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科技思考:“產業升級理論”的內涵是什麼?

由 魯魯科技資訊 發表于 旅遊2023-01-03

簡介雁形理論認為一個具體的產業在不同國家之間的產業轉移會歷經從全部進口到國內大量生產再到出口的過程,這一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主要是指國家尚處於欠發達狀態下,該國的生產出口產品為出口原材料和初級產品,進口產品一般為消費品

海南自貿區幾天免籤政策

引言

科技思考:“產業升級理論”的內涵是什麼?總的來說,,配第發現國民收入以及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源於不同的產業結構,商業的收入高於工業高於農業,隨著收益差距的拉大,勞動力會向收益更多的行業偏移。一九四〇年,克拉克在配第的產業結構理論之上,透過對二十餘個國家的具體資料的蒐集整理和對比中發現,勞動力將會隨著國民收入的提升發生變化。

一、產業升級理論

一九六七

年,古典政治經濟學家威廉

·配第為了給統治階級出謀劃策出版了《政治算術》一書,該書第一次使用數學的方法來對經濟問題進行研究,被馬克思稱為政治經濟學的最初形式。在這本書中,配第透過對英、法、荷三國的人口、土地、資本、產業以及其他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出十條為什麼英國比法國和荷蘭更為強大的結論。

科技思考:“產業升級理論”的內涵是什麼?

庫茲涅茨從

一九五六

年到

一九六七

年間,前後對多個國家五十年來經濟增長的資料進行分析,論證經濟增長和生產結構變動之間的關係。他認為影響產業高階化的原因分別是:

第一,

在貨物提供充沛的情況下,人的需求就從人均產值較低的

“必需品”範圍向人均產值較高的商品轉移,需求結構的高度改變對生產結構產生影響;

第二,對外貿易業務和對比優勢對一國國內生產結構的改變;

第三,技術革新的速度以及擴散範圍。

科技思考:“產業升級理論”的內涵是什麼?

庫茲涅茨研究說明在整個工業化的發展過程中,工業佔國民收入比重從上升到下降,經歷了一個倒

U

形變化。隨後,錢納裡使用庫茲涅茨的統計方法,對產業結構的變動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錢納裡先後對超過一百個國家在二十年的統計資料進行分析,認為人均收入提升將會導致需求結構的提升,資本累計增速已經超過勞動力增長的速度,技術水平的提升和國際貿易對經濟結構的變化都有重要影響,這幾點都應證了庫茲涅茨的結論。

錢納裡先將工業分為投資物品及相關產品部門、其他中間產品部門以及消費品部門,後來又改進為早起工業、中期工業和晚期工業。在對工業化程序進行研究後發現,在工業化初期第一產業比重高於第二產業,隨著工業化程度提升,第一產業比重隨之下降,第二產業比重提升,重化工業占主導地位。錢納裡主要研究的是在增長因素和增長速度方面國家間的異同,錢納裡還認為發展中國家的結構轉變是因為人均收入增長導致需求、貿易、生產和要素使用結構的發生變化。

科技思考:“產業升級理論”的內涵是什麼?

雁行理論由日本學者赤松要根據日本的工業發展為起點,研究發展中國家工業結構順序變遷提出的理論。赤松要根據日本產業發展狀況,在其發表的論文《我國羊毛工業的貿易趨勢》中分析日本毛產品進出口情況,並提出兩種雁形形態的發展概念;隨後,赤松要在對棉紡織進出口發展中提出了三種雁形形態的發展概念。戰後,赤松要對雁行理論進行拓展,提出

“次層雁形形態”以及第二“次層雁形形態”。

雁形理論得到進一步發展是由日本學者小島清完成的,小島清用經濟學工具探討雁行理論的內涵以及執行機制,他認為雁行理論的實質是發展中國家的追趕模型,所以小島清又稱雁行理論為追趕的產品週期理論。雁形理論認為一個具體的產業在不同國家之間的產業轉移會歷經從全部進口到國內大量生產再到出口的過程,這一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其中第一階段主要是指國家尚處於欠發達狀態下,該國的生產出口產品為出口原材料和初級產品,進口產品一般為消費品;

第二階段主要是指新興工業化國家,工業化發展使得生產能力提升,出口的產品一般為生產消費品,進口的產品一般為資本品;

科技思考:“產業升級理論”的內涵是什麼?

第三階段是指成熟的工業化國家,生產出口產品為出口消費品和生產資本品,進口中資本品的份額減少;

第四個階段則是發達國家水平,此時出口資本品佔比最大,該國的消費品生產將會轉移到其他國家,並且開始重新進口消費品。

雁行理論同樣也可以說明一國產業結構升級與其在國際分工中的變動關係。羅斯托提出“主導產業理論”,認為“起飛”就是結構的飛躍式變動,而這種飛躍式變動會推動經濟增長。理論分為起飛準備、起飛、走向成熟和大眾消費以及質量要求階段。飛躍式產業結構變動將在兩個方面對經濟增長起到驅動力。

首先,這種結構飛躍式變動是在具有高增長率的主導部門,主導部門之間的更替可以給經濟增長提供強勁動力。其次,產業結構變動具有強擴散效應,可以驅動經濟增長。產業結構升級的高度主要依靠主導部門的帶動力,但是製造業主導部門的高度化並不一定會產生製造業的升級。以我國為例,製造業結構高度化發展顯著,但我國製造業整體卻仍然長期處於全球價值鏈低端。

科技思考:“產業升級理論”的內涵是什麼?

