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佛羅倫薩的黃昏

由 遠方666999555 發表于 旅遊2021-10-05

簡介而正是有了眾多卓越的藝術家們創造了大量的閃耀著文藝復興時代光芒的建築、雕塑和繪畫作品,佛羅倫薩才成為了文藝復興的重鎮,成為了歐洲藝術文化和思想的中心

羅馬有幾個真理之口

佛羅倫薩的黃昏

到達佛羅倫薩的時候,已是午後時分。義大利的夏天並不太熱,再說已經避過了正午的驕陽,站在陰涼處,有風吹過,身上感覺到一絲絲的清涼。

對佛羅倫薩早就心慕已久。當真正站在它的身邊時,從想象走近現實,不免有些讓人心緒難定。它的古老,它的美麗,它的神韻,都使我感到周圍的空氣中瀰漫這一種十分親切的氣息。相傳佛羅倫薩是在愷撒皇帝時建城的,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城市的名字據說也是愷撒起的,拉丁文的意思是繁榮昌盛。佛羅倫薩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舒適宜人的氣候,城市四周被蒼翠的群山環繞,到處種植著橄欖樹、葡萄、牧草,連風中也瀰漫著陣陣清香。佛羅倫薩在拉丁文中讀作“FLOS”,就是“花”的意思,所以佛羅倫薩也被稱為“鮮花之城”,這聽起來更讓人多了一分浪漫的遐想。

這座城市與歐洲歷史上有名的文藝復興運動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但丁、薄伽丘、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波提切利,一個個如雷貫耳令人神往的名字,都與這座城市有著不解之緣。有人這樣說:如果稱羅馬是義大利的政治首都,米蘭是經濟首都,那麼佛羅倫薩則是文化首都。

進入佛羅倫薩的老城區,是需要步行的。它將現代的繁華與喧囂擋在身外,各種車輛只能恭恭敬敬地停在它的外面,注視著它的乘客一步步走向這座“鮮花之城”。許多個世紀過去了,它依然保持著昔日的模樣,飽經滄桑,風采如舊。佛羅倫薩窄窄的街道,崎嶇不平的路面,古舊的建築,一扇扇老舊的百葉窗,使你從踏入這座城市後就感覺彷彿回到了15世紀的時光中。每一條小巷,每一面高高的牆壁,地面上每一塊被磨損的石板,都承載著歷史的印記。

佛羅倫薩恬靜幽雅,古色古香,自然景色的美和藝術的美水乳交融,渾然一體。置身在雕像林立的廣場,置身在那些教堂、宮殿和古建築群的周圍,望著那高高的鐘樓,古老的宮牆,石頭鋪成的街道,鈴聲叮噹的馬車,街道兩旁古老商店陳舊的門窗,你簡直就像由時空隧道進入到了一座中世紀城市,能親身感受到它濃重的宗教色彩和古老的文化氣息。

壯麗的市政廣場是佛羅倫薩的政治中心。這裡有一座建於十三世紀的碉堡式舊宮(後為市政廳)。舊宮上的塔樓高94米,它是義大利廣為人知的公共建築之一。在歐洲的許多城市裡都有這樣的廣場,但佛羅倫薩的市政廣場卻因周圍的精美建築,更因為那些不朽的雕塑,被譽為義大利最有情調的廣場。廣場上的一座座雕像,構成一座露天雕塑博物館。廣場中央是讓·波洛尼創作的科西莫一世騎馬像,出征的大公爵英資颯爽,手握長劍,騎著駿馬,目光深邃,表情果敢。舊宮的拐角處是阿瑪納蒂創作於1576年的海神噴泉,據說是為了紀念當年托斯卡尼的勝利。水池正中海馬拉的雙輪戰車上立著巨大的白色海神像,海王全身赤裸,每一塊肌肉都雕刻的清晰、準確,充分體現了文藝復興時代人們對人體美的崇尚。水池四周還有多姿多采的青銅雕像。

而在廣場的右方則是傭兵涼廊,史稱修建於1376年到1382年。涼廊的高臺上同樣矗立著許多美侖美奐的雕刻藝術品,在長廊的雕塑間觀賞,你能感覺到自己渾身沐浴著藝術大師的神聖光芒。

