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升鍾水庫歷經半個世紀的開發歷程(上)

由 南藝叢集 發表于 旅遊2022-11-28

簡介方案經南充地委領導和規劃隊現場審議後,整理成《關於修建升鍾水庫的報告》,由南充地區行署逐級上報

彭州西河水庫釣魚收費嗎

升鍾水庫歷經半個世紀的開發歷程(上)

升鍾水庫歷經半個世紀的開發歷程(上)

——謹以此文獻給為修建升鍾水庫嘔心瀝血的決策者和建設者們

何生章

綜 述

升鍾水庫位於南部縣西北部,庫容13。39億立方米,庫區主航道靜水80公里。水庫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發電、供水、養殖、旅遊開發等綜合效益。水庫大壩在西河段碑埡廟,壩高79米,長350米,壩面12米,正常蓄水為海撥高程427。4米,淹沒南部縣升水、雙峰、保城、大坪、西河、太霞、神壩、店埡、桐坪、鐵鞭等10個鄉鎮,水域面積達40多平方公里。控灌南充、廣元、廣安、遂寧四市的九縣(市區)縱橫5500平方公里的208萬畝耕地,佔灌區耕地面積的70%。其中南部是首灌區,境內有8條幹、支渠盤旋於嘉陵江右岸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有66個鄉鎮、738個村、5578個村民小組,56。86萬畝耕地直接受益,佔全縣灌區耕地面積的68%。升鍾水庫於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查勘選址上報方案,1976年3月25日經國家計委批准興建,1977年12月8日正式動工,1984年下閘蓄水,1987年右總乾渠上段通水開始發揮效益,1998年底一期配套工程全面竣工。

升鍾水庫歷經半個世紀的開發歷程(上)

進入21世紀後,南部縣委、縣政府把升鍾水庫旅遊開發列入到重要日程,成立了升鍾水庫旅遊開發領導小組,抽調了縣委常委專門負責抓日常工作,在國家體育總局的關心指導下,各部門大力配合,從零開始,建基地、辦賽事、樹品牌,一路風雨兼程,走過了十多年輝煌燦爛而又難以忘懷的歲月。

2009年,首屆中國升鍾湖釣魚大獎賽在升鍾湖拉開帷幕,這是全國迄今規模最大,參賽人數最多,獎金最高的野釣賽事,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評為“規模最大的釣賽活動”並獲得基尼斯最佳專案獎。升鍾湖依託天然的水域優勢,成為全國唯一能同時舉辦國家級、世界級池釣、野釣、路亞釣大賽的天然賽場。2010年被國家體育總局確定為:釣魚賽事訓練基地,南部縣被正式命名為全國釣魚城市。從2009年開始,每年一屆的升鍾湖釣魚文化節如期舉辦,現連續舉辦十屆,升鍾湖釣魚文化節也與山東濰坊國際風箏節,青海環湖腳踏車賽並列為全國三大休閒體育文化節。

如今的升鍾湖已成為國家級AAAA旅遊風景區,景區內8萬畝煙波浩淼,湖區風光秀麗,綠島遍佈,水清魚肥。生態停車場,水上運動中心,美人魚碼頭,6個國際標準釣魚池,15公里環湖公路,農事博物館,中國釣魚文化博覽館等十個大型基礎設施相繼完善,打造出十個核心景點。文化內涵與承載能力均得到大大提升,也成為享譽全國的休閒天堂,釣魚愛好者的垂釣樂園,2016年至2018年連續三年吸引中外遊客到升鍾湖旅遊觀光人達130多萬。中國升鍾湖已成為南部縣對外宣傳的一張重要名片。

升鍾水庫歷經半個世紀的開發歷程(上)

中國升鍾湖有今天的盛譽和輝煌,但其歷經了六十多年幾上幾下的開發歷程卻鮮為人知,我們不能忘記為修建升鍾水庫漚心瀝血的決策者和建設者們。

1。斷斷續續几上幾下的前期查勘選址過程

早在1953年上半年,西南水利部副部長饒興帶隊,兩次對嘉陵江及其支流(西河)進行查勘,選擇水利工程地址。先後完成了《嘉陵江水利工程勘查報告》和《復勘報告》。1954年,四川省水利廳規劃隊據西南水利部勘查資料來南部對西河進行勘測規劃,認定升鍾區西河段具備修建大型水庫的地理條件。1955年省水利廳審議為規劃專案。1956年秋,省水利廳副廳長金鑑來南部,由副縣長杜籍菁陪同到升鍾區實地查勘,決定由縣上先報計劃。1957年南部縣水利科完成了在西河碑埡廟和李子口兩地選擇壩址的可行性調研報告。縣人委以正式方案上報省水利廳。1958年中央建工部科學院人民公社規劃工作組與省、地有關部門在南部作規劃試點,在《南部縣規劃》中提出:“西河從升鍾扎壩80米,兩岸開渠400多公里,將穿山越嶺、跨河渡江,把沿途水庫連成一片,可灌南部等五縣一市”。與此同時,四川省水利廳先後派水利規劃四隊駐南充地區進行水利規劃,南充地區組織水利科技人員緊密配合,南部縣水利工作人員全力以赴,深入西河干流復勘,選擇水庫大壩最佳地址,最後選擇了碑埡廟方案,灌區除南部縣外,增加了閬中、西充、蓬安等縣市。方案經南充地委領導和規劃隊現場審議後,整理成《關於修建升鍾水庫的報告》,由南充地區行署逐級上報。

