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天鵝為什麼在這裡駐足?看看西固達川鎮的水文章

由 蘭州晚報 發表于 旅遊2022-12-05

簡介“達川鎮黨委副書記呂文婷說,關愛自然環境、愛護候鳥已經成為黨員幹部、志願者和村民的共識,並號召更多市民和遊客自覺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和珍愛候鳥的行動中來,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形成人人關心環保、參與環保的良好氛圍,讓“三江口”的生態環境變得

甘肅海石灣有玩的地方嗎

天鵝為什麼在這裡駐足?看看西固達川鎮的水文章

美不勝收的“三江口”

天鵝為什麼在這裡駐足?看看西固達川鎮的水文章

天鵝(資料圖)

天鵝為什麼在這裡駐足?看看西固達川鎮的水文章

掃碼看詳情

秋日的暖陽下,走進西固區達川鎮岔路村,繁茂的棗樹、乾淨的村道、常年棲息各種鳥類的蘆葦蕩、浩浩蕩蕩的河水……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盡收眼底。這個依河而生的小村莊,是黃河與湟水河、大通河的匯流之處,故被稱為“三江口”。在這裡,春天芳草遍地,夏日綠波萬頃,秋季蘆花滿天,隆冬百鳥酣棲,既能看到西北粗獷的自然風光,也能感受到江南水鄉的韻味。當地村民正在切身感受著我市系統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帶來的變化。

1

“三江交匯”的那些事

每一條河流都有其淵源和故事,而河流交匯處更有些許神秘色彩。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河道呈現出“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等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黃河支流眾多,從河源的瑪曲曲果至入海口,沿途直接流入黃河,流域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的支流共220條,組成了龐大的黃河水系。

湟水河和大通河均為黃河上游的重要支流。其中,湟水河為黃河的一級支流,發源於青海海晏縣,經青海平安、樂都、民和後從享堂峽進入甘肅,在紅古區海石灣與永登縣方向來的大通河交匯。壯大後的湟水河經紅古區後從達川上車村入境西固區,並在岔路村和河咀村兩村交界處匯入黃河。三河交匯,在這裡形成了最寬達3公里的“黃河寬谷”,水面寬闊,水平如鏡,在秋日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沿岸溼地總面積1500畝,主要有河流溼地、沼澤溼地,溼地面積寬闊並具有典型性。

如此說來,“三江口”其實是3條河的匯流之地。至於為何要叫這個名字,當地村民也無法解釋,只是說祖祖輩輩都是這樣叫的,延續至今。站在河岸邊,可以清晰地看到河流交匯處。”你若是每年5月份來,黃河是清澈的,湟水河則更為渾濁,兩河交匯處可以看到‘涇渭分明’的現象。“達川鎮一負責人告訴記者。“涇渭分明”是一種十分神奇的自然現象,由於不同河流的密度相差較大,交匯時不容易相融,於是就出現了同一片水,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顏色。

其實,”三江口“的神奇不僅僅是”涇渭分明“的壯美,我們還可以細品這裡的生態環境之美。向西遠眺,焦家橋橫跨湟水河,輪廓分明,為南來北往的人們提供便利;上游淤泥的沉澱在交匯處形成特有的一大溼地,是鳥兒的棲息地。向東望去,三河之水順流而下注入八盤峽水庫。北邊,是1200畝的蘆葦溼地,為蘭州市蘆葦面積最大的地方,蘆葦間裸露的灘塗上自然形成了一座座小島,成了鳥的天堂。時下正是棗子成熟的季節,盤根錯節的老棗樹上掛滿了紅彤彤的棗子,倒映在平靜的水面,真是如詩如畫。而遠處連綿的青山,像士兵守衛著這方水土。驀然回首,掩映在蘆葦蕩裡的幾處人物雕塑格外引人注目:一人牽著毛驢韁繩,騎在毛驢上滿臉笑容的媳婦吆喝著“回孃家”;“二嬸子的幸福生活”雕塑中,二嬸子正給小孩講故事,而頭裹毛巾的二叔正仰望青天,享受著幸福。

來過這裡的人們不禁驚呼:”好一個當代版的‘世外桃源’,讓人有一種前所未有的舒暢。”

2

村民與白天鵝的故事

自然生態環境好,還需人類精心守護。

“2017年初冬,我們在巡河過程中看到河咀村附近的水面上有一隻白天鵝,正當大家走近看時,白天鵝快速離開了。”岔路村村民劉海鳳回憶說,那是當地村民第一次在“三江口”見到天鵝。後來,那隻天鵝又飛了回來,還帶來了一隻同伴。第二年春天天氣暖和後,兩隻天鵝飛走了。讓大家沒想到的是,初冬時節,又飛來了8只天鵝。從此,每年冬季都會有天鵝來此棲息,數量也在逐年增加。到2021年冬季,天鵝數量猛增到37只。與此同時,其他水鳥的種類也在增加。溼地內初步記錄有鳥類11種,記錄到溼地水鳥6種,有赤麻鴨、綠頭鴨、野鴛鴦、白鷺等,溼地生物多樣性更加凸顯。

