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濟南靈巖大佛山景區,6個月修出萬米山路,全靠手扛肩挑,現代版“愚公移山”!

由 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 發表于 旅遊2023-01-26

簡介故事裡的“愚公”是靈巖村村支書馬永奇,同時擔任著靈巖大佛山景區管委會主任的他和村裡的鄉親們用雙手把世世代代生活守護的大山,變成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

靈巖寺內有遊覽車嗎

這是現代版“愚公移山”:

全靠手扛肩挑

53歲村支書帶領村民

6個月修出萬米山路

從此靈巖村的美好生活

就像大佛山的美景一樣

再也無須仰望

濟南靈巖大佛山景區,6個月修出萬米山路,全靠手扛肩挑,現代版“愚公移山”!

距濟南千年古剎靈巖寺兩公里處,一處風景秀麗的景區去年十一期間正式亮相。與靈巖寺這所千年古剎不同的是,這裡一級一級向上的山路,都是當地村民用手扛、用肩挑,用最原始的勞動力建成。

這裡就是靈巖大佛山景區。

與其他景區開發不同的是,這是一個“愚公移山”一樣的故事。故事裡的“愚公”是靈巖村村支書馬永奇,同時擔任著靈巖大佛山景區管委會主任的他和村裡的鄉親們用雙手把世世代代生活守護的大山,變成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

濟南靈巖大佛山景區,6個月修出萬米山路,全靠手扛肩挑,現代版“愚公移山”!

6個月純手工開出近萬米山路

一級級臺階沿著靈巖大佛山陡峭的山體蜿蜒而上,這些臺階大都“安家”在峭壁上,新時報記者走在這樣的山路上,有時要手扶護欄才敢前行。很難想象,靈巖村的村民們怎樣“純手工”建起了這條路。

“有了路,才能讓更多人上山感受到大佛山的景。”今年53歲的馬永奇走在他們親自修建的山路上,如履平地。他已經記不清走過多少遍這條山路,幾乎每到一處他都能說出一段典故,“這裡是一處遺址、這個角度看靈巖寺更美、這裡的泉有個傳說……”

的確,有了上山的路,才能讓更多人有機會看到山上的景。走在大佛山的山路上,幾乎一處一景。登山遠望,漫山紅葉,除了大自然的天然風景,還有房車與自駕遊露營地、兒童樂園。遊客來到這裡,既可以乘坐觀光車遊覽大佛山,也可以攀登天梯直達大佛山山頂。靈巖勝景、十里松、滴水崖、檀抱泉、明孔山……喜歡爬山的市民楊女士說,“看完靈巖寺,再來大佛山感受漫山紅遍的秋葉和山景,才覺得此行更圓滿了。”

靈巖村的村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靈巖大佛山旁,收入主要靠去靈巖寺周邊擺攤賣一些當地的農產品,收入微薄。2006年,一直在外闖蕩的馬永奇回到村裡,他先是帶著村民把舊村改造的事處理妥當,然後就開始琢磨村裡發展的事。

馬永奇發現了大山的價值,他想,既然不能過度開發,那就利用當地優勢做好旅遊產業。2018年12月份,景區建設的審批檔案拿到手,轉年開春,他帶著村民們說幹就幹,用當地特有的木魚石修築了盤山路,修建了天梯,成了眾多影視作品的取景地和“網紅”打卡地。

走在修建好的山路上,很多遊客都在驚歎:“這路是怎麼修出來的?”

馬永奇和村民們,憑著多年依山而居的生活經驗,在山上打孔、安裝、搬運石料……既要保證質量,還要保證安全,用了6個月的時間,這支由靈巖村村民組成的“施工隊”在大山裡建起了近萬米的山路。

濟南靈巖大佛山景區,6個月修出萬米山路,全靠手扛肩挑,現代版“愚公移山”!

