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薩爾滸之戰,明朝投入了47萬精銳部隊,為何還是慘敗給努爾哈赤

由 生命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發表于 旅遊2021-12-13

簡介演繹薩爾滸之戰按照這樣的實力配比,明軍應該是碾壓後金軍才對,然而在當時的時候,由於明軍並沒有採用良好的戰術來強化自己的武器優勢,這就為努爾哈赤提供了取得勝利的機會

薩爾滸之戰明朝為什麼失敗

薩爾滸之戰可以說是自明朝中葉一來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據史料記載,雙方動用的作戰總兵力將近二十餘萬,因而可以稱得上是一次規模比較大的會戰。在萬曆朝對朝鮮之役中,明朝前後用兵只有十多萬,各次戰役的規模也都比較大,但是就單次來看的話,還沒有哪一次能比得上薩爾滸之戰。本場戰役後金大獲全勝,明軍慘敗收場。

關於這次戰爭需要談及之處非常之多,三言兩語是絕對不能將其說明的,所以我們就只來看一個點,那就是明朝先後投入號稱47萬部隊,而且還有槍有炮,可為何還是敗給努爾哈赤呢?

薩爾滸之戰,明朝投入了47萬精銳部隊,為何還是慘敗給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像

戰初,遼東的局勢十分緊張,明朝軍隊處於被動局面,這使得明朝建立了200多年的遼東防禦體系面臨著崩潰的危險。因此明朝統治者覺得有必要在這個地方開展一次大規模的戰役,以此來消滅後金勢力。戰初的時候,駐守遼東各地的明軍大約有兩萬餘人。但是這些人早已經在後金八旗軍的打擊下,軍心已經崩潰,成了驚弓之鳥了。於是,遼東的守軍只能是被動的分兵駐守在各個衛所,根本無法完成反擊和進剿後金的任務。因此,明朝只能是從全國各個防區抽調軍隊,試圖組成一支在數量和裝備上壓倒後金勢力。

我們來看一下此時明軍的具體構成:

宣府、大同、山西三鎮,各抽調精騎一萬,共約3萬人;延綏、寧夏、甘肅、固原四處,各抽調兵精騎6千,共約25000千人;川廣、山陝、兩直,各發步騎兵五七千不等,共約20000人;浙江發善戰步兵4千;永順、保靖、石州各處土司兵,河東西上兵,數量兩三不等,共約7000人;明軍共計88000左右。再加上同盟軍海西女真葉赫部兵二千人,朝鮮兵13000人,總計110000多人;號稱47萬大軍。

薩爾滸之戰,明朝投入了47萬精銳部隊,為何還是慘敗給努爾哈赤

薩爾滸之戰作戰經過示意圖

這樣看上去似乎沒有什麼問題,明軍明顯佔據著極大的優勢。但其實你仔細看一下的話會發現,此次明軍的構成簡直就是萬曆朝鮮之役中明軍的翻版而已,並沒有太多的變化。要知道,在明朝末年的時候,“衛所制”早已經名存實亡了,而明軍採用的是募兵制,軍隊都是調自全國各地,但實際的作戰主力中,一般就是來自九邊重鎮、四川和浙江。而來自九邊重鎮的軍隊,則主要是以騎兵為主,其中還有一定數量的“跳蕩鐵騎”,一手拿著大刀或者長矛,一隻手拿著火銃。

九邊重鎮除了遼東、延綏、寧夏等鎮,其他的邊鎮因為長時間沒有戰爭,所以軍隊的戰鬥力並不強。但四川確實一個很重要的兵源地。我們知道,自播州之役開始,西南之地戰事不斷,在長時間的戰爭“磨礪”下,使得川軍積累起了較為豐富的作戰經驗,其中川軍步兵尤其善於山地和攻堅作戰。浙軍則實際上是一支由戚繼光締造出來的軍隊,並在嘉靖和天啟年間在抗倭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作為浙軍的統帥,戚繼光十分重視軍事訓練。這一傳統很好地保留了下來,因而浙軍有著良好的軍事素養,戰鬥力也很強。在萬曆年間的朝鮮之役中,浙軍曾在攻克平壤的戰鬥中留下了威名。

