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知道魚調節體溫的方式,就清楚為何冬季口輕了,不愁找不到魚窩!

由 博文的小書屋 發表于 運動2023-01-20

簡介■如上文所述,冬季魚透過降低呼吸頻率,維持體溫,儲存體力,因此開口覓食動作緩慢,遇到釣餌,也是輕口觸碰,與夏季的黑漂,相差甚遠,則要求整個線組在滿足使用的情況下,進一步用細小線組,如果釣鯽魚,主線用0

俄羅斯釣魚體溫低怎麼辦

水溫是影響魚覓食的關鍵因素,這不難理解,比如春夏秋冬四季,自然水域最大的變化就是水溫,這也是魚的直接感受,那麼水溫是如何影響魚的覓食的呢?釣魚人又應該怎樣應對即將到來的深秋及冬季呢?本文就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知道魚調節體溫的方式,就清楚為何冬季口輕了,不愁找不到魚窩!

首先,不管是何種魚,都有最適宜的溫度,這是千百年來魚繁衍、生息、進化、適應的結果。像筆者所在的山東常見的鯽魚在16℃-25℃最為活躍,鯉魚在20℃-27℃活性最佳,而草魚、青魚善於在25℃-30℃覓食,所以釣魚人常在一天的不同時段,斬獲不同的魚種,原因在這裡。

其次,

魚是變溫動物,主要透過生理與行為兩種方式調節體溫變化。

生理調節方式:

魚表皮的微血管和鰓血管是感知溫度變化的主要器官,水溫的微小變化,迅速地反饋給魚下丘腦的神經中樞,再透過體液的生理調節溫度的變化

,魚的體液主要包括淋巴液、組織液及水分等。魚也可以透過鰓的呼吸運動調節溫度變化,當夏季水體溫度升高時,鰓頻繁進行呼吸動作,那麼單位時間內流經鰓的水流量增加,靠近鰓的毛細血管中的熱量則被水流攜帶出去,從而降低體溫。

知道魚調節體溫的方式,就清楚為何冬季口輕了,不愁找不到魚窩!

同理當冬季水溫降低時,魚的降低呼吸頻率,自然水流攜帶出去的熱量減少,以維持身體適當的溫度。

其實,這也是為何夏季魚口迅猛、冬季魚口偏輕的一個原因。

行為方式調節體溫:自然水域環境複雜,每一片水域溫度,受多重因素的影響,比如水深、陽光輻射、樹蔭等等,所以水域所處的環境不同,溫度差距巨大。夏季魚群自然向水草、橋下躲藏,冬季則向溫度較高的深水區靠攏。這也是筆者前幾篇文章曾說的深秋、初冬釣大魚還是深水區的一個原因。

知道魚調節體溫的方式,就清楚為何冬季口輕了,不愁找不到魚窩!

上文是關於魚最佳的棲息溫度,以及魚群是如何調節溫度變化來適應環境,從而影響覓食的。那麼結合這兩方面則可以指導釣魚人更好地發現魚群,從而提高魚獲。

深秋與冬季,陽光輻射弱時,水溫偏低,那麼魚群則會在深水區棲息,等到陽光充足,輻射能力強,水溫逐步提高後,

尤其是上層水明顯高於底層水時,加之上層水溶氧量相對豐富,則可釣點逐步向淺水區或者改為釣浮,往往有不錯的魚情

。實踐表明,一般在上午11點-下午兩點是白天內的高溫時節段,這個時間段魚情較好。

初秋到深秋,溫度逐漸降低,這個時間段魚的喜濃腥,且偏好活餌,一是其蛋白含量相對豐富;二是為冬季儲存能量的需要,攝食慾望強烈。據科學研究表明,魚的長期進化的過程中,存有適應環境變化的記憶,所以當感知溫度變化的時刻,激發其進食慾望。

知道魚調節體溫的方式,就清楚為何冬季口輕了,不愁找不到魚窩!

如上文所述,冬季魚透過降低呼吸頻率,維持體溫,儲存體力,因此開口覓食動作緩慢,遇到釣餌,也是輕口觸碰,與夏季的黑漂,相差甚遠,則要求整個線組在滿足使用的情況下,進一步用細小線組,如果釣鯽魚,主線用0。6甚至0。4,子線比主線規格更小,魚口太輕,微弱的牽引力,會被大線組的慣性磨損掉,因此線組越小越好。

寫在後面

影響魚覓食的因素眾多,所以本文單獨從溫度這一方面,結合魚調節水溫的方式,來討論對其覓食的影響,本身就有一定的侷限性,但不管怎麼樣,作為影響魚活性重要的因素,至少能幫助釣友更清楚地發現魚窩。

原創:野釣分享

Tags:溫度水溫覓食冬季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