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志比成吉思汗、才比忽必烈的噶爾丹,為什麼輕易被康熙打敗了?

由 納蘭談史 發表于 旅遊2023-01-24

簡介噶爾丹在取得了準噶爾統治權之後,積極進行對外擴張之路,短短十幾年內,先後征服了哈薩克、滅掉了葉爾羌汗國,一度稱雄西域,甚至萌生了吞併宗主國清帝國的狂妄念頭,蒙古軍和清軍對峙在青海和漠北喀爾喀,雙方劍拔弩張,正面衝突不可避免

成吉思汗是被誰打敗

噶爾丹全名為綽羅斯·噶爾丹,是17世紀厄魯特蒙古(衛拉特)準噶爾汗國大汗,他有一個非常厲害的祖先叫也先,曾經讓明帝國遭受了慘痛的土木堡之變,幹掉了幾十萬明朝中央軍,還俘虜了明英宗,此後令明帝國被迫向保守帝國轉變,噶爾丹在祖輩的榮耀的鞭策下,也是一位胸懷大志且能力超群的遊牧政權首領。

志比成吉思汗、才比忽必烈的噶爾丹,為什麼輕易被康熙打敗了?

噶爾丹在取得了準噶爾統治權之後,積極進行對外擴張之路,短短十幾年內,先後征服了哈薩克、滅掉了葉爾羌汗國,一度稱雄西域,甚至萌生了吞併宗主國清帝國的狂妄念頭,蒙古軍和清軍對峙在青海和漠北喀爾喀,雙方劍拔弩張,正面衝突不可避免。

當時的清朝正在處於“三藩之亂”的收尾階段,所以康熙皇帝非常慎重對待邊疆問題的處理。一方面,清朝調集主力軍隊和糧草物資於前線,另一方面,麻痺噶爾丹,為儘快重建三藩地區的統治秩序贏取時間。清政府對平定噶爾丹還是做了充足的準備,而噶爾丹卻貿然進軍,操之過急的進軍青海。

志比成吉思汗、才比忽必烈的噶爾丹,為什麼輕易被康熙打敗了?

蒙軍和清軍展開過兩次戰略決戰,一次是康熙二十九年的烏蘭布通之戰;另一次是康熙三十三年的昭莫多之戰,兩次戰役都是以清軍的勝利而告終,也是意料之中的結果。

不能說是噶爾丹的軍隊戰鬥力差,恰恰相反,噶爾丹部是清軍的軍事勁敵。由於準噶爾汗國地處內陸,所以騎兵非常強悍,除此之外還有一支駱駝軍團,擁有機動靈活且戰鬥強悍的軍隊,是其橫掃西域各國的資本。清軍的實力也不差,八旗騎兵與蒙古騎兵之間勢均力敵。

志比成吉思汗、才比忽必烈的噶爾丹,為什麼輕易被康熙打敗了?

清軍之所以能打贏蒙軍,並非是八旗騎兵部隊的優勢,而是大清有源源不斷的物資供應和軍事上的殺手鐧,這是噶爾丹失敗的主要原因,雙方國力差距太大。

噶爾丹雖有從中亞到東亞廣袤的控制區,但是其人口稀少,註定了其兵員有限,有生力量消耗掉後補充不濟,而且相對於清國來講國力弱小,沒有源源不斷的物資糧草、器械供應。

志比成吉思汗、才比忽必烈的噶爾丹,為什麼輕易被康熙打敗了?

反觀清國國力強盛,兵馬、糧草、器械源源不斷的向前線供應,加之康熙皇帝親征,行政效率更高,因此是國力決定了雙方戰爭的勝負。

此外,清軍在和明軍對戰之時,就已經在裝備上火器化了,而蒙古軍還是傳統的騎兵、駱兵作戰,遭遇到清軍的紅衣大炮自然不敵,清軍火器的優勢也是打敗噶爾丹的重要法寶,再加上康熙皇帝使用懷柔政策令噶爾丹內部分崩離析,打擊小部分,團結大多數,加速了戰爭的勝利時間。

Tags:噶爾丹清軍國力康熙皇帝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