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領侍衛內大臣和九門提督相比二者職責有何不同?誰的權力更大?

由 小島知風 發表于 運動2023-01-17

簡介其實這兩個職務的品級並不一樣,九門提督在嘉慶朝之前都是正二品職位,嘉慶後來提高了軍官待遇,把所有軍官的品級都提升了半級,因此九門提督就從正二品官級變成了從一品,而領侍衛內大臣自順治入關之後就一直是正一品的最高級別武官,所以這兩個職位雖然在嘉

提督品級有高低嗎

九門提督全稱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其主要職責就是衛戍京城兼維護京城治安,屬於軍警合一性質的軍隊,而領侍衛內大臣則是負責保衛宮廷,屬於皇帝身邊的安保頭目。

其實這兩個職務的品級並不一樣,九門提督在嘉慶朝之前都是正二品職位,嘉慶後來提高了軍官待遇,把所有軍官的品級都提升了

半級

,因此九門提督就從正二品官級變成了從一品,而領侍衛內大臣自順治入關之後就一直是正一品的最高級別武官,所以這兩個職位雖然在嘉慶之後都屬於一品高官,但卻有正從級別之分,因此就光看級別就能明白兩個官職的權力地位高低,不過這也是要分具體歷史時期的,隨著歷史時期的不同,二者權力地位還真發生了變化,下面就來詳細說一說清朝這兩個職務的不同時期變化。

領侍衛內大臣和九門提督相比二者職責有何不同?誰的權力更大?

領侍衛內大臣職務設立的由來

要說領侍衛內大臣的職能和設立,還得從清太宗皇太極時期說起,皇太極設立了內大臣來管理宮廷侍衛,由此清朝的侍衛制度才基本形成。

但是在順治初期發生了碩託和阿達禮企圖廢掉順治而擁立睿親王多爾袞繼位一案,碩託是禮親王代善的兒子,阿達禮是代善的孫子,他們倆當時都是負責管理宮廷侍衛的內大臣。

碩託和阿達禮的圖謀被代善知悉後,代善決意擁護順治,所以代善大義滅親的檢舉揭發了兒子和孫子,最終碩託和阿達禮被殺。而他們倆的案子也給了順治警醒,因此順治在親政之後,再次完善了宮廷侍衛制度,領侍衛內大臣的職務由此產生。

領侍衛內大臣和九門提督相比二者職責有何不同?誰的權力更大?

順治九年(1652年)順治任命親信鰲拜為侍衛總管,這意味著領侍衛內大臣職務正式誕生,之後順治將侍衛職責獨立出來,設立了侍衛處,而首領就是領侍衛內大臣,並且順治規定宮廷侍衛必須由皇帝親自統領的上三旗即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子弟中遴選,領侍衛內大臣定員共設立六位,上三旗中每旗選兩名貴族來出任領侍衛內大臣。

而且宮廷侍衛是獨立部門,只對皇帝本人負責。所以從順治這些舉動來看,他就是希望加強皇帝對侍衛的管控,要知道侍衛可就是皇帝身邊的人,只有皇帝自己親自管理他們,才能確保侍衛首領和侍衛不會被王公貴族拉攏,進而威脅到皇權。

領侍衛內大臣和九門提督相比二者職責有何不同?誰的權力更大?

後來到了康熙時期,康熙更是進一步加強了對侍衛的管控,康熙又把領侍衛內大臣分化出了御前大臣的職務,御前大臣不受領侍衛內大臣管控,也是直接對皇帝負責,御前大臣的職責主要就是負責管理皇帝身邊的御前侍衛和乾清宮侍衛,熟悉清朝歷史的都知道,乾清宮侍衛是清朝宮廷侍衛中最高階的侍衛,他們主要負責皇帝的寢宮乾清宮安保工作,可以說是皇帝的近身侍衛,而御前大臣就是這些御前侍衛和乾清宮侍衛的首領。

不過御前大臣並沒有固定的品級,因為御前大臣大多是由蒙古與清朝皇室聯姻的貴族和皇室宗親出任,他們只有本身的爵位,加御前大臣的頭銜,但並沒有職位品級,所以御前大臣不像是官職更像是一種皇帝讓皇室宗親兼領的差事。

這麼一判斷就明白了,領侍衛內大臣大多是由滿洲貴族重臣出任,而御前大臣則是由皇室宗親出任,身份孰高孰低就明瞭了。

領侍衛內大臣和九門提督相比二者職責有何不同?誰的權力更大?

九門提督職務設立的由來

再說九門提督這個官職,九門提督這個職務在順治剛入關時,職能很單一,就是八旗軍的步軍營,首領叫步軍統領,是駐防京城的八旗衛戍部隊,只負責衛戍京城。

到了康熙十三年(1674年),當時正值三藩之亂爆發,京城進入警戒狀態,因此康熙就把原來之前兵部分管的提督九門事務交由步兵營負責,其實康熙此舉很好理解,三藩之亂爆發,吳三桂乃是漢人,康熙擔心兵部有漢人為吳三桂內應,所以將提督九門的事務交給滿洲八旗軍步軍營負責,因此九門提督的職務稱呼由此開始。

又到了康熙三十年(1691年),康熙又下旨將負責京城治安的巡捕營也由九門提督負責,至此九門提督的軍警合一職能就徹底形成,全稱也被稱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最後到了雍正時期,正式定名為步軍統領衙門,而長官也被稱為九門提督。

領侍衛內大臣和九門提督相比二者職責有何不同?誰的權力更大?