在長廊的雕塑中,喬維尼·波隆納的《掠奪薩賓婦女》是名聲特別大的一座。雕塑是以羅馬士兵劫奪鄰邦薩賓婦女為妻的情節來創造的。三個人物,士兵、薩賓婦女和她無奈的丈夫糾結纏繞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美妙的藝術整體,人們可以從各個角度觀賞,並且每一個角度都可能會有不同的發現。喬維尼·波隆納是繼米開朗基羅後到貝尼尼之前最著名的具有開創性特徵的雕塑家。《劫奪薩賓婦女》的題材源自羅馬神話傳說。作為拉丁人的後裔,羅馬人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到1000年之間進入臺伯河沿岸,並透過殘酷的戰爭在這裡立足建國。在其歷史傳說中,有羅馬人與生活在周邊地帶的薩賓人發生爭鬥的記載。羅馬人以城裡舉辦競技會為名,欺騙薩賓人前來,而趁機掠奪薩賓女人,為此雙方發生過長期的戰鬥。不過在《掠奪薩賓婦女》的雕塑中,歷史的殘酷被藝術的優美給淹沒了。強健孔武有力的男性裸體和圓潤阿娜多姿的女性裸體,被刻畫得生動傳神。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你感覺到人物即似掙扎也似纏綿地扭結在一起。掠奪者的面目不是殘暴冷酷的,而是充滿野性的渴望與熱情;而被抱起的女性的表情也不僅是悲憤悽楚,似乎還有點驚惶又有點迷離。我驚歎藝術家高超的藝術手法,更驚歎藝術家對人性的分析和把握。

切利尼創作於1545年青銅雕像《珀耳修斯和美杜莎》無疑是這裡最傑出的作品之一。這尊應柯西莫大公所委託創作的塑像,十分完美的體現著切利尼樣式主義雕塑的藝術風格。切利尼本人多才多藝,一生富有傳奇色彩,受到羅馬教皇、佛羅倫薩大公、法國國王的高度評價。晚年的切利尼受到宮廷的冷落,他專心寫作了《自傳》,這本書成為美術史上的重要文獻著作。美杜莎是古希臘的蛇髮女妖,她的兩眼閃著駭人的光,任何人哪怕只看她一眼,就會立刻變成毫無生氣的石頭。珀爾修斯是希臘神話中著名的英雄,是主神宙斯的兒子,被塞裡福斯的國王鼓動去殺美杜莎。珀耳修斯為躲避美杜莎的眼睛,從青銅盾的反光中找準了美杜莎的位置,一刀砍下了她長滿毒蛇的頭。而雕塑正是反映的帕耳修斯割下美杜莎頭顱的那個瞬間。珀耳修斯在這裡是一個健美的青年,左手高舉著血淋淋的美杜莎的頭,右手持刀,左腿彎曲,腳下踏著敵人的身體,身體似乎剛剛從緊張的戰鬥中放鬆下來,生動地展現出一個沉著寧靜、瀟灑豪邁的勝利者形象。

說到廣場的雕塑,不能提到米開朗基羅的著名雕塑《大衛》。它是一個舉世公認的傑作。大衛,據《聖經》中所載,是以色列國的一個少年牧童,由於他勇敢殺敵,為國建立了奇功,遂成為以色列國的首領。《聖經》同時記載,大衛還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他寫了很多優美的詩篇,還擅長演奏豎琴。以色列人以大衛王而驕傲。米開朗基羅用了將近三年的時間才完成這座大理石像。它高4。342米、重5000多公斤,由一整塊純白大理石雕刻而成。1504年9月8日,大衛像首次在佛羅倫薩展出。大衛體格雄偉健美,神態勇敢堅強,身體、臉部和肌肉緊張而飽滿,體現著外在的和內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這尊雕像被認為是西方美術史上最值得誇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作為一個時代雕塑藝術作品的最高境界,永遠在藝術史上閃爍著光輝。更令人驚歎的是,在佛羅倫薩,這座雕塑一共有三個。在佛羅倫薩藝術學院的原作《大衛》大理石像,市政廣場上的大理石複製品,還有在阿諾河對面的山頂的米開朗基羅廣場中央的銅製複製品。藝術之都的佛羅倫薩到處閃爍著迷人的光芒。

午後的陽光雖不強烈但是那樣明亮。在陽光下,雕像林立的廣場、教堂、宮殿、以及不知年代的老房子、色彩已經有些脫落的門窗,顯得那樣古色濃郁。我站在廣場上遲遲不想離去,空氣中彷彿瀰漫著佛羅倫薩眾星閃爍的昨天的氣息,濃濃的,悠長悠長,讓我沉醉。

