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古詩鑑賞與寫作:從《春望》學作文

由 心尖兒上的詩意語文 發表于 運動2023-01-30

簡介再觀此詩,我們還會發現詩人的情感強度也在不斷髮生變化,由隱變顯,從移情於景,如“花濺淚”到直抒胸臆,直言“烽火苦教鄉音斷”,詩人思家之情油然而生

春望為什麼是古體詩

我把時間留給你,逐漸老去;你把我留給時間,逐漸忘記。你說,食堂的飯菜好難吃,可食堂還是把你養成了一個胖子。你說,從此山水不相逢,不問舊人長與短,可手機一響,你還是埋下了頭去。世間就是這般複雜,看似矛盾,卻又飽含情意。

古詩鑑賞與寫作:從《春望》學作文

深居家中,卻不想變成身形日胖,腹內更加草莽的模樣。再次熟讀《春望》一詩,於寫作上,竟有茅塞頓開之意。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古詩鑑賞與寫作:從《春望》學作文

此詩寫於安史之亂破長安,杜甫欲投肅宗而為叛軍俘,次年三月見京國而做,抒發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之感。細細品之,又暗含寫作技法於其中。

一、寫景狀物,要有順序

我們先來看首聯、頷聯。詩人的著眼點由近及遠,又由遠及近。所觀之景先是近在眼前的國都,再由城到山河,山河盡頭,目光收回,再落到眼前的草木花鳥。讀時,目所到處,隨詩人一起換場觀景,戰亂後之敗景近在眼前:井然有序,印象深刻。

寫景狀物第一要義,觀察,觀察一定要有順序。按順序介紹景物,則不會紊亂,讀者才會緊跟你的腳步,明白你所寫之物。

古詩鑑賞與寫作:從《春望》學作文

二、善用修辭寫特點

景不再多,多了就顯累贅;景不在盡美,而在其特點。

再看首聯、頷聯。讀完之後,你有什麼感覺?詩題為“春望”,所寫之景是春天之美嗎?詩人又是怎麼體現京國之特點的?

看!“國破”對“城春”,一個殘敗,一個富有生機,到底是敗還是榮,一結合背景就知,必為敗景,此是一比而已;再看!“國破”後卻說“山河在”?為何,因為除去這空蕩蕩的山河外,再無它物啊!更加說明敗景,此又是一比;再看!“城春”後接“草木深”,本應春機盎然,詩人只著眼於“深深草木”,為何?芳草無人賞,痴長啊!此又是一比。如此三比,京國之景——“殘敗”,已深入人心!

古詩鑑賞與寫作:從《春望》學作文

由此觀之,我們在作文時,一定要抓住特點,不必面面俱到,只需圍繞特點而寫,也不要大家都寫的,而要寫自己想要表達的,這樣才能令人印象深刻。

三、情景交融是上策

吳喬在《圍爐詩話》中說:“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寫景,貴在借景抒情、言志。

你看,因詩人憂國憂民,故眼前之景皆著我之情感,也隨著詩人悲傷起來。所以“花會濺淚”、“鳥會驚心”。鳥語花香,本應是使人歡愉之物,奈何詩人心境憂愁、悽苦,所以詩人移情於物,使物有“我”之情,草本無情,奈何人有情,可見,情能移境。

再看其祖父杜審言詩“遲日園林悲昔遊,今日花鳥作邊愁”,春日遲遲,園林如繡,應遊目騁懷,添心曠神怡之感,一個“悲”,一個“昔”,讀者已知:盛年不重來。詩人南逐,遠離京國,故昔日之勝景也著我現在之悲情。可見,情不僅能移現在之景,還能跨越時空,移昔日之景。

古詩鑑賞與寫作:從《春望》學作文

景有何情,全在“我心”!因景有情,迷人的便不止是軀殼,而是有情的靈魂!所以,我們在寫景狀物之時,也要把自己的悲歡離合投入進去,情景交融,與讀者對話!

再觀此詩,我們還會發現詩人的情感強度也在不斷髮生變化,由隱變顯,從移情於景,如“花濺淚”到直抒胸臆,直言“烽火苦教鄉音斷”,詩人思家之情油然而生!可見,我們作文時,情感變化也是一條重要的寫文思路!

四、有“我”方有境。

來看尾聯,讀完後有沒有看到一個模糊的人影一直在腦海中晃盪?一個頭發花白,愈漸稀疏,形體消瘦,髮簪都快承受不住了是我老人家在嘆氣……詩人之妙,也在於此。寫景抒情後,融“我”於詩中,悲情、憂愁更加顯著,這若隱若現的人影就像一個幻境一樣,一直在讀者的腦海中閃爍。

寫文章時,及時把“我”放進文中,像詩聖一樣,或直抒胸臆,或刻畫一個有我之情感的人物形象,及時抒發感受,會讓讀者更加明白你的心意。

古詩鑑賞與寫作:從《春望》學作文

劉勰說:“昔詩人篇什,為情而造文。”蟬飢而鳴,樹更是漠然無情,油然自綠。然義山卻深有感,以蟬自比,移情於蟬,發牢騷語。可見,為文之最,就在於情。抓景物之特點,合於作者之情思,則成佳句。

Tags:詩人之景寫景移情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