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朕的潮代裡,原來發生了這些事……

由 朕的潮代 發表于 旅遊2023-01-06

簡介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中原與西域諸國建立了商業往來的必要,這條絲路得以暢通千年也大抵歸因於此,這便是漢武帝之“潮”,這亦為先前數代帝王難以構建的夢

姜夔什麼派別

朕的潮代裡,原來發生了這些事……

說起“潮”想必在大多數人的腦海中,會猛然浮現出“fashion”這個高頻的英文詞彙。這麼多年來,無數年輕人正用自己的方式(街舞、塗鴉、說唱等),塑造著並竭力詮釋著“何為潮?”、“潮的新型定義!”。當然了,潮也並非是現代人的“專享”,千百年前的古人也曾用各自的方式,上演著“什麼是潮”、“什麼是不可複製的潮之經典”。下面,就讓皇小晉為大家盤點數個朝代曾湧現出的“潮”事件…

秦:嬴政的自稱與書同文之“潮”

朕的潮代裡,原來發生了這些事……

關於嬴政為何自稱“朕”,學界可謂有多種說法,但歸其根本原因,還是源自他對於“特殊化”的執著。悉數秦以前的帝王,大多數以“孤(即:高處不勝寒)”、“寡人(屬自謙,指在道德方面做的不足的人)”自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的嬴政為了讓自己更好的區隔於前代帝王,特意選出了“朕(最初,無論天子還是販夫走卒皆可用來自稱)”這個拆字釋義為“在船上擁有火種的人”的褒義詞彙來自稱。據重要歷史文獻《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自嬴政開始,“朕”同“命”、“詔”一起作了尊號,屬天子特殊字元,供皇帝一人使用。特別是因後代帝王也相繼沿用,嬴政的自稱之“潮”盡顯“實乃開創”的絕世風華……

朕的潮代裡,原來發生了這些事……

而與“以朕自稱”有異曲同工之妙的,便是意義非凡的“書同文”之事。對此,曾有學者提出過這樣一個例證:“我們看今日之歐盟,之所以瀝盡心血還未能促進歐洲一統,很大程度與他們各國文化思想語言不一致有莫大關係。”而極富個性與前瞻性的嬴政,為更好鞏固大秦統一,先用車同軌保證各地車馬可於全境通行,再用書同文輔以“響和景從”,最終實現了秦國政令可完整傳至各地(無傳遞之障、無翻譯之礙),不同區域的秦人再也不會因先前文化的差異而交流受阻。

漢:劉徹的絲路“開闢”之“潮”

朕的潮代裡,原來發生了這些事……

眾所周知,絲綢之路最早可追溯至西漢,在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之前,中原地區對該區域的認知是十分受限的。就拿當時他們對大月氏的瞭解,也僅僅侷限於匈奴降人的口供。較為有趣的是,當年漢武帝對絲路的“開闢”,並非是站在貿易的角度,而是出於對大漢王朝的鞏固(即聯合大月氏共同夾擊北方的匈奴)所致……

朕的潮代裡,原來發生了這些事……

尤其值得深思的是,當年兩度出使西域的張騫,從政治目的的角度來看皆是失敗的,但站在文化交流的視野,“張騫”特別是其背後的“劉徹”,對於後來絲路的真正繁榮,皆是功不可沒的。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中原與西域諸國建立了商業往來的必要,這條絲路得以暢通千年也大抵歸因於此,這便是漢武帝之“潮”,這亦為先前數代帝王難以構建的夢。

唐:李隆基的音樂之“潮”

朕的潮代裡,原來發生了這些事……

說起盛唐,人們最先想到的是:“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的繁榮景象。儘管有很多人對唐玄宗的評價褒貶不一,但談及《霓裳羽衣曲》這顆曾無愧於音樂舞蹈史的璀璨明珠,歷朝歷代的人們對它的積極評價,竟全然形成前所未有的默契共識。

