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隋煬帝為何拼著亡國也要死磕高句麗

由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發表于 旅遊2021-06-29

簡介“高句麗”作為一個地理名詞首次出現在《漢書》中:漢武帝滅衛氏朝鮮後在包括中國遼東半島和今天朝鮮半島北部地區設有樂浪、玄菟、真番、臨屯四郡,其中玄菟治下有一個高句麗縣,這裡的土生民族就被稱之為高句麗族

為什麼隋唐死磕高句麗

提起隋煬帝楊廣以前無論是正史,還是《隋唐演義》都將其塑造成一個昏庸殘暴的形象,近些年人們對其印象開始漸漸改觀。事實上隋煬帝是一個能力很強的君主:在他還是晉王時就率兵平滅南陳,完成天下一統的大業;他完善科舉制,開鑿大運河;他戰突厥、滅吐谷渾和佔婆、真臘,開疆拓土;他親赴河西會盟西域諸國君主和使臣,打通絲路貿易;他遣使琉球、倭國,開通海洋貿易……

隋煬帝為何拼著亡國也要死磕高句麗

然而就在他看似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鼎盛時期發動的三徵高句麗戰爭不僅無功而返,還導致隋帝國內部財政崩潰和變民四起,可即使是在叛軍一度攻陷東都洛陽的情況下他依然堅持發動征伐高句麗的戰爭,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李唐開國後為將隋煬帝樹立為反面典型以襯托自己起兵打江山的合法性,於是在史書中大肆抹黑楊廣。在傳統史書中絕大多數將楊廣三徵高句麗的原因歸結為他愛好殺伐的天性使然。

隋煬帝為何拼著亡國也要死磕高句麗

可這樣我們就無法解釋:被後世奉為千古明君的天可汗唐太宗為何也步隋煬帝后塵而征伐高句麗,不過即使是英明睿智如唐太宗也未能滅掉高句麗這個令中原王朝頭疼的彈丸小國,直到公元666年唐太宗之子唐高宗李治終於將高句麗從地圖上徹底抹去。也就是說不只是隋煬帝一個人拼了命也要滅了高句麗,而是隋唐兩朝四代帝王都對高句麗有著執念。那麼中原王朝為什麼一定要滅了高句麗呢?

隋煬帝為何拼著亡國也要死磕高句麗

我們不妨先看看高句麗究竟是怎樣一個國家。中國四大名著之中有一部《三國演義》是根據三國時代的歷史故事加工演繹而成,巧的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韓國也在自己的史書中記載了一個朝鮮半島版本的三國時代。在這些史書的記載中朝鮮半島三國是指的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然而這其中的高句麗本來卻是一個和朝鮮半島並無任何干系的國家。

隋煬帝為何拼著亡國也要死磕高句麗

目前我國史學界的主流觀點認定高句麗是中國古代邊疆的少數民族政權。“高句麗”作為一個地理名詞首次出現在《漢書》中:漢武帝滅衛氏朝鮮後在包括中國遼東半島和今天朝鮮半島北部地區設有樂浪、玄菟、真番、臨屯四郡,其中玄菟治下有一個高句麗縣,這裡的土生民族就被稱之為高句麗族。漢朝政府將高句麗部族納入漢朝郡縣管轄後仍給予其一定自治許可權。

隋煬帝為何拼著亡國也要死磕高句麗

高句麗部族的首領同時在漢朝地方政府擔任官職,不過擔任的是當時漢朝地方政府中最低階的主簿職務。據朝鮮和韓國的史料記載: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因與其他王子不和,於是南下建立了高句麗國。不過關於高句麗國的早期歷史大多出自神話傳說,並無明確文字記載。根據我國史籍的記載:兩漢更迭之際中央政府對東北地區的管控力度有所下降,高句麗部族的首領高宮正式稱王,被後世尊為高句麗太祖王。

隋煬帝為何拼著亡國也要死磕高句麗

公元53年高句麗太祖王將高句麗分散的5個部落設為5個省,實行集權化統治。公元56年太祖王吞併東沃沮,後來又吞併了東濊一部分領土。隨後高句麗又對樂浪郡,玄菟郡和遼東發動攻勢,從而完全擺脫了漢朝的控制。高句麗的擴張與集權化導致了與漢朝的直接武力衝突。光武中興後漢朝逐漸開始恢復對這一地區的管控,這就導致雙方矛盾的日益加劇。

隋煬帝為何拼著亡國也要死磕高句麗

在漢朝的軍事壓力逼迫下高句麗遷都到丸都城(吉林省集安市西面的丸都山上)。漢朝滅亡後遼東郡的公孫家族建立了一方割據政權,公孫家族曾向東討伐高句麗。高句麗則選擇和新興的曹魏政權合作攻打遼東公孫家。公元238年魏將司馬懿平定遼東公孫家,至此曹魏與高句麗直接接壤。高句麗和曹魏合作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在公孫家滅亡後奪取遼東地區,可司馬懿直接將遼東併入了魏國版圖。

