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全域博物館、千年運河堤,大運河景觀風貌設計方案出爐

由 北京日報客戶端 發表于 旅遊2023-01-25

簡介同時,綜合形成水利保障、文化旅遊、交通系統等專項支撐,積極推進在城市濱水空間重點區段,由規自、水務、園林、文保等各行業主管部門共同探索研究“多線合一”的規劃管理機制,實現系統功能及景觀品質的整體提升

城市景觀包括什麼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曲經緯

千年運河,迤邐穿行。《大運河沿線景觀風貌規劃設計綜合方案》已由副中心黨工委管委會規自局編制完成,大運河沿線圍繞“全域博物館 千年運河堤”主題,形成了三道系統、三層岸線、五區聯動的景觀風貌空間格局。

全域博物館、千年運河堤,大運河景觀風貌設計方案出爐

副中心黨工委管委會規自局實施處專案經辦人榮光遠介紹,本次規劃研究範圍為大運河副中心段,長約17公里,針對兩岸建築、綠地、橋樑及公共空間等面積約11。66平方公里範圍,開展整體設計和景觀提升。設計方案於2020年6月在全球範圍內啟動徵集,評選出同濟建築院、法國岱禾和天大聯合體兩個優勝方案,並組織清華同衡、市規劃院、市水利院等8家單位對優勝方案進行整合和深化研究,同步形成了堤防達標、歷史文化、濱水慢行等12個方面的專項規劃,弱化堤防對城市空間的割裂,打造高質量堤防工程和高品質濱水空間,使城市與自然有機融合。

綜合方案緊扣“全域博物館,千年運河堤”風貌主題,深化形成“歸屬之河、傳世之河、依存之河、流轉之河”的總體定位,塑造三層岸線,梳理打通現狀14處斷點,串聯五個主題區域,形成大運河生態文明帶文化景觀主脈絡。

同時,綜合形成水利保障、文化旅遊、交通系統等專項支撐,積極推進在城市濱水空間重點區段,由規自、水務、園林、文保等各行業主管部門共同探索研究“多線合一”的規劃管理機制,實現系統功能及景觀品質的整體提升。

三道系統 將打通現狀14處斷點

方案顯示,大運河沿線利用現狀園路、沿河道和新增快速通行道,形成安全遊賞、功能兼顧、多行進空間複合的慢行網路;結合兩岸五區風貌及景觀節點,確定最優騎行道和最優跑步道、漫步道選線,形成層次清晰的三道系統。“這個過程中將梳理打通14處道路斷點,實現副中心範圍內大運河沿線全線貫通。”規劃技術統籌、清華同衡設計院副中心分院副院長於潤東說。

此外,各分割槽還會構建區域成環交通系統,尤其在匯五河段和聚活力段新增遊覽觀光線路,服務運河精華段落,南側銜接大運河森林公園已有遊覽觀光線路,並預留與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遊覽無縫銜接的可能。

全域博物館、千年運河堤,大運河景觀風貌設計方案出爐

“三道系統結合濱水岸線綠地佈設,透過對沿河及相交道路建立不同組織形式的聯絡,可實現慢行系統遊覽通達。”於潤東說。比如,在路段處預留與市政道路介面,結合腳踏車驛站及遊覽車站點位置進行設定,實現人行和騎行的聯通。相交道路(橋區段)節點與市政道路採用立交模式,騎行系統透過路段進行聯通,步行系統透過設定坡道實現濱水慢行道的聯絡。

方案還提出,構建三級碼頭體系,加強水陸聯動,形成常規水上游線+夜遊線路的水上游線,構建電瓶車、公交車等多元化的方式選擇,實現多樣化旅遊出行體驗;同時整合運河兩岸停車資源,提供充足旅遊停車位,構建“停車+旅遊”複合停車設施。

三層岸線 構建藍綠交織的城市濱水空間

根據方案,大運河沿線將塑造“親水、近水、樂水”三層岸線。

第一層為“古韻駁岸”,透過碼頭、駁岸、綠化等景觀設計,彰顯運河文物本體的歷史文脈;第二層為“活力長堤”,每隔200到300米設定一處景觀遊憩場所,組織多種休閒活動;第三層為“城市林廊”,融合河道景觀與濱水第一層建築界面,形成水城共融的城市前廳。

全域博物館、千年運河堤,大運河景觀風貌設計方案出爐

“古韻駁岸”層,將在最大化保留現狀駁岸的基礎上,塑造八種駁岸景觀,在重點區域塑造“楊柳狹岸”“花板石道”的通州運河道,強化京城運河水岸印象。

“活力長堤”層,將新規劃驛站與提升既有景觀節點,進一步豐富河岸生活,提升運河奧體公園、大運河森林公園,集中打造五河交匯與六環和大運河交匯處兩大區域級重要景觀節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層,按照人流密集段服務半徑250米、人流較少段服務半徑500米的標準,將設定約42處服務驛站,分為大型文化驛站、小型文化驛站和基礎驛站三類。其中新建驛站36處,提升改造現有驛站、建築6處,進一步提高完善兩岸公共服務配套水平。

