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張根榮和他的百花腸衣廠

由 愚人閒話的新地址 發表于 農業2021-06-14

簡介百花腸衣廠的生產規模迅速擴大,工人增加到100多人,再後來,張根榮覺得,僅僅做半成品的粗加工檔次太低,不過癮,就向省畜產公司要求生產裝置升級,做成品加工,打包給省畜產公司直接出口創匯

腸衣是什麼做的

張根榮和他的百花腸衣廠

張根榮和他的百花腸衣廠十年前我見到了老張,只知道他是苗圃裡的花木養護工,在這之前我並不認識他。老張身材不高,面板曬得黝黑,一幅農民的模樣。他每週一次會走進我辦公室擺弄花盆,澆水換盆。他總是輕輕地敲門,然後小心翼翼地完成他的工作。時間久了,我會跟他打個招呼,也會招呼他在辦公桌前坐會兒,有一搭沒一塔地聊會兒種花的常識。其實我不喜歡種花,只是隨便聊聊,就跟保潔工、保安員進來一樣,說說家常話。

幾回聊天下來,得知他就是苗圃的老闆兼花木養護工,一輛破舊的小飛虎裝滿盆景花木,在市區穿梭,看得出他是一位精通花木養殖的花工。老張說話不急不慢,也不木吶,溫文爾雅,似乎有別於一般的工人。

直到有一天,說到了嘉北一帶的地方,說到了城北路上豐樂橋,他說,他曾經在百花腸衣廠當過廠長,我還有些將信將疑,怎麼也不能把他與百花腸衣廠掛上鉤。

說起百花腸衣廠,老嘉興人都知道,當時城北路的豐樂橋堍邊,一東一西有兩爿廠,東面是煤球廠,西面就是百花腸衣廠。這個廠在60年代就存在了,後來還有一家電鍍廠,與百花腸衣廠是兩塊牌子一套班子,30來個工人。

百花腸衣廠和電鍍廠這對招人唾棄的活寶是名副其實的汙染企業,廢水直接排進河道。腸衣廠主要的生產就是替畜產公司清洗豬腸,把清洗完的豬腸運回畜產公司,留下的廢物當作有機肥歸腸衣廠,以人工換肥料,兩廂情願。腸衣廠就是為這點有機肥而成立的。半死不活地賴在豐樂橋下。

百花腸衣廠的名聲變香,還是在張根榮去了以後,是他把百花腸衣廠變成秀城區出口創匯的龍頭企業把豬肚腸變成了美金。秀城區就是現在南湖區的前身,在那個時候,嘉興市本級分為兩個區,郊區和城區,也就是現在的南湖區和秀洲區。

在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百花腸衣廠很吃香,改革開放潮起潮落,張根榮就是屬於那個年代社辦企業的排頭兵。

張根榮是嘉北公社百花大隊的農民。1965年,他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從嘉興三中畢業,被保送進嘉興一中讀高中。不料剛上完高一,學校就按政策要求通知:農村戶口的學生立即中斷學業,返鄉務農。60年代糧食緊張,農民的兒子理當回鄉種地去。歷史上稱這些人為“回鄉青年”。

張根榮雖然是農家子弟,但是做農活並不拿手,他是個讀書的料,於是小隊長用其所長,讓他做了小隊會計。小隊會計在當時的農村也算是個知識分子,走來走去,也有公社幹部的樣子,張根榮做會計,也是人盡其才。

兩年後,嘉北公社搞民主選舉,張根榮就去報名競聘,沒有想到竟然選上了,經過層層投票,100多張選票,他得了90張,以高票當選嘉北公社革委會主任,這年他23歲。

這樣的日子過了兩年整,命運又捉弄他一次,他作為保皇派的頭頭,被造反派推倒,發回原地當農民。回到生產隊的第二年,他拉了同村的8個小青年,組成一個勞動工班,他當班長,去嘉興火車站當裝卸工,主要是在車皮上卸貨,扛包、抬筐,把物資搬運到堆場。那是個體力活,累死累活,一干就是四年,經受了繁重的體力勞動的錘鍊。

1973年,這位曾經的加北公社革委會主任得到了平反的機會,公社落實政策,把他安排進加北石灰廠工作,就在三塔水泥廠的邊上。不久還當上了廠裡的幹部。石灰廠不僅生產石灰,還生產磷肥,張根榮在那裡也是得心應手,做啥像啥,管理工作井井有條。

就在這個時候,1975年,百花大隊的書記向公社提出,要求調張根榮去百花腸衣廠當領導。於是,張根榮的名字從此與百花腸衣廠掛上了鉤,一個村辦企業從此開創了一段輝煌的歷史。

前面說起過,腸衣廠為畜產公司洗肚腸,沒有加工費,只拿些下腳料作為回報。數十年以來一直如此,似乎天經地義。時間就了,張根榮感到吃虧了,這不是明顯的欺負貧下中農嘛,於是大膽向畜產公司提出,以勞力換工錢,要收取加工費,否則不加工了。畜產公司迫不得已開始支付加工費。

有了加工費,企業就有了效益,工作積極性明顯提高,僅靠一家畜產公司的來料加工,產量太少了。於是張根榮開始琢磨,嘉興畜產公司究竟把豬腸賣到哪裡去的,透過調查,原來這個豬腸經過層層加工後變成腸衣,出口到國外,腸衣是外國人做香腸的原料,歐美國家的香腸需求量很大,嘉興畜產公司是替省畜產公司收購的。於是張根榮就乾脆跑去省畜產公司,要求直接供貨,並簽下合同。

