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醉美丹霞之連城冠豸山

由 網如天下 發表于 旅遊2021-06-11

簡介上游第一觀過了“上游第一觀”,便到了上山時選擇前後山的岔路口,往下透過“古寨門”,之後便是毫無歧義的下山之路

冠豸山景區門票多少

連城冠豸山為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屬丹霞地貌,山勢雄俊,內具“丹”心,可謂秀外慧中。其具代表性的地質遺蹟眾多,2009年又被國家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予以重點保護。

儘管年年月月守望著她,天天在她面前晃悠,卻難有機會親近她。

如今乘本地居民辦理旅遊惠民卡之風,才有幸再遊冠豸山。

醉美丹霞之連城冠豸山

首次遊覽此山,是三十多年前。那時的生活條件普遍較差,但人們肯定都期盼致富,假如有人天天有肉吃,必是人人羨慕的。然而,那時的山門是沒人把守著要錢、要票的。就算改革開放後,人們的經濟頭腦變得活絡,但票價還是很親民,沒給人心疼支付的感覺。或許是當時的人笨,難得有人挖空心思去想如何掏人腰包,也少有人品嚐過鉅富所帶來的超級福利和優越感。那時的冠豸山,想什麼時候去玩都可以,只要捨得掏錢坐班車或願意徒步前往。

三十多年來,我也並非都沒再去過。趁著守門人未上班,或已下班,或打盹、或吃飯時,溜進去玩會還是有過的。雖然門票錢也不是出不起,但出了總覺得心頭不爽,畢竟是本地公共資源,且自己就生活在冠豸山周邊。

雖然再進過幾次,但畢竟是鑽了空子進去的,要嘛時間不合適,要嘛就是心虛,玩的時間往往較短、範圍不廣。因此,才覺得這次頗有不同,舉著一張紅幣辦來的小卡片,挺直腰板進去,想遊多久就多久,天天去都行。終於得到機會,恨不得踏遍每寸土地、每塊岩石,對其中的萬物精靈都好好呵護一番。

醉美丹霞之連城冠豸山

冠豸山景區示意圖

沿階而上,行至早年尚無的“清氣亭”。

醉美丹霞之連城冠豸山

清氣亭

天氣悶熱,尤盼此處能有涼爽的“清氣”徐來,但沒能如願,以前是有的,不知如今何以若此。

不遠的拐角處便是“迎客松”,高聳熱情的枝丫,似袒露著胸襟、張開了臂膀,迎候著到訪的貴賓。

醉美丹霞之連城冠豸山

冠豸山迎客松

到了“蒼玉峽”,氣溫陡然降了幾度,清風徐來,儘管若有若無地夾雜了還帶著點人味的尿騷,但相比於渾身的汗臭味,還是算清爽宜人的。

醉美丹霞之連城冠豸山

蒼玉峽

繼續沿階而上,經過鬆風亭,很快到了半雲亭,亭旁就是以前購票驗票的管理處,側旁的階梯是“丹梯”、“雲棧”。

醉美丹霞之連城冠豸山

丹梯雲棧

如今購票驗票功能已前移至山腳下,管理處已是人去房空。之前沒票也能到達這裡的歷史已經一去不復返。但此舉也有功績,那便是開始呵護本地人的膝蓋半月板。

過了丹梯雲棧,便是一道僅可單人透過的、石頭砌成的古寨門,寨門上嵌著兩扇狹窄的木門,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穿過古寨門,路便平緩了。前方有岔道,山前的主道走過較多,便先選了通往後山的輔道。往“林赤章先生讀書處”,巨石庇廕下的土牆房便是。如今已倒,只剩少許殘牆了。

醉美丹霞之連城冠豸山

林赤章先生讀書處

這裡據傳是號稱“四愚”之一的林赤章先生潛心研讀之所在,另三人是李森、童日鼎、董若水。四人皆曾隱居於冠豸山,常結伴研習。古人若愚或為大智,今人若愚則定被視為真愚,不可同日而語也。

佔著塊風水寶地就能蹲守獵物的蟻獅在沙土上開墾的“漏斗”這裡隨處可見,蟻獅一般都藏身於“漏斗”內的沙土之中。

醉美丹霞之連城冠豸山

蟻獅開墾的漏斗狀陷阱

這美麗的陷阱對一些昆蟲來說是致命的,但對我而言則是兒時的樂趣。要是早個十年八年,我或許還會逮出幾隻蟻獅玩耍一番。但如今,不再有當年的情趣,也多了點憐憫,不忍去破壞此等弱小之生命,而像珍惜過去一般想要呵護它。雖然喜歡,但不去傷害。