“城市林廊”層,延展濱河景觀氛圍,打通濱河空間與城市公共空間的慢行聯絡,進一步縫合濱河景觀與城市腹地,提升臨水介面的風貌,構建以運河為骨架的樂水空間網路,增加小型商業空間、口袋花園等,啟用臨河介面空間活力。

五區聯動 佈局特色精品節點和景點

方案將大運河沿線劃分為“溯源流、匯五河、聚活力、歸平遠、入自然”五個主題區域,突出五河交匯文化旅遊核和六環生態休閒核,並在濱水沿線塑造主次景觀節點。

全域博物館、千年運河堤,大運河景觀風貌設計方案出爐

“ ‘溯源流’‘歸平遠’‘入自然’三個區段已基本形成良好生態景觀本底,後續以整體控制和區域性協調為主。方案重點突出‘匯五河’‘聚活力’兩個重要城市段的景觀詳細塑造。”於潤東說。

“匯五河”位於五河交匯處,基於源頭島平緩開闊、燃燈古塔空間統領等特點,構建慢行環線,塑造源頭島、大光樓等景觀提升節點,配置7處驛站和2處碼頭,形成古今交融、疏密有致的核心地標空間。

在源頭島節點,將結合現狀道路交通改造,採用景觀手法縫合通燕高速兩側城市功能和景觀,利用源頭島現狀資源,打造高品質智慧生態活力島。

在大光樓節點,透過改造通惠河橋及岸線景觀等方式,構建連續貫通的3公里步行系統,提升大光樓督糧文化展示功能,實現與燃燈塔、西海子公園、源頭島等周邊區域景觀一體化。

“聚活力”包含運河商務區,這一區段是城市活力重要承載區,重點打造運河2號地(包含現運河文化廣場)、西濱河路沿線和副中心站區沿岸等重點區域,配置驛站、碼頭和步行橋等設施。

運河2號地,綜合研究水上消防站、軌道交通22號線、排水泵站等城市功能,透過設定景觀、建築、庭院3種新型堤防方式,滿足百年一遇防洪標準,統籌設計堤頂至常水位的公共景觀環境,打造堤景融合、隱形韌性、生態活力的城市濱水空間示範段。

為給市民提供更廣闊的親水空間,方案對現有西濱河路進行了提升。於潤東介紹,將道路向城市方向騰挪約28米,使濱水岸線空間寬度從6米拓寬到35米,重塑沿線城市休閒功能和濱河活力堤岸,完善驛站服務設施、增加景觀駐留節點、改造橋下空間,打造濱水互動全景公園。該工程近期啟動實施。

方案還結合副中心站綜合樞紐片區城市設計及開發,對該區域提出景觀、堤防、碼頭建設要求,以展示副中心城市門戶空間和運河風貌第一站。

四大片區 構建博物館展示格局

此次方案提煉出“全域博物館,千年運河堤” 主題。榮光遠介紹,全域博物館,指透過挖掘運河歷史文化,復原兩岸歷史遺蹟,提升空間品質等手段提煉大運河價值,從而啟用城市活力。透過再現大運河兩岸盛景,傳承運河精神,市民、遊人既是體驗者亦是參與者,都將成為城市活力的一部分,呈現“全城入畫圖”的未來城貌。千年運河堤則指大運河遺產本體與駁岸空間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大運河最重要的元素,透過塑造兩岸景觀,告知世人中國大運河的物理存在與歷史價值。

全域博物館、千年運河堤,大運河景觀風貌設計方案出爐

綜合方案也梳理和整合了大運河沿線文化資源,大運河畔有現狀博物館兩處,分別為通州博物館、張家灣博物館;新建三處,分別為首都博物館東館、翁城博物館和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提升利用兩處,分別為寶通銀號和靜安寺。“未來,將充分利用這些文化資源講好通州故事。”榮光遠說。

方案以北運河為脈,六環為軸,依託燃燈塔及周圍古建築群、張家灣古鎮、路縣故城、城市綠心四大片區,構建總體展示格局,結合沿線現有、新建和改建提升的文博場所形成博物館文化展示體系。

副中心黨工委管委會規自局副局長李偉介紹,在綜合方案基礎上已進一步提出實施專案建議,並協同各職能主管部門和建設主體詳細梳理形成了近期實施(十四五期間)及中遠期實施(至2035年)專案庫,涵蓋水務、碼頭、功能地塊、景觀、慢行系統、夜景照明、市政交通等7大類,並會同副中心發改局、通州區政府相關職能主管部門,堅持規劃引領與統籌實施相結合,有序啟動相關工作。

Tags:景觀大運河運河濱水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