從廣場穿過一條小巷,不遠處就是佛羅倫薩的大教堂。這裡的小巷一般都很窄,顯得兩邊的房子很高。而穿出小巷後,迎面就是高聳的大教堂。

教堂位於佛羅倫薩市中心,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的瑰寶,這座大教堂被認為是僅次於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和倫敦的聖保羅教堂的世界第三大教堂。教堂始建於1296年,斷斷續續建了140多年,直到1436年才基本完工。它又被稱為花之聖母大教堂,外觀以粉紅色、綠色和奶油白三色的大理石砌成,展現著女性優雅高貴的氣質,故稱為“花的聖母寺”。

大教堂於1296年奠基,1347年秋天爆發黑死病迫使工程中斷。1418年佛羅倫薩市政府公開徵集能夠設計並建造大圓頂的方案。精通羅馬古建築的工匠菲利波。布魯內勒斯基勝出,成為總建築師。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布魯內勒斯基在建築這座教堂時,竟然沒有畫一張草圖,也沒有寫下一組計算資料,彷彿整座建築早已瞭然於心。後來有人試過替代他,卻不知如何造下去。他還一度被關進牢裡,最後還是得請他出山。這真是一位曠古奇人,這真是一個英才輩出的年代啊。主教堂臨街對面的一棟看似普通的建築前,有一個人物雕塑,一手捧著製圖板,一手拿著圓規的雕像,仰望著馬路對面主教堂高聳入雲的穹頂,他就是主教堂的設計人、穹頂的創造者——布魯內勒斯基。佛羅倫薩人為了顯示自己的地位,想把教堂的穹頂建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穹頂,為此教堂完工的日期被推遲了將近二十年。1436年教堂落成時,連教皇也驚訝於這個“神話穹頂”。米開朗基羅在設計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時曾說過:“我可以蓋個比翡冷翠教堂圓頂更大的圓頂,但絕無法及上它的美。”這個浮在魚骨型結構上的圓頂,光線盡頭盪漾著的起伏跌宕的節奏,讓人不得不驚歎它的美感。這已成為佛羅倫薩的重要地標。圓頂呈雙層薄殼形,雙層之間留有空隙,上端略呈尖形。它高91米,最大直徑45。52米。鐘樓內有290個臺階,人們可以登上樓頂,俯瞰全城,佛羅倫薩市的名勝古蹟和古城風光便一覽無餘,盡收眼底。

教堂前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更多的人是在遠處拍照。我走上教堂的臺階,用手輕輕撫摸著大理石的牆壁,青銅的門,仔仔細細地看著門上的每一幅浮雕。然後我在臺階上坐下來,在藍天白雲下,在那些大師們的傑作中間(周圍全是歷史悠久的建築),看著,想著……天色已近黃昏,所有的東西都會慢慢地變成金黃色,像一頁頁發黃的歷史的記錄。

走下臺階,我向教堂對面的洗禮堂走去。八角形的洗禮堂是羅馬式的建築,先於教堂本身一個多世紀。洗禮堂最著名、最有價值的是有三扇青銅門,每扇銅門上都有各種各樣的人物浮雕和鑲嵌圖案,其形象逼真,姿態動人。第一門上刻有約翰生平的28幅圖畫;第二門是青銅浮雕大師吉貝爾蒂的傑作,他用27年的時間才把有關伊甸園、亞當與夏娃等故事雕成,米開朗基羅稱之為“天堂之門”;第三門也是吉貝爾蒂的作品,28幅畫全部是表現基督和12門徒生平事蹟。洗禮堂內的建築尤為壯觀,地板和天花板都是用大理石製成的,四壁都是彩石鑲嵌畫 ,色彩鮮豔,栩栩如生,令人大飽眼福。在西方的藝術中,到處都是宗教的印記。你在欣賞各種藝術之美時,還會從心底喚起宗教的情思,去熟悉各種讓西方人真誠的信仰的教義。我雖然不是基督教徒,但是在這樣的地點和場合,也不能不肅然起敬。

老橋(也稱“舊橋”)橫跨在阿爾諾河之上。這座飽經滄桑的老橋建於古羅馬時期,1177和1333年曾兩次受到洪水侵襲,只剩下兩個大理石橋墩。現在這座造型典雅的三拱廊橋是1345年在原有的橋墩上重建而成。二戰時期,經過多次的轟炸,阿諾爾河上的9座橋都毀於戰火中,就只有老橋絲毫未損,不知是上天的眷顧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幾個世紀以來,它從無數次的水災、戰爭破壞以及社會衝突中倖存下來。