再往前,高聳的巨石之上,一簾水幕傾瀉而下,水量不多,水霧拂面,頓覺暑氣消無,頗有點仙氣天上來的感覺。置手腳於其下積聚的甘霖之中,涼爽舒心,如入仙境。

醉美丹霞之連城冠豸山

前方經過清涼幽深的“仙人谷”,腳下一墩一墩的,得小心地一步一墩前行。墩下水少,但在某些時節必然是流水潺潺的,那時,定然更有一番情趣。

恰在此時,陣陣音樂與人聲傳來,循聲望去,是山崖高處正要表演高空飛摩。

醉美丹霞之連城冠豸山

駐足觀看,角度不佳,只見飛車一晃而過,但佟鐵鑫的“價值連城”歌聲,卻仍在山間悠揚迴盪著。曲畢,從主持人的話語可知,表演結束了。

很快出到了主道的必達亭附近,再往前將通向香蘭亭碼頭。

醉美丹霞之連城冠豸山

必達亭

我又擬走輔道繞行過去,但到了必達亭右側的岔路口發現有牌子提示修路禁止通行。來回走動猶豫之時,有位疑似路邊飯店店主的老者過來問我們是否要用餐,我說是在找另一條去往碼頭的路。本以為不給他消費是會愛答不理的,但老人和那種公交上強行要人讓座的老人顯然不同,給我們指了路,並說小心點應該可以透過的。

往其中一條警示牌有些靠邊的路行去,雖說路有些窄,但還是可以方便透過的。經過了高崖之下的採雲谷後不遠,峭壁之下,巨型落石無數,阻擋、掩蓋了一長段原本很有特色的迷宮般幽深曲折的路和洞,看著都讓人膽戰心驚。試想,如果塌方落石之時,有人在此路段,該有多麼驚險恐怖。真想回頭,卻又心有不甘,便從外側艱難通過了這段路,之後便到了虎崖,再走不遠入了主道,碼頭便在眼前。

醉美丹霞之連城冠豸山

香蘭亭碼頭棧道

醉美丹霞之連城冠豸山

香蘭亭碼頭

已是中午近一時,碼頭沒有船隻,但有些遊客;一群孩子在向湖中的魚投食,紅色、金色等多種顏色的魚數不勝數,爭相奪食,重重疊疊,蔚為壯觀。

醉美丹霞之連城冠豸山

眾魚爭食

碼頭溜達一圈,再休息一會,便沿主道返回,進入三疊谷,路過三疊潭。

醉美丹霞之連城冠豸山

三疊谷

流淌著的山泉水休憩出一潭潭的泉水窪,依伴著層層的石階,吟唱著低微卻歡快的旋律,在高聳的峭壁下怡然自得。

醉美丹霞之連城冠豸山

前方崖壁上蒼勁的“雄峙天半”四個大字,帶來了些許豪邁的情懷,但疲憊之下,此等情懷已所剩無幾。唯有清幽的山泉間,似有一番不一樣的天地。假如泉澗可為畫筆,我倒想用它勾勒出“醉臥山間”四個字與其相和,用與世無爭的恬淡泉水,陶醉滋養躁動的心魂。

幽靜的“桄榔幽谷”,兩側簇擁著不少“華南省藤”。

醉美丹霞之連城冠豸山

華南省藤

記得以前牌子上標記的不是“華南省藤”而是“桄榔”,難道此處原本認為是“桄榔”的植物經考證後確認是“華南省藤”?不得而知。我只知道這種植物在老家山裡有不少,鄉親們稱它作“雞嬤帶崽”;果子成熟時,朦朧看去,那一簇簇棕黃色、表皮有麻點的小圓果,恰如一群群初生的纏繞著母親的小雞崽;果子可食用,肉質半透明,如小龍眼般,小時候吃過不少。

從前這“桄榔幽谷”那是真的幽啊,一個個有些間距的小墩排列成過道,清泉墩下流,許多有些年份的高大的“雞嬤帶崽”樹佈於兩側,夾雜著灌木和雜草。那份美感、那份意境、那份沁人的清涼,至今依然深深地印在心底,耐人尋味。但如今變革了,不一樣了;路寬了,樹少了,暑氣也賴上了。

醉美丹霞之連城冠豸山

桄榔幽谷

再次經過必達亭,沿主道逐步上行,經過藏靴洞。巨大的“靴子”下,是個洞穴,有些味道,令人掩鼻。

醉美丹霞之連城冠豸山

藏靴洞

考驗體力和耐力的“鯉魚背”到了。這可是據說有三百六十五階的望而生畏的通天之梯啊。如今也變革了,改成了寬敞的木階棧道;是否還是三百六十五階呢,我又懶又累,就不數了,有心人可以數數告訴我哦。比以前好登了,但多了千篇一律的感覺,“累”勁不減,也似乎少了點自然的韻味。

醉美丹霞之連城冠豸山

鯉魚背

停停走走,好不容易攀上了“鯉魚背”。沿右側抵達長壽亭,旁邊的崖壁上,三個大字“人長壽”震撼了眼球,也激發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長久眷戀之情。這是連城籍已故著名書法家羅丹題寫的。冠豸山上羅丹的筆跡還有不少。