白天鵝等珍稀鳥類對環境的要求高,而越來越多的候鳥選擇來“三江口”過冬,足以證明這裡的自然生態好、環境優美。近年來,西固區堅持生態優先發展理念,著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我是一名村級河長,管轄1。2公里的河道,3天巡查一次,巡查是否有亂倒垃圾、尾菜、秸稈等現象,並撿拾垃圾。”上車村村委會副主任達朝明是土生土長的達川鎮人,在他的記憶中,以前“三江口”周圍是一片荒灘地,雖有蘆葦但面積很小,遍佈的大小水坑都是黑水,蚊蟲飛舞,臭氣沖天,環境比較差。但隨著西固區一系列的綜合整治,現在的“三江口”環境越來越好了,蘆葦蕩面積不斷增加,河水清澈了,水鳥增多了。“看著環境好了,遊客越來越多,我們也特別自豪。許多村民自覺加入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隊伍中,無論是十多歲的孩子,還是年長者,都喜歡在茶餘飯後到河邊轉轉,既看風景,也順手撿拾垃圾。”達朝陽說。

“我們鎮、村(社群)組織幹部職工、志願者每天巡查河道,撿拾蘆葦蕩裡的垃圾。到了候鳥過冬棲息時,志願者及當地村民自發地向候鳥投食。“達川鎮黨委副書記呂文婷說,關愛自然環境、愛護候鳥已經成為黨員幹部、志願者和村民的共識,並號召更多市民和遊客自覺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和珍愛候鳥的行動中來,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形成人人關心環保、參與環保的良好氛圍,讓“三江口”的生態環境變得更美麗,讓更多的水鳥來黃河蘭州段棲息。

3

環境改善帶動經濟增長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不是一空話,這句話在“三江口”得到了實踐。

清涼避暑、休閒採摘、團建研學、戶外露營……在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上,達川鎮持續以生態文明建設推動鄉村振興,重點打造“三江口”、達家臺等生態休閒觀光農業,充分利用田園景觀、民族風情和鄉土文化,在體現自然生態美的基礎上,開發具有特色的農副產品及旅遊產品,以供遊客觀光、遊覽、品嚐、購物、參與農作、休閒、度假等多項活動。如今,“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景觀越來越多,“農旅融合”融出鄉村振興好風景,也實現了為農民增產增收的目標。據粗略統計,今年至目前,達川鎮農業增加值完成4040萬元,增速為1。1%;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7850元,增速為9%。

記者在達家臺的蘭州農作物育種及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範基地(園區)的試驗田裡看到,玉米棒子個個顆粒飽滿,綠油油的秧苗下冒出土的是綠蘿蔔和胡蘿蔔。“這個園區以達家臺為中心,規劃建成一個集農作物品種科研創新、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範、良種良法配套、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服務為一體的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產業園。”甘肅和恆農業技術有限公司工程師任翔說,專案規劃用地面積2000畝,總投資3500萬元,計劃分兩期實施,建設週期為5年。專案建成後,將成為蘭州乃至甘肅農業科技成果培育與轉移轉化的創新基地,同時帶動當地村民致富增收。

正在該基地採摘“黑美人”西紅柿的河咀村村民陳麗麗說:“我家就在達川鎮,每年在農業產業園區打工6個多月,每天收入120元。由於離家近,我既幹了家務活,又能在閒暇時間在園區掙得一份收入,感覺很滿足。”據悉,達川鎮探索“黨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模式,形成能人帶動型、生產發展型、入股分紅型、勞務用工型模式,推動發展“黨員+扶貧協會+貧困戶”的幫扶模式,引進龍頭企業,成立綠源、聚源等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周邊120戶農戶致富增收;鼓勵本地農業公司及合作社就近吸納勞動力到產業基地務工,既帶旺了地方產業,又解決了村民務工問題。

除了農業,達川鎮還積極探索“農業+文化+旅遊”的融合發展方式,位於達家臺的賽德酬勤馬術俱樂部就是一個典型。“我們以馬術運動為特色,開展精緻的戶外露營服務,開發室內卡丁車、定點熱氣球等新興休閒娛樂服務,讓更多的家庭能夠在城市周邊享受悠閒的戶外體驗。”甘肅賽德文旅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軍說,賽德文旅成立西固區分享賽德農場,引入鴕鳥等特色化養殖產業,並聯合當地農場、村民,豐富農產品種類,開展線下展示營銷以及線上電商銷售,讓旅遊帶動文化傳播,讓文旅推動農業發展,讓當地實現鄉村振興,以點帶面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達川鎮鎮長何永功說,達川鎮將依託百年棗林、千畝蘆葦和千畝溼地等自然資源,著力發展“天鵝經濟”,修建沿河木棧道、停車場等,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同時,透過招商引資,修建大型滑冰場、餐飲生態園、購物一條街、馬術體驗館和特色採摘園,形成看、玩、吃、樂、購的文旅產業鏈,全力打造“達川水鎮”。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郭蘭英 滕效宏 趙雨欣 車丹清 文/圖

Tags:達川三江口溼地村民天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