製造業結構升級是產業高階化和合理化發展,是指製造業的高技術、高附加值與高加工度,其高階化升級核心就是生產要素從生產率較低的部門向生產率較高的部門進行流動,所產生的技術集約化現象。產業結構合理化是生產要素在產業內的合理化程度以及產業間的協調能力和關聯水平並顯示出一定的結構效應。製造業合理化升級的核心就是部門內以及各部門間按照比例協調發展,生產要素的配置在各部門之間產生關聯並形成合理比例。

對於製造業高度化卻沒有伴隨高附加值化是重要原因,學界還有各種形式的探討。基於產業的協調程度、結構聚合質量和資源配置效率產生四種不同的學說,將產業結構升級分別是產業協調論、產業功能論、產業動態均衡論和產業資源配置論。不同學說都要求生產要素在各產業之間得到合理配置。周振華對產業結構高階化、合理化進行分析,認為開放經濟條件下的產業結構的高階化變動主要體現在需求結構變動、相對成本變動以及國際貿易變動。

二、

產業價值鏈升級理論

根據波特的價值鏈理論,施振榮提出微笑曲線理論,並將產品的創造過程劃分為研發環節、生產製造環節以及營銷環節。這些產品創造環節組成的價值鏈的來源是產業內部的分工發展,分工理論最早可以追溯到斯密在《國富論》中對於勞動生產力進步以及工人技能提升的分析中,但是斯密對於分工的研究較為籠統,沒有將分工進行具體的區分以及研究。

科技思考:“產業升級理論”的內涵是什麼?

馬克思在斯密的分工理論之上,進一步對分工進行分析,將第一類分工和第二類分工的內涵進行剖析。在《競爭優勢》一書中,波特指出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所向披靡,只出口不進口,實際上參與國際競爭的是具體的企業,每個企業都是設計、生產、銷售、運輸和形成產品和服務過程中的組成部分。這些產出產品活動過程的集合,性質不同但有彼此關聯的生產經營活動組成的一個創造價值的動態過程叫做價值鏈。

企業價值鏈附屬於更大的價值體系之下,他的上游有供應商價值鏈、下游還有銷售渠道價值鏈和客戶價值鏈。此外,波特還建立了鑽石體系來說明國家是企業最基本的競爭優勢,鑽石體系是一個雙向系統,每一項要素都會在企業和國家之間進行互動影響。格里芬最早提出全球商品鏈以及全球價值鏈的概念,認為全球化不是地理上跨越國界的經濟活動,而是國際經濟活動一個集合體;價值鏈就是指產品的設計、生產和銷售所涉及的一系列活動。

格里芬在波特的基礎之上建立了全球價值鏈分析框架,他認為工業的進步以及商業的發展都已經超出了一國的範圍走向了全球化,在全球價值鏈體系之下發展中國家可以透過學習改善產品質量提升國際分工地位,格里芬分別建立全球產業鏈生產者驅動模型和購買者驅動模型。其中,生產者驅動模式主要適用於飛機、汽車、電子等技術密集型企業,這種網路結構是垂直的,利潤分別較大,企業會將利潤價值低的部分外包出去。

科技思考:“產業升級理論”的內涵是什麼?

購買者驅動模型主要適用於一些既有品牌的大型採購商在發展中國家建立的生產網路,而生產過程往往是利潤較低的環節,一般是一些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企業。漢弗萊和施密茨將產業升級分為四種情況,分別是過程升級、產品升級、功能升級和部門間升級。其中,過程升級是指透過生產系統的重組或者高技術的引用,而提升產出從而增加效率;

產品升級是指投入數量更為豐富、質量更好的產品增加競爭力;功能升級是指獲得新的產品環節;部門間升級是指企業進入新的價值鏈條。四種升級是階梯式的關係,由一逐步向四進行發展,而推動他們發展的最大動力就是創新體系的建立。

科技思考:“產業升級理論”的內涵是什麼?

“微笑曲線”理論是臺灣實業家施振榮先生針對發展企業技術研發和銷售能力提出的理論,微笑曲線表示的是產業附加值的大小,曲線上的每個環節都是相互關聯的,施振榮認為製造是中性的,也是最根本的,他的價值是由曲線左右兩端的價值所決定,曲線兩端的高附加值是由知識經濟帶來的,越趨近於曲線兩端則知識含量越高,應變彈性越大,創造的利潤越大。施振榮認為產業的發展會延續“垂直分工,水平整合”的趨勢。

Tags:價值鏈升級理論產業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