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專題複習】農業地理中耕作制度、複種指數、熟制是什麼?間作、套種和輪種的區別有哪些?

由 大咖說生活 發表于 農業2021-06-27

簡介間作、套種和輪種的區別套種在前季作物生長後期的株行間播種或移栽後季作物的種植方式,也叫套作、串種

間種套種什麼意思

耕作制度、複種指數、熟制

耕作制度:是一個地區或生產單位農作物種植制度以及與之相應的養地制度的綜合技術體系。養地制度是與種植制度相適應的以提高土地生產力為中心的一系列技術措施,包括土地培肥,土壤耕作,水分供求平衡,農田防護以及農田基本建設等。以種植制度 為中心,養地制度為基礎。

【專題複習】農業地理中耕作制度、複種指數、熟制是什麼?間作、套種和輪種的區別有哪些?

種植制度:只一個地區或生產單位作物組成、配置、熟制、種植方式的綜合。

複種: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內接連種植兩季或兩季以上作物的種植方式。熱量條件是決定一個地區能否複種的首要條件。

複種指數是指一定時期內(一般為1年)在同一地塊耕地面積上種植農作物的平均次數,即年內耕地面積上種植農作物的平均次數。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標,用百分數表示。計算公式為:複種指數=全年播種(或移栽)作物的總面積÷耕地總面積×100%。

它反映複種程度的高低,用來比較不同年份、不同地區和不同生產單位之間耕地的利用情況。

【專題複習】農業地理中耕作制度、複種指數、熟制是什麼?間作、套種和輪種的區別有哪些?

熟制:是同一塊耕地上一年內收穫的作物的季數。

熟制與複種指數這兩個概念區別不大,如一年一熟,複種指數就是100%,一年兩熟,複種指數就是200%,兩年三熟複種指數就是150%。

套種:

套種(relay cropping),在前季作物生長後期的株行間播種或移栽後季作物的種植方式,也叫套作、串種。對比單作它不僅能階段性地充分利用空間,更重要的是能延長後季作物的生長季節,兩季作物,共同生長的時間短,一般不超過套種作物全生育期的一半。套種能提高複種指數,提高年總產量。套種側重在時間上集約利用光熱水資源,是一種集約利用時間的種植方式。

【專題複習】農業地理中耕作制度、複種指數、熟制是什麼?間作、套種和輪種的區別有哪些?

間作:

間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於同一生長期內,分行或分帶相間種植兩種或兩種以上作物的種植方式,也稱作間種。間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由間作形成的作物複合群體可增加對陽光的擷取與吸收,減少光能的浪費,側重在空間上集約利用光熱水資源;間種的兩種生物共同生長期長,共生期至少佔一種作物的全生育期的一。間種往往是高棵作物與矮棵作物間種,如玉米間種大豆或蔬菜。同時,兩種作物間作還可產生互補作用,如寬窄行間作或帶狀間作中的高杆作物有一定的邊行優勢、豆科與禾本科間作有利於補充土壤氮元素的消耗等。實行間種對高作物可以密植,充分利用邊際效應獲得高產,矮作物受影響較小,就總體來說由於通風透光好,可充分利用光能和CO2,能提高20%左右的產量。其中高作物行數越少,矮作物的行數越多,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間種效果越好。一般多采用2行高作物間4行矮作物叫2:4 採用4:6或4:4也較多 。間種比例可根據具體條件來定。 但間作時不同作物之間也常存在著對陽光、水分、養分等的激烈競爭。因此對株型高矮不一、生育期長短稍有參差的作物進行合理搭配和在田間配置寬窄不等的種植行距,有助於提高間作效果。當前的趨勢是旱地、低產地、用人畜力耕作的田地及豆科、禾本科作物應用間作較多。

【專題複習】農業地理中耕作制度、複種指數、熟制是什麼?間作、套種和輪種的區別有哪些?

間作套種:

間套種技術是一項利用農作物生產的“空間差”和“時間差”,進行多層次、多作物立體開發的創新技術,是農業上的一項增產措施。一般間作套種一起表述,不做細緻區分。首先,間套種的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土地、改善土壤質量、充分利用生長季節,一季多收,高產高效、充分利用光能、可抑制病蟲害發生,同時間套種還可保土、抗旱等。

【專題複習】農業地理中耕作制度、複種指數、熟制是什麼?間作、套種和輪種的區別有哪些?

