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這一塊福地,他們六十三代一千九百多年世居於此,它叫龍虎山

由 北塔雪松 發表于 旅遊2021-09-12

簡介來到上清鎮後,我才知道,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一開始就寫了跟上清鎮有關的故事,叫做《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而且書中對龍虎山的奇峰怪石和上清宮的仙都就有過生動的描寫

龍虎山為什麼叫龍虎山

這一塊福地,他們六十三代一千九百多年世居於此,它叫龍虎山

那一年,我們去江西,遊覽了兩座道教名山,一座是江西上饒的三清山,一座是江西鷹潭的龍虎山。兩座山都是山清水秀,環境優美,又都與道教有緣,都是道教的盛地,但又各具特色。三清山屬花崗岩構造侵蝕為主的中山地形,龍虎山是中國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三清山是道教的一個重要的活動場所,龍虎山則是道教的活動中心,是歷代天師教主居住之地,是名副其實的“道都”,是道士的世界王國。

這一塊福地,他們六十三代一千九百多年世居於此,它叫龍虎山

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西南20公里處,距離三清山大約有150多公里。龍虎山原名為雲錦山,之所以叫龍虎山,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作為象山山脈的支脈,到這裡分為兩支,其環形形狀如龍盤虎踞,所以叫龍虎山;另一種說法是,東漢時期道教祖師張道陵在此結廬煉丹,煉丹成功後,有龍虎現身,因此得名龍虎山。這兩種說法一種是從山形地貌的角度上說的,一種是從道教人文角度上說的。其實也不矛盾,正好是龍虎山形地貌與人文歷史的真實寫照。

這一塊福地,他們六十三代一千九百多年世居於此,它叫龍虎山

我們來到龍虎山,首先進入的是上清鎮。上清鎮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是中國道教29個福地之一,張天師在此已歷經63代一千九百餘年。來到上清鎮後,我才知道,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一開始就寫了跟上清鎮有關的故事,叫做《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而且書中對龍虎山的奇峰怪石和上清宮的仙都就有過生動的描寫。

這一塊福地,他們六十三代一千九百多年世居於此,它叫龍虎山

未進上清鎮,迎面就是一棵高大的古樹,樹枝向四方伸展,彷彿是在張開雙臂歡迎我們這些四方來客,這不也是道教“虛受一切,涵容萬物”寬大理念的展示嗎。

這一塊福地,他們六十三代一千九百多年世居於此,它叫龍虎山

上清鎮最重要的地方或是最需要觀瞻的地方當然是天師府了。天師府是道教歷代張天師起居的地方,由大堂、後堂、私堂、花園、萬法宗坊等部分構成。既保持了中國傳統的府第風格,又兼有古代衙署的特點,並且在佈局上保持了鮮明的道教正一派風格。它北靠西華山,門臨瀘溪河,面對琵琶山,依山帶水,氣勢雄偉。其中有許多古建築,全部雕花鏤刻,米紅細漆,古色古香,一派仙氣,三省堂是天師府內儲存最好的明清古建築。府內最年輕的樟樹也已超過300歲,院內有一座元代的銅鐘,玉皇殿前的靈泉井也是很古老的了,殿內的玉皇大帝像高9。99米,萬法宗壇是道教正一派的法壇。

這一塊福地,他們六十三代一千九百多年世居於此,它叫龍虎山

留侯家廟,又稱天師家廟,是天師及家族祭祖的地方。建築佈局為頭門、二門、三門、中門、上殿等五個層次。這裡供奉著張良(漢朝被封為留侯)、張道陵等歷代天師,是道教文化古蹟的瑰寶,也是歷代天師暨天師世家張氏族人祭祖聖地、定製法事,源遠流長。

這一塊福地,他們六十三代一千九百多年世居於此,它叫龍虎山

我獨自一人來到府中深處,在一大殿堂門口,聞聽有誦頌之聲,便探頭張望。只見一身著道袍之人,正帥一群道士在那裡正在誦經。他不是跪地而誦,而是站立著,一邊誦頌著,一邊用一隻腳在跺地而和。因為我對於道教特別是道場的形式一竅不通,所以也看不明白,更聽不明白,只是覺得有一股肅清之氣迎面而來,所以未敢久留,趕緊追趕大夥去了。