中共四川省委於1959年批准建設升鍾水庫。南充地委收到批文後,隨即從南部、西充、南充三縣抽調5名幹部,成立了“升鍾水庫臨時辦公室”,並開始了水庫開工前準備工作;緊接著又從受益縣抽調了100多名幹部和3300多名民工,修建通往碑埡的公路,為施工機械與人員進場做準備。1960年4月7日,南充地委、行署在碑埡廟召開了“升鍾水庫建設誓師動員大會”。但後來由於在灌區範圍、乾渠方案、移民安置等方面問題未能得到解決,以致工程斷斷續續几上幾下

升鍾水庫歷經半個世紀的開發歷程(上)

1961年9月24日,由於當時國家經濟困難,南充地委轉南充專區計委黨組《關於進一步縮短基本建設戰線的意見》,要求所有基建專案必須按照省、地縮短基本建設的五條原則執行,即:一是現在不需要,短時期內也不需要的建設專案,應該堅決立即停建;二是現在不需要,將要需要的建設專案,應該緩建,以後有條件時再建;三是現在需要,但無力繼續建設的專案,應該在現有條件下,能夠部分生產的應迅速收尾轉入生產,不再進行基本建設;四是正在施工屬當前需要,但由於投資限制,今後不能大量施工,只能利用少數資金,適當維持,明年繼續建設;五是集中力量,確保當前生產密切有關的煤炭、天然氣、森工、交通、電力等關鍵性專案按計劃完成。升鍾水庫符合第二條,屬緩建專案。

1961年10月8日,南充專區計委黨組再次給地委呈報《關於進一步縮短基本建設戰線的報告》,強調調整壓縮基本建設戰線的“五原則”,並明確了升鍾水庫緩建。《報告》還要求:“凡是1958年來自農村的勞動力,要迅速壓縮回農村;凡是已停建緩建專案,經過必要的安全處理後立即停工;凡計劃外專案一律停建,所有物資資金一律凍結,徹底處理”。就此,升鍾水庫建設完全停工,工程領導機構撤銷,施工人員全部撤離。

1962年至1965年連續三年遭受春旱夏旱,地處西河岸邊的原鹽亭縣大坪區在1965年的春夏旱中,全區83個村有42個村、330個生產隊無水育秧,佔全區村社50%以上。2萬多畝水稻只栽了1。2萬畝,有600多戶人畜無飲用水,只有用塑膠袋到5-10公里外的西河低窪處取水保人畜生命。經過這一場旱災的折騰,廣大農民群眾迫切要求修建西河水庫。大坪區於1965年冬和1969年10月兩次組織民工600多人在西河老鴉灘處修建水利工程,直到1970年4月,因未勘測設計,工程量大,加上“文革”的衝擊而停工。這期間,為修建水利工程,蓋工棚6間,造木船三支(20-40噸),開石料20000多立方米,總投資10多萬元。

上世紀60年代末期,國家的經濟狀況開始好轉,基本建設專案逐漸恢復,國家對興修水利、大搞農田基本建設,發展農村電力等方面的投入增大。1969年10月16日,南充地革委生產指揮組向省革委生產指揮組上報了《關於轉報〈南部縣革委請示修建東方紅電站和升鍾水庫工程的報告〉的請示報告》即南革生(69)字第135號,南充地革委給省革委的報告指出:“鑑於我區六縣(南部、閬中、西充、儀隴、蓬安、南充)一市(南充市)即無水利資源又無電源的困境,農業生產受到很大影響,近年來廣大貧下中農反映十分強烈,因此,我組研究同意轉報南部縣革委請示修建東方紅電站和升鍾水庫工程的兩個報告,請審查批示”。1970年4月18日,南充地革委向省革委提交《關於修建升鍾水庫的報告》即南革生(70)28號,報告指出:修建升鍾水庫,兼有發電、防洪、養殖、旅遊等綜合效益,可灌面積250萬畝,僅次於都江堰工程,居全省第二位。

1970年6月25日至7月20日,南充地區水電局在西充槐樹鄉舉辦了升鍾水庫灌區規劃培訓班,各受益縣水利技術骨幹145人參加了培訓,以槐樹鄉為規劃試點,摸索出以原有小型塘庫堰站為基礎,實行“大、中、小、蓄、引、提”相結合的水利灌溉網,為升鍾水庫工程效益提供了可靠資料。1970年7月28日,南充地革委決定,從地區受益縣水電部門抽出領導和工程技術人員,與省水電規劃勘測部門的領導和工程技術人員一道,組成了300多人的升鍾水庫勘測設計隊。經過兩年多的辛勤工作,跋山涉水,櫛風沐雨,對水庫樞紐和灌區渠系配套,彙集了全部規劃資料,提出了《升鍾水庫水利工程報告》上報省水電廳和國家水電部,得到了上級領導的重視與支援。

升鍾水庫歷經半個世紀的開發歷程(上)

作者:何生章系四川省通俗文藝研究會理事、政協南部縣委員會文史員、南部縣老體協副主席、南部老年文體報執行總編。

Tags:升鍾水庫南充南部縣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