薩爾滸之戰,明朝投入了47萬精銳部隊,為何還是慘敗給努爾哈赤

戚繼光——劇照

相對於明軍的數量來說,後金的兵源並不是那麼充足。我們知道,後金的兵制是兵民合一的八旗制度,其作戰的主力也主要是八旗軍。在此次對明朝的戰役中,努爾哈赤已經做了全民總動員,女真族的所有青壯男丁統統都編入到了八旗軍。後金此次參展的部隊結構如下:

正黃、鑲黃二旗,約15000千人,由努爾哈赤統領;正紅、鑲紅二旗,約15000人,由努爾哈赤次子代善統領;正白旗,約七7500人,由努爾哈赤八子皇太極統領;正藍旗,約7500人,由努爾哈赤五子莽古爾泰統領;鑲藍旗,約7500人,由努爾哈赤侄兒阿敏統領;鑲白旗,約7500人,由努爾哈赤長孫杜度統領;薩爾滸戰役中八旗軍總計約為60000人。

透過這樣的軍力對比,我們不難看出,明朝的兵力遠比後金的兵力要多得多,明軍的戰鬥力似乎也不低。後金的軍隊卻不太像是“正規部隊”,看起來更像是努爾哈赤家族的親兵。但是這也有好處,那就是有著強大的組織力和凝聚力。

薩爾滸之戰,明朝投入了47萬精銳部隊,為何還是慘敗給努爾哈赤

薩爾滸之戰

要知道,八旗軍隊是努爾哈赤一手建立起來的軍隊,在後金建國之後,一個旗完整的建制在7500人左右,八個旗總計60000餘人。明軍雖然數量上佔據很大的優勢,但是其戰術組織並沒有後金軍嚴密。此外,後金軍一直以來都是在戰爭中度過的,所以作戰經驗十分豐富,無論是單兵作戰能力還是集團作戰能力都比明軍要強得多。此外,透過比較我們不難看出,明軍共有八萬多人,再加上盟軍的兩萬多人,總計不過十一萬人,但是善戰的人也不過只有兩三萬人而已。

所以說,後金軍在人數上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劣勢,而且六萬八旗軍基本上各個都是作戰勇猛,在實力上一點兒不亞於明朝軍隊。

此外,在武器裝備方面,明軍具有壓倒性的優勢。為何這麼說呢?因為明軍配有大量的火氣,例如大將軍炮、虎蹲炮、佛郎機炮等多種威力巨大的火炮,射程遠,威力大。此外,一些步兵還配有火銃這樣的熱武器。反觀後金軍隊則不然,他們主要都是以弓矢刀劍為主要武器,擅長騎射,這樣十分利於突襲取勝,但是絕對不能正面對戰。此外,後金軍絕大部分還都是以騎兵為主,主要的武器還是典型的冷兵器,例如大刀長矛等,防護器具基本上都是以鐵甲,皮甲為主。與明軍相比,後金的武器裝備明顯落後。

薩爾滸之戰,明朝投入了47萬精銳部隊,為何還是慘敗給努爾哈赤

演繹薩爾滸之戰

按照這樣的實力配比,明軍應該是碾壓後金軍才對,然而在當時的時候,由於明軍並沒有採用良好的戰術來強化自己的武器優勢,這就為努爾哈赤提供了取得勝利的機會。明軍所裝備大量槍炮,只利於遠攻,不利於近戰和野戰。但是近戰和野戰又偏偏是機動性超強的後金軍的優勢所在。明軍在本次戰役中犯下的種種錯誤,給了努爾哈赤以反擊的機會,最後大敗明軍。

綜上便是我們對薩爾滸之戰的一個簡述,其實關於明軍的失敗原因還有很多,這裡就暫時分析到這兒了。

參考文獻:

《明史》

《清史稿》

李金濤-博士論文-《薩爾滸之戰研究》

Tags:後金明軍努爾哈赤薩爾滸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