醉美丹霞之連城冠豸山

長壽亭附近

長壽亭附近和以前比變了不少,旁邊新開了通往索道站的棧道。

走上新開的棧道前行,一座橙色吊索橋橫貫於兩座陡峭的山崖之間,高高聳立著,恐高之人有的就畏縮不前了。

醉美丹霞之連城冠豸山

吊索橋

不恐高也不畏低的我,自是如履平地,涼風拂面,霧氣升騰,秀色慾餐,困感全消。索橋過後,沿棧道環山而行,山邊折轉處下方有一觀景平臺,是觀賞、拍攝“生命之根”的佳位。

醉美丹霞之連城冠豸山

遠望“猴猻撞鐘”景點

“生命之根”,也稱“照天燭”,前者說得似乎很文雅,我看就“雅俗共賞”吧。

醉美丹霞之連城冠豸山

生命之根(照天燭)

再往前便是所謂的“猴猻撞鐘”景觀。

醉美丹霞之連城冠豸山

近看“猴猻撞鐘”景點

遠看近看,觀察良久,從遠處看“猴猻撞鐘”,似是有那麼點意思。但我不解的是,猴子為什麼要撞鐘呢?是有什麼感悟想給人們敲敲警鐘嗎?從近處看,我看也像是一對獼猴母子在促膝談心。小猴看著遠方的世界,聆聽著母猴的教誨。

繼續往前,經過“猴猻撞鐘”景點的下方,是一個有人工挖鑿痕跡的山洞。

醉美丹霞之連城冠豸山

穿過山洞,再往前走一段便是索道站了,索道通往“竹安寨”景區,當地人也常稱之為“馬頭山”。

醉美丹霞之連城冠豸山

索道長壽站

時間已是下午三時,山前的景點還未前往,便不乘纜車,向長壽亭方向折回。然而此時,天公竟不守規矩地下起雨來,不管是我還是氣象臺,可都沒安排它此時下雨的,真不聽話,太無法無天了吧。不對,它是天,呵呵。

我們兩個人只帶一把傘,到長壽亭附近時雨已經挺大,只好在亭中先躲雨。一同躲雨的還有幾個沒帶傘的老鄉。

停留約半個多小時,雨稍小了。有對夫婦走進亭子,向那幾個老鄉詢問下山離開景區的路,得到指點後便自去。不想過了沒多久,男的又回來確認道路,稱分不清沿哪條路下山。

見他為難,雨也不那麼大了,我便讓他隨我下山。下到長壽亭下面的山坳時才得知,原來他們將側旁狹小的石階路當成下山的路了,但又覺得不對頭,才返回求證。

這條小路是下到山腳的“蓮花洞”等景點的。當然,殊途同歸,也是可以從這條路出去的,但辛苦程度就大多了,耗時也長。時間遲了點,且已經累得夠嗆,我是不可能走這條路捨近求遠了,當然,這更不可能是這對夫婦希望走的道路。

帶著他們很快下到了“一線天”。“一線天”的兩側,是冠豸山的主峰,“五老峰”和“靈芝峰”,遠看形似“獬豸冠”,古法官戴的帽子,據說代表著正義。在我看來,明明就像雞冠嘛,這樣豈不更通俗形象?當然,近處是看不到這種效果的;比如,山後近看“靈芝峰”,有點像巨大的靈芝。

醉美丹霞之連城冠豸山

靈芝峰

冠豸山的“一線天”或許是巨大的粗筆“描畫”的吧,但仙人、巨人的手筆豈是吾等凡人可評判的?

醉美丹霞之連城冠豸山

一線天

出了“一線天”,是前山景點聚集之處,人文景觀較多。如若天公不是這般多情,淫雨霏霏,我是準備再逗留些時間的。這裡有豐厚的歷史沉韻,有眾多的名人古蹟。有林則徐題寫了牌匾“江左風流”、紀曉嵐題寫了“追步東山”的東山草堂,還有不少庵堂亭宇、書院、摩崖石刻等。那對夫婦對路線的感悟似乎有些愚鈍,我雖告知沿大點的路逐步下山便是,可他們似乎不願先下,三步一回頭。我便只好帶著他們沿著下山的線路走。反正雨天遊玩也多有不便。

人就是這樣,總難完全按自己的意願行事,往往受制於諸多因素。比如,遇到岔路,選擇“正確”時,走過去或許也會遇到許多“錯誤”,而選擇“錯誤”時,走過去或許也並非全錯;唯心點看,似乎很多事真是上天註定的。

途經“上游第一觀”,這是冠豸山最具標誌性的景點,巨石擎天,浩瀚無比,摩崖石刻,史韻悠長。“上游”據說是閩江、汀江、九龍江等三江上游的意思。

醉美丹霞之連城冠豸山

上游第一觀

過了“上游第一觀”,便到了上山時選擇前後山的岔路口,往下透過“古寨門”,之後便是毫無歧義的下山之路。

終於,那對夫婦很快從前面消失了。我也結束此次的冠豸山之行,打道回府了。

Tags:冠豸長壽撞鐘桄榔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