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常識】棕點石斑魚會性逆轉嗎?養殖者應該如何正確選擇石斑魚呢?

由 這年輕人 發表于 農業2021-06-23

簡介石斑魚類的胚後發育,一般可依據卵黃囊的有無、鰭棘的伸長與收縮、體色的變化及鱗片的出現等特徵分為仔魚期、稚魚期和幼魚期,其中仔魚期包括早期仔魚和晚期仔魚

棕點石斑魚會性逆轉嗎

石斑魚具有富含營養、肉質鮮美、低脂肪、高蛋白等特點,在港澳地區被認為是我國四大名魚之一,是高檔筵席必備之上等食用魚。其價格昂貴,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是我國沿海地區重要的養殖魚類之一,並其在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得到了廣泛養殖。

名貴的石斑魚

石斑魚繁殖

大部分石斑魚類為雌性先熟的雌雄同體魚類,即初次性成熟時為雌性,作為雌性參與繁殖後的一年至數年後,雌魚開始性逆轉成為雄魚。然而也存在著少量可由幼魚直接發育成雄魚的初級雄性個體(primary males),其比例隨不同物種而異,如養殖條件下斜帶石斑魚(E。coioides)和駝背鱸僅有1%~3%的初級雄性個體,而赤點石斑魚(E。akaara)的初級雄性個體可達15%左右。這種差異也可能與生長環境相關,目前尚未有野生天然初級雄性個體的報道。此外,在人工養殖的石斑魚類中也發現了雙向性逆轉的雌雄同體橫帶九棘鱸。甚至還有個別種類的石斑魚為雌雄異體,如豹紋喙鱸(Mycteroperca rosacea)和拿騷石斑魚(E。 striatus)。對於石斑魚的性逆轉機制,一些研究者認為可能是環境與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證實了外源性雄性類固醇激素可成功誘導多種石斑魚的雌魚發生性逆轉。

大多石斑魚類為多批產卵魚類。卵巢內同時具有不同時相的卵母細胞。雌魚在一個繁殖期內。卵子分批成熟。如青石斑魚(E。awoara)、點帶石斑魚(E。malabaricus)和雲紋石斑魚(E。moara)等。一些石斑魚類有著較為固定的產卵場。因此需要進行產卵洄游。部分種類洄游的距離較短。如大堡礁區的豹紋鰓棘鱸的產卵洄游距離通常為數百米至數千米;有的種類則需要洄游上百千米往返於產卵場,如佛羅里達沿岸的拿騷石斑魚(E。striatus),產卵場距離定居地距離可達240 km。

一些石斑魚在繁殖期間會配對產卵,如赤點石斑魚,其產卵時間一般為傍晚,產卵開始時,雄魚追逐雌魚後並遊,透過尾柄激烈顫動完成產卵、排精動作,這一產卵行為需1~2 min,隨後不久可重複類似行為並持續2h左右。另一些種類如拿騷石斑魚則具有叢集產卵的行為, Smith報道了拿騷石斑魚在巴哈馬附近海域水深29~38m的岩礁珊瑚礁海域叢集產卵的現象,數量有30000~100000尾之多。石斑魚類產卵期一般從每年的春末延續至初秋,主要受水溫影響,因而沿海各地石斑魚產卵時間隨緯度不同而變化。如福建沿海的赤點石斑魚生殖季節為5—9月,5—6月為產卵盛期,香港和臺灣則為4—7月。石斑魚的個體懷卵數因體型而異,產卵總量在7萬~100萬粒不等,大型石斑魚種類可達1000萬粒。

名貴的石斑魚

早期發育

石斑魚受精卵在鹽度30以上的海水中呈浮性。石斑魚類的早期發育過程中具有變態現象,要經過卵黃囊吸收、背腹鰭鰭棘的延長及收縮、色素的逐漸沉著、從浮游習性轉變為底棲生活等過程。石斑魚類的胚胎髮育一般分為卵裂期、囊胚期、原腸胚期、神經胚期、器官形成期,其胚胎髮育時間因物種而異,如七帶石斑魚在(20。5±0。5)°C水溫下歷時38h45min完成胚胎髮育,雲紋石斑魚在(22±0。2)°C水溫下歷時40h37min完成胚胎髮育,點帶石斑魚在水溫26~28°C的條件下,受精卵經21~26 h完成胚胎髮育等。除此之外,石斑魚類的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和胚胎髮育還與的水溫、鹽度等外源環境密切相關,尤其是存在明顯的溫度效應,即在一定溫度範圍內,石斑魚類胚胎髮育速度隨溫度升高而加快。

石斑魚類的胚後發育,一般可依據卵黃囊的有無、鰭棘的伸長與收縮、體色的變化及鱗片的出現等特徵分為仔魚期、稚魚期和幼魚期,其中仔魚期包括早期仔魚和晚期仔魚。早期仔魚是仔魚孵出後到卵黃囊和油球即將完全消失的一段時期,該階段營養主要來源於卵黃囊和油球,卵黃囊的存在為此階段的主要特徵;晚期仔魚則為卵黃囊消失至各鰭鰭條基本形成這一階段。稚魚期各鰭鰭條基本形成至鱗被逐漸形成,腹鰭棘和第二背鰭棘收縮,色素沉著及身體斑紋形成;幼魚期則全身覆蓋鱗片,魚體特有斑紋形成,此階段除生殖腺尚未發育成熟外,幼魚與成魚在形態、體色及習性上均相似。不同種類石斑魚早期仔魚階段時間因種而異,如駝背鱸和鞍帶石斑魚為孵化後2d,斜帶石斑魚為孵化後5d。

在石斑魚類的胚後發育中出現第二背鰭鰭棘與腹鰭鰭棘先伸長隨後收縮的現象,這是石斑魚類胚後發育中較為獨特的一個現象,在許多石斑魚類的胚胎髮育過程的觀察中均有報道。目前,石斑魚類胚後發育過程中腹鰭鰭棘和背鰭鰭棘的伸縮的生物學意義仍不甚明確,一般認為其可能有增加浮力及恐嚇敵害的作用,使石斑魚類度過漫長的變態期。石斑魚類胚後發育過程中存在著3個死亡率較高的危險期:一是仔魚開口階段,該階段仔魚從生理生態上出現與攝食、運動相關的器官發育的急劇變化,完成從內源性營養到外源性營養的過渡,死亡率極高。石斑魚類的成魚口裂較大,但初開口的仔魚口徑則顯著小於石首魚類、鯛科魚類等其他鱸形目魚類,自然環境中的石斑魚仔魚一般以適口的橈足類無節幼體為主要餌料生物,在養殖實踐中則以牡蠣受精卵、擔輪幼蟲等作為開口餌料。二是仔魚向稚魚發育過渡階段,該階段仔魚不斷生長,口徑逐漸增大,游泳能力及攝食能力亦隨之增強,其生存環境中的餌料生物種類和豐富度都會嚴重影響仔魚的進一步生長及存活。三是稚幼魚期,該時期魚體生長迅速,攝食能力及游泳能力進一步增強,容易出現因個體密度過高而導致魚苗相互殘食的現象 。

名貴的石斑魚

Tags:石斑魚仔魚發育產卵胚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