“六親不認”和專業人幹專業事

去年10月1日,靈巖寺大佛山景區正式營業,村民也正式納入了公司管理,在管理中,馬永奇也有自己的“招數”和原則。

透過舊村改造,靈巖村合併了4個自然村,現在村民有303戶,983口人。目前靈巖大佛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有45人,其中有15名班子成員。

“管得嚴,下狠招,按制度辦事。”馬永奇告訴新時報記者,要想把事幹好,把公司發展起來,需要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就得“六親不認”,“都是鄉親們,說來說去都有親戚關係,但在管理中就要規章制度第一,親戚關係擺在第二位。”

村兩委的班子成員裡還有專門管紀律的“紀委書記”,首先在上下班時間上實行嚴格管理,早上7點半上班,下午5點下班,每月兩天假期,無故曠工的一律按照制度進行處罰。每週一下午,團隊成員都會開會總結上週工作,佈置新一週的工作安排,對工作的細節進行討論,總結經驗得失。

在管理中,馬永奇和團隊成員從不排外,他們還聘請了經驗豐富的職業經理人,他們覺得,就應該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要相信專業的人,才能帶動村裡的發展”。5年“小目標”和1個心願

在靈巖大佛山景區的打造中,馬永奇也帶著團隊制定了第一個五年規劃的“小目標”:從2019年3月份景區建設開始,用兩年的時間建成景區道路,再逐步完善小吃特色和民宿專案,逐漸將這裡打造成遊、購、吃、住的“綜合體”。

現在,景區道路建設的目標基本完成,馬永奇正在考察滑冰專案,準備今冬上馬。他還正在計劃打造有100種特色小吃的小吃一條街,“不做同類化的美食,而是每家都選擇一樣,並將這種美食開發到極致,比如某一家做地瓜,可以烤地瓜、地瓜餅、地瓜幹……不斷髮掘某一種美食的做法。”

“我們還有一個計劃,就是賣最‘土’的土特產。”馬永奇告訴新時報記者,最“土”的土特產,也就是意味著最原生態,村裡有了景區帶動,也要把當地的特色農產品帶動起來,讓來到這裡的遊客,不僅看美景,還能住民宿、買特產、嘗美食。

今年11月底,他計劃帶著團隊去四川學習當地特色旅遊的經驗,他說,到外地“取經”不是出去旅遊,不是照搬外地的做法,而是把經驗拿回來結合大佛山本地的特點融合,“像國內一些山村旅遊的地方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做出了特色,成為全國旅遊的知名地點,靈巖大佛山也在向著這個目標努力。”這也是從靈巖大佛山申報國家3A級景區開始,馬永奇一直的心願。

用雙手把荒山變“金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現在的大佛山,既是遊客眼中的綠水青山,更是寄託當地百姓未來無限美好願景的“金山銀山”。

如今,靈巖村的村民逐漸嚐到了景區旅遊資源的甜頭。原來很多人只能外出打工,或者到靈巖寺附近擺攤為生,現在加入了公司後,每個月都有穩定的收入,“能在從小生活的家門口工作,就不想往外跑了,還是自己的家鄉最好。”

因為帶著團隊的努力,馬永奇被列入了2020年全省“擔當作為好書記”“幹事創業好班子”初步考察名單,還入選了2020年度鄉村文化和旅遊能人支援專案人員名單。

榮譽得來的背後是辛勤的付出,新時報記者瞭解到,馬永奇和團隊成員經常早上6點多就已經到了山裡,旺季的時候要為遊客忙碌,進入淡季的時候還有設施養護、森林防火等各種工作,他們閒不下來。而且,大家也在積極想辦法,把淡季變成旺季,“計劃上馬滑雪專案,還有眾多的美食,山裡一年四季有景,也要一年四季留住更多遊客。”

11月21日是週末,小雨,但在馬永奇和團隊成員的作息時間裡沒有周末的概念,對他們來說,幾乎每一天都是工作日。站在景區辦公地點向大佛山望去,霧氣繚繞中儼然有一座臥佛,他們就在“臥佛”之上修出了一條山路。

馬永奇說,靈巖大佛山守護養育著世世代代的靈巖村民,也給大家傳遞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精神,在保護大山不受汙染和破壞的同時,大家夥兒也要一起奮鬥,將這裡變成發展致富的“金山銀山”。(濟南時報 記者:柴穎穎)

Tags:大佛山馬永奇靈巖景區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