這一塊福地,他們六十三代一千九百多年世居於此,它叫龍虎山

隨後我們進入了龍虎山風景區,我們乘坐竹筏順著瀘溪河漂流,河水清澈可見河底,水流時而平緩時而湍急。兩岸山峰秀美,感覺有點兒像是在桂林的灕江,而那山形又有點兒象貴州那兒的“饅頭山”,很多山頭都是圓乎乎的,山上長滿了野草樹林。撐筏的船口講起了龍虎山的“十不得”景:尼姑背和尚走不得,仙女配不得,仙桃吃不得,蓮花戴不得,雲錦披不得,玉梳梳不得,道堂坐不得,石鼓敲不得,丹勺用不得,劍石試不得。於是大家也就順道他的指點去觀看這些景點,只是因為位置的不同,有些還是看不出來形狀的。

這一塊福地,他們六十三代一千九百多年世居於此,它叫龍虎山

江邊有一個村莊,依山傍江,被叫做無蚊村。傳說當年張天師的母親曾住於此,那裡的蚊子很多,張天師的母親受盡蚊子的叮咬,為了不再讓母親受苦,張天師就天天整夜整夜地用扇子給母親驅趕蚊子,最後感動了上天,上天將這裡的蚊子驅走,從此這個村子就再也沒有蚊子了。實際上是這個村後面有一山洞,洞裡有許多蝙蝠,把蚊子吃光了。加上該村落中有大量的樟樹,樟樹散發的氣味使蚊子無法適應。這個村的正式名字叫許家村,村民們靠打魚、種田為生,村中長壽的人很多,所以它被稱作長壽村。

這一塊福地,他們六十三代一千九百多年世居於此,它叫龍虎山

在江上漂流之際,來到了崖墓群,這裡是中國現存崖墓最集中的地區之一。這些棺槨都被放置在江邊山上的懸崖峭壁的洞穴裡,因此也被稱為懸棺。據說這些懸棺從春秋戰國時就開始有了,不知道那時候的人們是如何將棺槨放置到山上去的。今天的人們也表演了將棺槨運上懸崖的方法,人們因為“升棺”與“升官”諧音而產生了觀看的興趣。只是我總覺得現在人們所表演的未必就是當年的真實方法,試想“升棺”時在山上用以掛繩索的那些個釺子是怎麼固定上去的,幾千年前的人們有沒有這樣的能力,能不能製造出如現代這樣的鋼鐵工具,所以這成了千古之謎,至今都沒有真正解開。

這一塊福地,他們六十三代一千九百多年世居於此,它叫龍虎山

在江上還能看到江邊山上有一座石拱橋,飛懸在兩座山頭之間。看上去橋不是很大,小巧玲瓏的,在懸崖峭壁上建造出這樣一座橋,讓人不禁感嘆人民群眾的創造力。

這一塊福地,他們六十三代一千九百多年世居於此,它叫龍虎山

在仙女巖登岸後,我們來到一處懸崖下,路邊有一牌子,似乎寫的是:女人看了羞答答,男人看了笑哈哈。果然這裡聚集了不少人,一些女人們看了不說話捂著嘴樂,一些個男人則笑出了聲。原來在瀘溪河畔曲徑幽深處深藏著一個坐南朝北,數十米高山崖裂縫形成的巖洞,酷似女人赤裸的下身,十分逼真。這裡被稱作仙女巖,也叫羞女巖、生命之門,仙女獻花、大地之母、萬靈之源等,也算得上是世界奇觀了。

這一塊福地,他們六十三代一千九百多年世居於此,它叫龍虎山

有人因此而感嘆龍虎山,一邊是孕育生命的“生命之門”,一邊是生命終結的懸葬崖墓,生命在這裡從開始到結束畫了個圓。其實他們忘了一箇中間環節,那就是在這裡還有一個長壽村,它又告訴我們什麼呢?我想這是告訴我們要善待生命,要健康的活著,要健康愉快地享受生命的過程。

這一塊福地,他們六十三代一千九百多年世居於此,它叫龍虎山

Tags:龍虎山道教天師清鎮張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