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科技峰會丨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不確定性倒逼企業數字化轉型,上雲是最直接方式

由 21世紀經濟報道 發表于 旅遊2023-02-02

簡介在鄔賀銓院士看來,5G的發展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打造了無線底座

企業數字化轉型什麼意思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白楊 北京報道

9月23日,由21世紀經濟報道發起並主辦的“2022年度21世紀科技峰會”正式召開。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進行了題為《數字轉型打通企業創新之路》的主題演講。

鄔賀銓院士認為,當下,全球面臨諸多不確定性風險,中國也同樣承受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等不確定性壓力。而這些不確定性壓力首先會傳遞到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

這是因為,中小企業在資金鍊、產業鏈、創新鏈等方面承受風險的能力都比較弱。但是同時,中小企業又是國民經濟金字塔的底座,是決定一個國家能不能應對不確定性的關鍵。

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的中小企業在稅收、GDP、發明專利、就業人口、企業數量等方面,分別貢獻全國的50%、60%、70%、80%和99%以上。

在這樣的背景下,鄔賀銓院士表示,目前的不確定性環境將倒逼企業數字化轉型。其認為,透過感知資料、挖掘資料以及盤活資料,可以消除資訊的不對稱。而資訊理論創始人夏農曾提出,資訊是用來減少隨機不確定性的東西,資訊的價值是確定性的增加。

中國數字化轉型發展正當時

目前,中國不斷強化的基礎設施能力,為中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截至今年7月,中國建成5G基站數佔基站總數的18。8%,佔全球5G基站數的60%。同期,中國5G使用者數佔行動通訊使用者總數的28。4%,也佔到全球的60%。

而從下載速率上來看,到去年年底,中國行動網路的平均下載速率已經接近固定網路的平均下載速率。這裡的行動網路還包括了4G,如果單看5G,那今年一季度,5G的下行平均速率已經是同期4G的8。5倍,上行速率是同期4G的3。2倍。

此外,鄔賀銓院士從通訊技術三大定律的角度分析,也認為數字經濟將變得更具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和廣覆蓋性。

其指出,“摩爾定律”是每18~24個月晶片效能翻番,這一增長規律目前尚未表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所以“摩爾定律”將驅動數字經濟高創新性與高增長性;“梅特卡夫定律”提出“網路的價值與使用者數的平方成正比”,這意味著數字經濟的強滲透性;“吉爾德定律”稱“未來25年主幹網頻寬每6個月增長一倍”,所以數字經濟的邊際成本將顯著下降,並具有廣覆蓋性。

麥肯錫預測,到2025年全球數字化突破性技術應用每年將帶來高達1。2~3。7萬億美元的經濟影響價值,高度數字化轉型將使企業收入和利潤增長率較平均水平提升2。4倍。

綜合這些因素,鄔賀銓院士認為,中國具有全球最多的網民最大的市場,是寬頻化滲透率最好的國家之一,數字經濟具有最大的梅特卡夫效益,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將能以最低成本獲得很好的回報。

所以,中國數字化轉型發展正當時。當然,數字化轉型也需要腳踏實地,找準切入點,這樣才能落地見效,持之以恆擴大成果。

5G為企業打造無線底座

2019年,中國的5G跟發達國家同步商用,也開啟了網際網路的泛在化時代。在鄔賀銓院士看來,5G的發展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打造了無線底座。

其指出,行動通訊的發展過程是10年一代,峰值速率則是10年1000倍。“如果說1G-4G面向消費應用,那5G就擴充套件到工業網際網路和智慧城市,為全社會的數字轉型提供了強力的支撐”。

事實上,5G網路擁有幾個獨特優勢,比如下行的超寬頻,現在聯通跟電信的聯合建網有200兆載波,峰值將近3Gbps,未來使用毫米波頻段還可以更高。同時,5G為了面對工業應用和智慧交通等應用,已經做到了空口的低時延,未來還能擴充套件到全鏈路的低時延。

另外,5G本身透過多基站可以實現比較精準的定位,不僅是室外,室內定位也同樣可以,接下來在工業網際網路應用中,還可以發展到單基站定位。除此之外,5G還具有大連線、高可靠等優勢。

鄔賀銓院士稱,傳統工業網際網路的底層,需要PLC(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它按照規定的程式控制所連線的生產裝備、儀器、儀表,並且收集相關的資料。現在有了5G,透過跟IPV6的結合,可以支援工業模組直接連線無人小車、感測器、機器人、無人機等等。

鄔賀銓院士強調,如果把5G工業模組只看成是PLC裝置的一種補充,這是不夠的。因為5G工業模組它本身也是個物聯網的模組,還是個5G的客戶前端裝置,它能夠提供複用和智慧移動路由的功能,以及提供一些算力支援。

不僅如此,5G工業模組還將進一步融合PLC等能力,並且嵌入新一代資訊科技的能力,形成5G工業閘道器,它將融合PLC、邊緣計算、智聯網、區塊鏈、IPv6、TSN等技術,推動工廠內網向扁平化、IP化、智慧化發展,從而實現IT跟OT的無縫融合。

上雲是企業數字化轉型最直接的方式

那麼,企業數字化該從哪入手?鄔賀銓院士給出了他的建議。“資料是伴隨生產而產生的,是生產過程客觀規律的寫照,也是人工智慧訓練建模的依據。所以,做數字化轉型,盤活資料是重要抓手”。

鄔賀銓院士還表示,現在國家啟動了“東數西算”工程,隨著人工智慧的深入,很多企業都要利用人工智慧來挖掘他們生產的規律,最佳化生產的環節,提高效率。但實際上,很多企業並不需要自建算力系統,也不需要去購置這麼多算力軟體。

“他們作為算力網的業務消費者,可以去使用算力網。在算力網上,有業務的提供者,他們能提供資料中心、計算中心、邊緣計算、超算這些能力”,鄔賀銓院士說。

一般而言,企業可以按路徑遠近、算力容量與使用成本及效能等來選擇雲節點。企業透過通訊網路向IDC發出計算請求,利用IDC提供的付費或免費的模型演算法、資料和算力,也包括企業自有模型、演算法和資料,計算結果透過網路返回企業。

所以,對於大多數企業數字轉型,要往數字化方向走,未必需要自購很多數字裝置、軟體、模型等,上雲是企業數字化轉型最直接的方式。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Tags:5g鄔賀銓數字化轉型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