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女王雖死,王位永存?

由 六爺阿旦 發表于 旅遊2023-01-01

簡介後女王時代英國何去何從前面我們說到了,英國作為一個離岸島國,曾經是世界第一的強國,在衰落之後,總是喜歡參與造勢,但是一旦趨勢形成之後,又會撤身後退,讓別人亂鬥,而自己則從兩邊漁利

英國首相和女王誰權力大

在英國有個說法,鐵打的女王,流水的首相。現在這個說法終於結束了,隨著伊麗莎白女王的去世,英國不再有鐵打的女王了。但即便如此,這位女王在最後的日子裡,依然執著的送走了一位首相,並在人生的最後三天,又欽準了女王生涯裡的最後一位首相。

比首相更慘的是王儲,作為法定接班人的查爾斯王子,早在1958年時,時年10歲的查爾斯,作為女王長子,就被封為威爾士親王,成為了正式的英國王儲。誰曾料想,這一等就是64年,查爾斯王子,從一個小王子熬成了一位老王子,今年都已經73歲了,終於熬成了國王。

女王雖死,王位永存?

如果要說慘的話,那比查爾斯王子更慘的,可能就是戴安娜王妃,這位王妃,1981年嫁入王室,為查爾斯生下了兩名王子,但是並沒有機會把多年媳婦熬成婆,由於種種原因,她與查爾斯的婚姻在1996年結束,第二年就在一起離奇的車禍中去世。

在諸多的傳說中,關於戴安娜王妃之死,多多少少都跟女王扯上了一些神秘的關係,而這背後,折射出的,往往是女王強硬的手腕和一生的傳奇。她在某種意義上,確乎已經成為了英國的象徵。

女王一生與英國興衰

1926年4月21日,英王喬治六世迎來了他的長女,就是日後的伊麗莎白女王。這個時代的英國,由於殖民地遍佈全球,只要有太陽昇起的地方,就有屬於大英帝國的殖民地,所以英國也號稱日不落帝國,至少仍是名義上的世界第一。

正是由於這個時代背景,女王從一出生,就已經代表英國的形象,站在了世界的頂峰。

而1926年時的世界,中國尚處於軍閥混戰之中,蘇聯正在大力推進工業化,德國正努力償還一戰失敗後的戰爭賠款,而大洋彼岸的美國,正在經歷柯立芝繁榮。當時的英國,正在醞釀一場震驚世界的大罷工。

伊麗莎白女王的誕生,可以說是趕上了大英帝國最後的榮光,並在日不落帝國的餘暉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在女王3歲時,一場改變西方世界的金融危機發生,隨後整個西方世界陷入了世紀大蕭條。原本作為德國國債大買家的華爾街,不得不拼命拋售德國債券,以回籠資金。德國債券發行不利,得不到足夠的融資以發展經濟和償還賠款。

彼時3歲的女王,尚不知道,這一場危機,終將會終結大英帝國的一切榮光。

發端於1929年的美國金融危機,最後深入到了所有西方國家,德國受到的影響尤其大,以至於不得不開啟印鈔機瘋狂印鈔以渡過難關,但是最後毫無意外,使得通脹失控。德國人對於沉重的戰爭賠款,感到無比的憤怒和壓抑,並隨著經濟陷入大蕭條和大通脹,不滿與日俱增。

這為後來的極右翼崛起,埋下了歷史的伏筆。殊不知,英國的命運,也會隨之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這一切在女王13歲時,隨著二戰的爆發,英法對德國宣戰,女王和英國的命運,正式進入了最跌宕起伏的歲月。

1945年,時年18歲的女王拒絕逃往加拿大,而是參軍投身報國,以

榮譽少尉的軍銜,加入英軍,成為了一名卡車司機和機械師。雖然只是一個修車師傅,但是這個身先士卒的行為,和以身報國的形象,在這個時候起,就已經和英國的命運,牢牢的捆綁在一起了。

女王雖死,王位永存?