隋煬帝為何拼著亡國也要死磕高句麗

一無所得的高句麗發兵襲擊了遼東。正始五年(244年)魏將毌丘儉帶步騎兵萬人出玄菟討伐高句麗。正始六年(245年)毌丘儉再徵高句麗。這兩次軍事行動之後原屬高句麗統轄的朝鮮半島嶺東濊貊地區歸入了樂浪、帶方二郡。高句麗幾遭滅頂之災,僥倖苟延殘喘了下來。以後四十餘年高句麗不敢再向遼東入寇,轉而頻頻向魏、晉納表稱臣,過了一段太平的日子。

隋煬帝為何拼著亡國也要死磕高句麗

曹魏摧毀了丸都城後以為高句麗滅亡了,所以很快就撤離了。不過僅僅70年高句麗就重建了丸都城,隨之西晉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後中原大地重新陷入戰亂,緩過氣來的高句麗開始襲擊遼東,樂浪和玄菟:公元311年高句麗趁中原混亂的機會,於“秋八月襲取遼東西安平”,截斷了朝鮮半島通往遼東的水陸通道,然後於313年“冬十月侵樂浪郡,虜獲男女二千餘口”,又於314年“秋九月南侵帶方郡”。

隋煬帝為何拼著亡國也要死磕高句麗

正是高句麗這次擴張行動使其與朝鮮半島的歷史有了交集:高句麗實際上是發源於我國東北地區的割據政權——高句麗的王城、王陵都在今天的吉林省境內。然而由於在和中原的漢魏王朝的交鋒中避走朝鮮半島,在其最鼎盛時期疆域跨越今天的中國、朝鮮和韓國。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今天的中國及南韓、北朝鮮都聲稱高句麗是自己本國的原始民族。

隋煬帝為何拼著亡國也要死磕高句麗

公元427年高句麗遷都平壤。這時恰逢北魏王朝致力於統一北中國的時期。強大的北魏遏制了高句麗向西擴張的步伐。此後高句麗把主要精力用於與朝鮮半島的百濟、新羅兩國之間的戰爭,但這並不代表高句麗已徹底放棄了向西擴張的念頭。後來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東魏和西魏又分別被北齊和北周所取代。高句麗趁中原發生這一系列變故之際佔據了整個遼東半島。

隋煬帝為何拼著亡國也要死磕高句麗

隋朝統一之後遼東問題就成為擺在高句麗和中原王朝之間的一個敏感問題。遼東半島位於東北的關鍵地區:這裡距離契丹、奚等部族的核心區都很近,所以是戰略上的制高點。如果隋朝能控制遼東半島就能同時對高句麗、契丹、奚等部族構成戰略威懾,從而使自己的邊防形勢變得相當有利。事實上隋煬帝在一定意義上是把收復遼東視為統一全國的最後標誌的。

隋煬帝為何拼著亡國也要死磕高句麗

事實上不只隋煬帝如此認為,唐太宗李世民也有同樣的想法。唐太宗李世民在御駕親征高句麗時曾說過:“遼東舊中國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師者四喪律而還,殺中國良善不可勝數。今天下大定,唯遼東未賓,後嗣因士馬盛強,謀臣導以征討,喪亂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遺後世憂也”。這段話清晰表明了降服高句麗作為統一全國安定天下的最後標誌這樣一種決心。

隋煬帝為何拼著亡國也要死磕高句麗

高句麗並不是朝鮮歷史上的土著民族,而是中國東北的割據政權,而且高句麗人漢化程度極深。和北方的匈奴、突厥等遊牧民族相比而言:高句麗是定居農業民族——他們耕種田地、建築宮室,他們的地方管理制度模仿中原的郡縣制而不是遊牧民族的部落聯盟;儘管如此高句麗作為漁獵遊牧部族的後裔依然保持著祖先驍勇善戰的作風,可以說他們兼有遊牧民族的剽悍善戰和中原的文明富庶。

隋煬帝為何拼著亡國也要死磕高句麗

這意味著高句麗一旦進入中原甚至可能會成為比匈奴、突厥更可怕的對手——匈奴、突厥再怎麼善戰,但遊牧經濟的脆弱性使其擴張天然具有侷限;而高句麗一旦進入中原能相當迅速適應中原的生活方式,不會出現任何水土不服的情況。高句麗在隋唐時期已經發展成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有專家推斷高句麗在隋唐時期擁兵不下50萬,是中原王朝除了突厥第二大威脅,而且高句麗與突厥還是平等的盟友關係。

隋煬帝為何拼著亡國也要死磕高句麗

如果讓他們聯合起來,結果不言自明。偏偏隋煬帝的使臣在出訪突厥時就在突厥啟民可汗的營帳內見到過高句麗使臣,而當隋煬帝要求高句麗按東亞傳統的朝貢秩序向隋王朝稱臣進貢的時候高句麗卻對這一要求置若罔聞,這令隋煬帝不得不懷疑:高句麗是否有和突厥聯合顛覆以隋朝為核心的朝貢體系,甚至取而代之的念頭。收復遼東故地的需求和消除安全隱患的需求都決定了隋唐王朝必須徹底降服高句麗。

Tags:高句麗遼東朝鮮半島隋煬帝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