩選,但是蛋白一般情況下在細胞裡面,不容易找到啊。怎麼辦?用噬菌體把蛋白抓出來(其實就是與噬菌體特定蛋白基因結合),這樣就一目瞭然(當然這是生物學上的一目瞭然)。

這就是今年的諾獎內容,如果說這倆有什麼共同點的話?我想,主要是在於對於生物的改造吧。

Tags:生物學授予化學獎諾獎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