間作、套種和輪種的區別

間作

一茬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生育季節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塊田地上成行或成帶(多行)間隔種植的方式。

間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由間作形成的作物複合群體可增加對陽光的擷取與吸收,減少光能的浪費;同時,兩種作物間作還可產生互補作用,如寬窄行間作或帶狀間作中的高杆作物有一定的邊行優勢、豆科與禾本科間作有利於補充土壤氮元素的消耗等。但間作時不同作物之間也常存在著對陽光、水分、養分等的激烈競爭。因此對株型高矮不一、生育期長短稍有參差的作物進行合理搭配和在田間配置寬窄不等的種植行距,有助於提高間作效果。當前的趨勢是旱地、低產地、用人畜力耕作的田地及豆科、禾本科作物應用間作較多。

【專題複習】農業地理中耕作制度、複種指數、熟制是什麼?間作、套種和輪種的區別有哪些?

間作、套種和輪種的區別

套種

在前季作物生長後期的株行間播種或移栽後季作物的種植方式,也叫套作、串種。對比單作它不僅能階段性地充分利用空間,更重要的是能延長後季作物的生長季節的利用,提高複種指數,提高年總產量。是一種集約利用時間的種植方式。

在一塊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佔地的寬窄比例種植幾種莊稼,叫間作套種。一般把幾種作物同時期播種的叫間作,不同時期播種的叫套種。間作套種是我國農民的傳統經驗,是農業上的一項增產措施。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一般間作套種一起表述,不做細緻區分。套種與間作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作物的共生期很短,一般不超過套種作物全生育期的一半,而間作作物的共生期至少佔一種作物的全生育期的一半。套種側重在時間上集約利用光熱水資源,間作側重在空間上集約利用光熱水資源。套種可以使用複種指數比較效益的大小,而間作使用土地當量比計算效益的大小。

【專題複習】農業地理中耕作制度、複種指數、熟制是什麼?間作、套種和輪種的區別有哪些?

間作、套種和輪種的區別

輪種

是指前後兩季種植不同的作物或相鄰兩年內種植不同的複種方式。

由於不同作物對土壤中的養分具有不同的吸收利用能力,因此,輪作有利於土壤中的養分的均衡消耗。同時輪作還有利於減輕與作物伴生的病蟲雜草的危害。例如,春季種烤煙,烤煙收穫後再種一季雙季晚稻,這種水旱輪作的效果一般都很好。不僅能改良土壤的理化效能,而且能非常有效地抑制病蟲雜種。

“套種”是在前季作物生長後期的行間,精種或移栽後季作物,使生長週期較長的農作物有足夠的時間生長,得以成熟。“間作”是在同一生長期內,分行成分管相間種植不同農作物,使農業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在生產實踐中,兩種方式經常結合使用,形成“間作一一套種”模式,是傳統種植業常用的一項增產措施,但近年來採用的越來越少了。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套種“可顯著提高

A。 勞動生產率 B。 耕地的肥力

C。 農作物熟制 D。 農產品品質

2.最能體現對氣候資源充分利用的間作搭配模式是

A。 株型”一高一縷” B。 根系“-深一線”

C。 播種“”一早一晚” D。 需水“多一少”

3.近年來,“間作——套種”模式在我國農村逐漸減少的原因是

A。 農業勞動力不足 B。 農作物種類減少

C。 農產品供過於求 D。 機械化生產不便

答案與解析 ‍

答案:1.C 2.A 3.D

解析:

1.“套種”使生長週期較長的農作物有足夠的時間生長,得以成熟,可顯著提高農作物熟制,C對。“套種”使農業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不能提高勞動生產率、耕地的肥力、農產品品質,A、B、D錯。

2.最能體現對氣候資源充分利用的間作搭配模式是株型”一高一矮”,充分利用空間,A對。根系“一深一淺”不是對氣候資源利用,B錯。播種“一早一晚”,不能充分體現間作搭配,C錯。需水“一多一少”是對水資源的充分利用,D錯。

3.近年來,“間作——套種”模式在我國農村逐漸減少的原因是機械化生產不便間作套種,D對。農業勞動力不足不是主要原因,A錯。農作物種類沒有變化,B錯。農產品沒有形成供過於求的狀況,C錯。

宣告:文章素材來源網路,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Tan-GeographicStudio)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分享點贊和在看!如涉及侵權請聯絡刪除!點選閱讀原文獲取更多資源!

Tags:間作作物套種種植複種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