二戰勝利後,英國雖然是最主要的獲勝者之一,但是在戰爭過程中,這個名義上的世界第一,再也無法維護自己的地位,被最後才加入戰爭的美國,取而代之。

二戰的結束,是英國時代的終結。二戰後的國際體系,也正式開始由美蘇主導,在這個過程中,英國依然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等下後面還會細講。但是毫無疑問,這是英國逐步退出世界舞臺中央的開始。

二戰之後,全世界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殖民地獨立運動,大英帝國從所謂的日不落帝國,逐漸變成了英倫三島。就是在這個英國逐漸走衰的時期,伊麗莎白女王於1952年2月6日,正式即位,開啟了衰落英國的女王時代。

從1952年起到現在,剛好是整整70年,這70年的時間,如果我們去看世界的格局與國際秩序的變化,那毫無疑問可以以1991年為一個分界點。這一年年底,聖誕節後的第二天,蘇聯正式解體。

冷戰結束,世界翻開了新的一頁。

在這一頁之前,女王在位的四十年間,全世界被劃分為兩個陣營,而女王治下的英國,正是北約陣營裡的中堅力量,卻又跟蘇聯還有著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這一直是英國的某種政治傳統,喜歡造勢,勢成之後,卻喜歡躲到一邊,兩邊謀利。

在這一頁之後,女王開啟了她在位的後三十年,這三十年全世界的主流,是國際資本主導下的全球經濟一體化。英國在這個時代,依然儘可能抓住了東方大國崛起的機會,透過香港這個特殊的存在,英國藉助於自己的白手套,早早就進入內地市場,也算是搶到了先機。

現在的時代又變了,英國依然還是老傳統,不遺餘力的造勢,在後面我會詳細介紹它們的一些做法。總之這七十年間,女王治下的英國,不能說盡善盡美,但是在進入到衰落趨勢之後,依然能夠維持國勢緩慢下降,女王對於英國,應該說功不可沒。

很多人覺得英國王室,或者女王的存在本身,只是某種象徵性的吉祥物,如果你是這麼認為,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女王可不是什麼善茬。

英國王室影響力

很多人知道鐵打的女王,流水的首相,是因為每一任首相當選後,在程式上都必須要經過女王的欽準,才能名正言順的成為首相。這一切在世人看來,不過就是英國君主立憲制,必須走的形式和過場而已。

然而實際上,還有一個很多人所不知道的常識是,英國首相,還必須每週向女王彙報工作。按之前的傳統,首相必須於每週二下午,親自拜見女王,並將政府的工作情況,向女王進行彙報,遇有重大抉擇,則必須請示女王的意見。

二戰以後,女王在位的這70年間,總共經歷了15位首相,這裡面有兩位最為世人所熟悉的,分別是經歷了二戰的丘吉爾,和經歷了冷戰最關鍵時期的鐵娘子,撒切爾夫人。

這兩位首相是冷戰時代,一頭一尾的兩位主要人物,他們作為英國的首相,曾經參與和主導了很多重大的歷史事件,在英國國內聲望很高,在全世界也享有盛譽。但即便是他們這樣的狠角色,在女王面前,依然不只是畢恭畢敬,很多時候,還必須服從於女王的意見。

把丘吉爾比作是傳統的英國式管家,可能把他看作是一個強硬的首相更為合適。他對於王室有著莫高的忠誠度,自始至終更像是王室治理英國的大管家,遵循傳統,也尊重君主立憲制,更尊重女王。

1951年,他第二次出任首相,此時可能已有了英王喬治六世的託孤之意,因為第二年女王就正式即位了。丘吉爾作為在任首相,在伊麗莎白初登王位時,有諸多的扶持和指點。這是女王日後一直以他為良師益友,多年後仍然覺得丘吉爾,是她女王生涯裡最為難忘的首相。

而除了開啟冷戰的丘吉爾,到了冷戰後期,英國的首相是號稱鐵娘子的撒切爾夫人,也是以強硬著稱。但是在撒切爾夫人擔任首相時期,廣為流傳的一件事,便是英阿馬島戰爭之前,撒切爾夫人在向女王徵詢意見時,也曾因獲得了間接支援的暗示,從而信心大增。

女王雖死,王位永存?