13世紀時商店最先出現在原來的橋上。最初的大部分店主都是魚販子和屠夫,他們在這裡賣肉、賣菜,隨後而至的製革工們則在阿諾河裡洗皮革。到了1593年,大公爵費爾迪南多下令把這些“下等的藝術品趕走”,原來的商店以雙倍的價錢出租給約50名珠寶商和金匠,舊橋就成了今天的樣子。佛羅倫薩最著名的一位金匠——本韋努託·切利尼的半身像(1900)位於橋中心。切利尼是一個傳奇人物,能唱會彈,會造機器,懂拉丁文,還會作詩。他是金銀工藝家、工程師、能自造武器,自制火藥,還以雕塑聞名。仔細的端詳那些鋪子的木頭門,雖然銅把手都被仔細地擦得鋥亮,可你還是能看得出歲月的痕跡,感覺的到這裡曾經發生的許許多多的事情。

關於老橋的傳說眾多。而其中詩人但丁與貝特麗絲在此一見傾心,從而一生難以忘懷的故事最為動人。著名畫家亨利·豪裡達在他的油畫《但丁與貝特麗絲邂逅》中描繪了但丁與貝特麗絲相遇並一見鍾情的情景。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按但丁的記載,是上午九點鐘),阿爾諾河波光閃閃。一位高貴而美麗的少女在兩位侍女的陪伴下向老橋走來。此時,但丁正從廊橋的另一頭迎著少女走上廊橋,兩人在橋上不期而遇。但丁凝視著少女,既驚喜又悵然;而少女卻手持鮮花,雙目直視前方,徑直從但丁身邊走過,彷彿沒有看見但丁。但她的眼裡放射出的異樣的光芒和臉上泛起的潮紅卻透露出少女情動的資訊。

但丁與貝特麗絲的相遇,一生之中總共兩次。而且沒有過直接的交談。第一次,是在1274年5月1日,但丁剛近九歲,貝特麗絲剛滿八歲。九年之後(1283年),兩人再次相遇,地點就是這阿爾諾河畔的舊橋邊。但丁自己是這樣記述這兩次見面的:在詩集《新生》中他描寫他九歲時見到貝雅特麗齊時的感情:“這個時候,藏在生命中最深處的生命之精靈,開始激烈地顫動起來,就連很微弱的脈搏裡也感覺了震動。”在《新生》中,他還描寫了橋頭相遇給他心靈的震動:“在那位最高貴的聖女第一次現身之後,時間一晃就過了九年。……她又在我眼前現身了,這一次她身裹雪白的服飾,走在兩個比她稍微年長一點的女人中間……當她走過一條街的時候,她把目光轉向了我所站立之處,我頓時忸怩失措,萬分心慌。她竟然向我點頭示意,把她那不可言傳的款款深情傳遞給了我。這對我來說,可以視為一種天恩。我感到我獲得了無以復加的天恩……那是這一天的九點整。”但丁還在《神曲天堂篇》寫過這樣的詩句:“自從初次在凡間一睹她的芳顏,直到最後一次在天堂與她相見,我對她的歌唱從來也沒有間斷。”

貝特麗絲最終並沒有嫁給但丁,在但丁第二次見到她時,因為家族的壓力等原因,貝特麗絲已經與一位銀行家結婚。並在二十五歲那年鬱鬱而終。貝特麗絲帶走了但丁的夢想,也把美麗和哀傷留給了但丁。後來但丁把為貝阿特麗絲寫的詩收集在一起,用散文串起來,說明每首詩的動因,取名為《新生》。但丁在詩中表達了自己對貝阿特麗絲的純潔而狂熱的愛情,甚至把貝阿特麗絲看作是上帝派來拯救他靈魂的天使。從此,貝阿特麗絲成為但丁作品中具有獨特象徵意義的理想人物。即便到了晚年,但丁對貝特麗絲的那份執著之情依然難以釋懷。他在《神曲》中,又把貝特麗絲描繪成集真善美於一身、引導他進入天堂的女神,以此來寄託他對貝特麗絲的美好情感。

從聖母百花大教堂步行到市政廣場,中間要穿行一段狹窄的街巷,街巷古樸陳舊的石板路兩旁是儲存完好的四五層樓高的古老建築,每一棟房子都有四五百年的歷史。街巷中間的一個拐角處的一座磚石結構的3層小樓,古樸而有些破舊,牆面裸露著凸凹不平的磚石,兩扇拱形的棋格木門上釘著一塊義大利文的標識,側面牆上是一尺左右高的但丁石刻頭像。這裡就是但丁的故居。被恩格斯稱為“中世紀最後一位詩人,同時也是新時代最初一位偉大的詩人”但丁就曾生活在這裡。時光似水,帶走了歲月,帶走了曾有的輝煌和磨難,只留下歷史的記憶,讓我們悵想……