回來後就在各個縣裡的屠宰場設立收購點,進行半成品加工,然後直接賣給省畜產公司了,這樣一來,就沒有嘉興畜產公司什麼事了。

百花腸衣廠的生產規模迅速擴大,工人增加到100多人,再後來,張根榮覺得,僅僅做半成品的粗加工檔次太低,不過癮,就向省畜產公司要求生產裝置升級,做成品加工,打包給省畜產公司直接出口創匯。就這樣,張根榮逐步打通了銷售渠道,不僅和省畜產公司做,還主動對接外省的畜產公司以及部級單位下屬的出口公司,這些大公司實力雄厚,張根榮又以良好的信譽取得他們的信任,開始與百花腸衣廠搞聯營,他們直接從百花腸衣廠裝箱,從上海港海運出口到德國、荷蘭、日本、美國。百花腸衣廠這隻原先不受待見、令人討厭的醜小鴨一下子變成了廣受國際市場歡迎的香餑餑。

張根榮的百花腸衣廠做得風生水起,一大批國外商家從集裝箱上的產地標籤上找到了百花腸衣廠,紛紛來訂貨,並邀請老張出國考察。

轉眼到了90年代,企業可以自營出口了,趁著改革開放的機遇,腸衣廠建立起廣泛的市場網路,開始直接出口創匯了。一個小小的腸衣廠,產值做到8000萬元人民幣,創匯400萬美元,佔了秀城區出口創匯的半壁江山還要多。那幾年,秀城區的出口創匯企業基本還是空白,有兩三家企業一年累計還不到10萬美金。所以,那時候的百花腸衣廠成為秀城區領導手中的一張金名片,政府和銀行一致為腸衣廠叫好。

人們常說假如。假如沒有張根榮,百花腸衣廠或許還在洗洗豬肚腸,或許早已關門歇業,也就沒有了秀城區值得驕傲的出口創匯大戶。

常言道:人怕出名豬怕壯,就在腸衣廠發展勢頭最好的時候,腸衣廠出現了擔保鏈的問題。這裡有必要提到一個工業公司的名字。九十年代中期,嘉北還是那個嘉北,只不過公社已經變成了鄉。鄉里有個工業公司,嘉北鄉的社辦工廠都歸它管,它是鄉辦企業的主管部門,協調著企業間的的各種擔保關係。如果有企業要申請貸款,銀行都希望由腸衣廠蓋個擔保章。嘉北友誼皮件廠的1350萬貸款就是那個時候被工業公司要求蓋上的。

由於經營困難資金週轉不靈,嘉北友誼皮件廠被信用社起訴,1996年腸衣廠作為擔保人被法院凍結了賬戶,就連碼頭上等待出口的價值50萬元的集裝箱貨物也就地查扣了,企業面臨支付違約金的風險,幸好上級領導協調,給予放行,保證在貨款到賬後直接劃給銀行。

粗放的銀行就是這樣,不顧企業的負債能力,盲目貸款給企業,然後依靠企業聯保互保來保證銀行自身的安全,一有風吹草動,就理直氣壯地釜底抽薪,拖垮企業。這樣的例子很普遍,一直延續到現在。

百花腸衣廠的資金只出不進,失去了流動性,立刻陷入困境。企業有困難,各級各部門都很重視,協調會開了一次又一次,然而還沒有離開會議室,專題會議的機要檔案油墨未乾,就執行不下去了。

1997年9月,腸衣廠停產倒閉。百花腸衣廠沒有倒在市場經濟的汪洋大海里,卻在資金擔保鏈的剪刀下被剪斷了翅膀,工業公司最終的協調結果是:企業的貸款由企業處置固定資產來償還,職工及其他個人集資的300萬元,透過催討應收賬款由張根榮個人來歸還,實際上應收賬款就是企業呆賬,收回的很少,那些日子裡去張根榮家裡討債的人不斷,這些集資款最終由張根榮個人償還了。

企業倒閉了,進入審計程式,第一遍審計,說沒有問題,有領導不信,豬肚腸油水那麼足,張根榮能那麼清水光湯?再來第二遍審計,結果還是一無所有,老張連業務招待費都沒有用足,稱得上是兩袖清風。

在張根榮後的企業,鄉辦企業都轉製為民營企業了,企業家有了一定的自主權,可以決定擔保或不擔保。轉制迎來了民企老闆的春天,張根榮沒能等到這一天,百花腸衣廠倒在了黎明之前。

離開腸衣廠後,張根榮並沒有被擊倒而一蹶不振,他淡出江湖,開始自謀生計,經營了一個小苗圃,踏踏實實做起了花農,並默默地履行承諾,用了8年時間,還清了所有的個人集資款。

張根榮和他的百花腸衣廠

如今78歲的老張依然精神矍鑠,守著他的苗圃。說起往事,他只是一笑帶過,沒有怨天尤人,老張在人生和事業最好的年華退局了,有人說老張的出局是大浪淘沙,在我看來,他沒有被時代淘汰過,他一直是時代的馬前卒,他認真走好自己的每一步路,只顧朝前,沒有退路。歷史從不以成敗論英雄,老張橫跨兩個世紀,這輩子風風雨雨幾十年,命運讓老張變成了一個有故事的人。

張根榮和他的百花腸衣廠

張根榮的人生春秋,連同他的百花腸衣廠,為這個時代留下了一段光彩的篇章。

Tags:腸衣張根榮百花畜產嘉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