這兩位以強硬著稱的首相,在女王面前都不得不有所收斂,其實從其他的角度來說,也很好理解。在英國這樣的國家,不管是資本的積累,還是政治資歷的積累,天然與王室不同,王室作為一個法定固有的存在,它的支持者是長期的。這才是鐵打的女王,真正的意義之所在,她只要確保活得更久,就可以熬到任何一個對手失去權力,失去一切。

任何一任首相,任何一個資本集團,不管是資源還是人脈的積累,都天然的無法與王室匹敵。基於女王所擁有的實際權力,她根本不需要把自己置身於具體的矛盾之中。在現代社會下,當人們還專注於王室的花邊八卦時,英國王室對於政治的參與,對於國家與資本的控制,早已經隱入民眾的視線之下。

這也是王室王權,這種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的遺物,卻依然能夠被美化,被合理化,而繼續存在,甚至在可預見的很久的未來,都會繼續存在的根本原因。

它的存在本身,就已經與國家為一體,至少在英國,不可分割。

後女王時代英國何去何從

前面我們說到了,英國作為一個離岸島國,曾經是世界第一的強國,在衰落之後,總是喜歡參與造勢,但是一旦趨勢形成之後,又會撤身後退,讓別人亂鬥,而自己則從兩邊漁利。這就是丘吉爾說到的,英國幾百年以來的立國之策,大陸均衡政策。

說白了,就是英國作為一個島國,為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需要在大陸上支援弱的一方,去和強的一方亂鬥,這樣強國就無暇進攻英國了。英國在一戰,二戰期間的所作所為,概莫如此。

在二戰結束後,丘吉爾曾發表著名的鐵幕演說,這歷來是被視作全世界進入冷戰的標誌。而英國拉著美國和歐洲一起捲入冷戰之後,在倫敦金融城,又開創了首個離岸美元市場,也就是後來所謂的歐洲美元。

這裡面很大一部分就是蘇聯和東歐國家,出口的美元收入。

1956年匈牙利事件之後,蘇聯政府擔心美國會因此凍結他在北美銀行的美元存款。此時一家英國銀行向蘇聯政府表示他們可以在美國境外接收其美元存款,之後他們再將其存入美國銀行。這樣美國就不可能將其凍結戶口,因為此時的存款是屬於英國銀行,而不屬於蘇聯政府名下的賬戶。

在1957年,蘇聯將其美元儲備轉移到倫敦的一家銀行,建立了第一筆歐洲美元存款,這就是歐洲美元的誕生,也是倫敦作為離岸美元市場金融中心地位的開始,而恰巧,現在的倫敦又成了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

歷史輪轉,在女王生涯的最後時期,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再次開始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冷戰以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開始出現逆轉,而也是同一時期,英國開啟了它的脫歐程序。英國脫歐事件,一直被當做是一大敗筆。

然而當歷史快進到2022年時,整個歐洲大陸上,從能源合作開始,一道鐵幕似乎已經再次落下,而歐盟內部,由於各種制約,很多國家的利益被反俄政策綁架,不得不犧牲自己的經濟利益來跟隨大流,這個時候,再回看英國,才發現,它早已經再次置身事外。

回顧冷戰時期英國的這段歷史,不難看出當下的英國,不管是在俄烏衝突之前,對於烏克蘭的慫恿,還是俄烏衝突之後,衝在最前面對俄羅斯進行制裁,英國似乎又開始了重操舊業,那就是為世界的分裂和對抗,進行造勢。

俄羅斯只是歐洲大陸分裂的第一步,也許下一步就是在東亞,最後會在中東,再次出現美國部分人所希望進行的新冷戰,而這裡面,英國總是衝在最前面。一旦勢成之後,它很可能又會撤到一旁靜觀其變,然後兩邊漁利。

這才是真正的英倫風情,幾百年也改不了的民族性,也就是大家俗稱的“攪屎棍”的由來。

最後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縱使再有手腕,單憑一己之力,又如何能對抗這歷史大勢呢?英國的衰落,長達百年,女王生逢其時,正好見證了這百年的衰落史。也曾力挽狂瀾,也曾勵精圖治,只是無可奈何花落去,歷史並不會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

女王一生精明強幹,但是一共生育了4個子女,卻幾乎沒有一個能像她這般優秀獨立。要傳承衣缽,可能也只能仰仗天意,查爾斯王子一輩子熬到頭,終於登基,然而等著他的,卻是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也許對於這為查理三世來說,這輩子只要愛爾蘭能不獨立,英倫三島不在自己手上變成英倫二島,就算是對得起列祖列宗了。

Tags:女王英國首相王室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