和亨利·豪裡達的油畫描繪的不同的是,我站在老橋的時候,已是黃昏時分。畫中那早上9點多鐘的明媚陽光變換為滿天的晚霞,金黃金黃的,沒有一點雜質。像但丁的愛情,更像佛羅倫薩曾有過的光彩奪目的藝術的輝煌。

曾統治佛羅倫薩長達四個世紀的美第奇家族被譽為義大利文藝復興的”教父”,是歐洲最具影響力的家族,曾出過三位教皇、兩位法國王后。15世紀時,佛羅倫薩這朵玉簪花就被當地的鉅商美帝奇(Medici)家族這隻獅子所守護,這一守護就是三百年,而美帝奇家族的族徽也成了今天佛羅倫薩的市徽。15世紀至18世紀中期,長達三個世紀的佛羅倫薩歷史可以說是與美第奇家族的興衰緊緊聯絡在一起。當時這個家族掌握了當地實際的政治和經濟權力,當然還有對文化的重要影響。

該家族的祖先原為托斯卡納的農民,後以經營工商業致富,到喬凡尼·德·美第奇時代,美第奇家族成為歐洲最大的銀行家,從某種意義上說,喬凡尼·德·美第奇算是美第奇家族財富的奠基人,並且開始在佛羅倫薩政府有一定影響力。1434年,喬凡尼的兒子柯西莫·德·美第奇在佛羅倫薩建立起僭主政治,成為佛羅倫薩的無冕之王。羅倫佐·美第奇是15至18世紀統治佛羅倫薩的美第奇家族中最有建樹的人物,他曾勝利地領導了反對羅馬教廷控制的鬥爭,在當時享有很高的威望,被稱為“義大利天秤上的指標”。

當我們為波提切利、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琪羅等藝術家所傾倒之時,不能忘記,在這些名字背後支援他們的美第奇家族。美帝奇家族酷愛藝術,在其保護和資助下,當時積聚在佛羅倫薩的名人眾多,如:達·芬奇、但丁、伽利略、米開朗基羅、馬基亞維利等都在其中。而正是有了眾多卓越的藝術家們創造了大量的閃耀著文藝復興時代光芒的建築、雕塑和繪畫作品,佛羅倫薩才成為了文藝復興的重鎮,成為了歐洲藝術文化和思想的中心。

羅倫佐美第奇對藝術更是情有獨鍾,他多方蒐集古籍和藝術品,儲存在被稱作“柏拉圖學園”的別墅中;他廣開才路,接納或邀請文學、哲學、藝術各界人士到他的“學園”中從事創作和研究;他還在私人的聖馬可花園中舉辦雕塑學校。他最先注意到了才華初顯的米開朗琪羅,對他特別重視和愛護,使當時14歲的米開朗琪羅有機會學習、觀摩大量的藝術品,並與當時最有名望的人文主義學者、詩人交往相處,這對一個少年在藝術、人文等領域的視野拓展無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如今我們在美第奇禮拜堂中看到的美第奇家族墓園就是米開朗基羅為報答知遇之恩而親自設計的,其中又有四尊分別以《黎明》、《黃昏》、《畫》、《夜》為主題的半臥人體雕像最為經典。

在佛羅倫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以前在歷史書上了解到的西方家族的力量。在西方,許多家族可以創造歷史上的某些輝煌。家族的權勢或者財富,成為造就各種輝煌的最好平臺。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薩,是美第奇家族的滋養使藝術家們的藝術之花得以盛開。雖然這個顯赫的家族在十八世紀時就已經走入了末代,但不管相隔有多久遠,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佛羅倫薩更是不會忘卻。

提到佛羅倫薩,許多人會想到徐志摩。“佛羅倫薩”依義大利語曾被徐志摩翻譯為“翡冷翠”。人們覺得它更富詩意,更多色彩,也更符合古城的氣質。徐志摩著有詩集《翡冷翠的一夜》。後來,有許多藝術家受徐志摩的影響,依然把佛羅倫薩叫做“翡冷翠”。說實話,我也喜歡“翡冷翠”這一稱呼,雖然越來越少的人知道它了,可我還是喜歡,我不是一個從眾的人。我更忘不了詩人那美麗的詩句:

“天上那顆不變的大星,那是你,

但願你為我多放光明,隔著夜,

隔著天,通著戀愛的靈犀一點……”

佛羅倫薩,亦或翡冷翠,我可能永遠無法忘記你,你可能永遠無法從我的心中離去,那個黃昏,那段時光,那些美麗的人和物……

Tags:佛羅倫薩但丁特麗絲教堂美第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