朕的潮代裡,原來發生了這些事……

這支由唐玄宗為道教所作,用於在太清宮祭獻老子時演奏的舞曲,其傳世的經歷可謂異常坎坷。就在那次著名的安史之亂事件中,該曲第一次失傳。至南唐時期,李煜和大周后將其大部分補齊。但更加不幸的是,當年金陵城破之時,李煜突然下令燒燬,第二次失傳。好在南宋時期,姜夔發現了商調霓裳曲的樂譜十八段,我們今人才有機會見證玄宗音樂之潮……

宋:趙佶的藝術之“潮”

朕的潮代裡,原來發生了這些事……

人們總擅用軍事的功過議論大宋,可誰曾想,宋朝曾一度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甚至一度達到了封建社會的頂峰。正如史學家陳寅恪先生所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如此背景下,宋徽宗趙佶的藝術造詣,不僅為當世所認可,甚至在今人乃至世界的評價中,其影響更是“無人企及、堪為巔峰”。

朕的潮代裡,原來發生了這些事……

有學者曾這樣評價趙佶的“瘦金體”——單憑字型,不帶任何情感色彩來說,它必定為書法界特立獨行般的存在,因其涵蓋楷、行、草等多個元素為其他派別所不及;其次它的出鋒、彎鉤、頓筆之處盡顯鋒芒,實為書法佳作,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評價並不為過。如此說來,趙佶在藝術特別是書法領域的“潮”,是最為頂級的,也最具含金量……

明:朱棣的“貢品”之“潮”

朕的潮代裡,原來發生了這些事……

萬國來朝之事,首見《左傳》所記塗山之會;朝貢在中原王朝歷史上向來被視為是域外民族對政權合法性的一種肯定。而萬國來朝的理念,在宋、元、明初繼續延續。特別是在永樂年間,朱棣派鄭和、尹慶、王景弘、侯顯等出使異域,其中以鄭和下西洋堪稱明初盛事。

朕的潮代裡,原來發生了這些事……

不得不說,鄭和帶領船隊浩浩蕩蕩,足跡遍佈南洋、印度洋,甚至一度延伸至非洲,不僅將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推向鼎盛,還與海外許多邦國建立起“邦交關係”。當時,一度成為附屬國的滿刺加王國(即今天的馬來西亞),每年都會向大明進貢“馬佔相思樹蜂蜜”。而這種從屬於世界唯一芽胚蜜的貢品,在歷朝歷代的“異國貢禮”中皆是罕有的,也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當年明朝的空前強盛,朱棣的“貢品”之“潮”更是先前帝王所無法企及的……

清:乾隆的長壽之“潮”

朕的潮代裡,原來發生了這些事……

悉數中國歷史上最高齡帝王,梁武帝蕭衍(86歲)、武周女皇武則天(82歲)、宋高宗趙構(81歲)、元世祖忽必烈(80歲)紛紛上榜,但要說中國古代最長壽君王,還得屬清高宗乾隆帝(88歲)。那麼,同樣是享受各自時代最“優渥”的衣食生活、最“先進”的醫療安全保障,為何唯獨乾隆帝最是長壽,他究竟有怎樣的養生秘籍呢?

朕的潮代裡,原來發生了這些事……

想必很多人早有耳聞,答案就在乾隆所倡導的“食參”中。據歷史文獻《上用人參底薄》記載:“自乾隆六十二年十二月初一始,至乾隆六十四年正月初三止,皇帝共進人參三百五十九次,四等人參三十七兩九錢。”

這麼說來,乾隆帝每日約進人參三克多,這樣的長壽之“潮”,相較於先前數代帝王的“沉迷煉丹”,不僅倍顯“智慧”,還給今人對健康的思考以無限啟發。不得不說,乾隆之“潮”相較於前五位,最接地氣,最具養生參考價值。

Tags:嬴政帝王絲路乾隆書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