九門提督這個職務雖然當時只是正二品官職,但在清朝初期和中期幾乎都是滿洲貴族出任,比如康熙時期的九門提督都是滿洲王公貴族出任,而且雖然九門提督的品級在清初時期為正二品級別,但在康熙時期九門提督的品級也根據出任者的身份地位而不同。

雍正的岳父烏拉那拉·費揚古在康熙初期就曾經出任步軍統領也就是九門提督,不過費揚古是功勳之後,是一等公爵,本身兼的職務就很多,他當時還身兼從一品的侍衛處內大臣職務,又以內大臣之職兼署九門提督,所以費揚古的九門提督就是正一品級別。

康熙中後期的九門提督是上三旗包衣出身的託合齊,由於託合齊家族出身極其低微,他是完全靠獲得康熙信任和賞識才被提拔到九門提督職務上,所以託合齊的九門提督只是正二品級別。

領侍衛內大臣和九門提督相比二者職責有何不同?誰的權力更大?

還有就是清朝歷史上最有名的九門提督莫過於隆科多,正是因為隆科多對雍正的鼎力支援,才使得雍正可以順利繼位。隆科多是康熙的舅舅兼老丈人大學士佟國維第三子,他在康熙晚年接替因二廢太子被康熙誅殺的託合齊成為九門提督,同時還兼署理藩院尚書,而理藩院尚書是從一品的品級,因此隆科多這個九門提督的品級當時是從一品。

雍正繼位後隆科多成為總理事務王大臣之一,同時還兼署了吏部尚書,因此到這時隆科多這個九門提督已經是正一品了。

此後一直到乾隆時期九門提督大多是由滿洲貴族壟斷,這些人本身就有爵位,還兼署著要職,因此乾隆時期大多時間中九門提督的人都是從一品或者正一品的職務,尤其是乾隆中後期,大貪官和珅更是以大學士、軍機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內務府總管、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多項職務又兼署了九門提督之職,所以這時期的九門提督和珅就是標準的正一品高官。

領侍衛內大臣和九門提督相比二者職責有何不同?誰的權力更大?

一直到乾隆去世嘉慶親政,嘉慶在賜死和珅之後,開始反思乾隆對和珅過於信任的錯誤,於是從此不在允許領侍衛內大臣兼領九門提督的職務,並且把九門提督之職固定為從一品級別,還開始提拔漢臣出任九門提督之職。

清朝初期和中期兩個官職的對比

再來看一看領侍衛內大臣和九門提督所負責管轄的人員和權力,領侍衛內大臣是侍衛處首領,自然就是宮廷侍衛都由領侍衛內大臣負責,而清朝的宮廷侍衛人數大概在三千人左右。

九門提督是步軍統領衙門最高負責人,清朝的這支步軍統領衙門管轄人數可非常多,在步軍統領衙門於康熙和雍正時期徹底成形之後,其管轄權是要負責滿、蒙、漢三族八旗步軍還外加駐防京師的綠營馬步兵,人數規模非常大,步軍統領衙門下轄三萬餘人,是拱衛京師的主要軍事力量。

領侍衛內大臣和九門提督相比二者職責有何不同?誰的權力更大?

但是不要看九門提督管的軍隊比領侍衛內大臣多不少,可是在清朝官場上領侍衛內大臣是很多人一輩子可望而不可即的職務,因為領侍衛內大臣屬於直接保護皇帝安全的職務,能出任這種職務的人大多都是皇帝心腹之人,而且還得是王公貴族。

看一看順治和康熙時期出任領侍衛內大臣的人都有誰,順治時期出任領侍衛內大臣在歷史上最有名的就屬索尼、鰲拜、蘇克薩哈、遏必隆,這四人名字看著是不是很熟悉,他們四人就是順治臨終時託付輔佐幼年康熙的四輔政大臣。

康熙時期比較出名的領侍衛內大臣有班布林善、噶布喇、索額圖、鄂倫岱、阿靈阿、傅爾丹、阿爾松阿等人,班布林善是順治的堂兄正宗的皇室宗親;噶布喇和索額圖是索尼的長子和第三子,他們兄弟倆都是公爵,尤其噶布喇還是康熙的嫡妻孝誠仁皇后之父,是康熙的老丈人;鄂倫岱是康熙的舅舅佟國綱之子,也是康熙的表弟;阿靈阿是遏必隆的小兒子,繼承了遏必隆的公爵,阿爾松阿是阿靈阿的兒子,在阿靈阿死後繼承了他的爵位;傅爾丹是清朝開國功臣費英東曾孫,也是鰲拜的侄孫子,世襲公爵。

領侍衛內大臣和九門提督相比二者職責有何不同?誰的權力更大?

拿這些人再對比一下上面說過的費揚古、託合齊、隆科多三個康熙時期的九門提督,就能發現完全沒有可比性,雖然三人中除了託合齊是包衣出身之外,費揚古和隆科多也算是滿洲的貴族出身,但是他們倆的分量明顯比這些領侍衛內大臣差遠了,而且費揚古還是以內大臣職務兼九門提督,要知道內大臣屬於領侍衛內大臣的副手,這樣就能明白從身份地位上來說九門提督比領侍衛內大臣差了一截。

而且就權力上來說這一時期九門提督也比領侍衛內大臣差了很多,在清朝初期和中期領侍衛內大臣通常是可以參加議政王大臣會議的,在軍國大事上有著決策權,就拿鰲拜來說,他以領侍衛內大臣的身份一度操控住了年幼的康熙,最後甚至迫使康熙和祖母孝莊太后決定用分化領侍衛內大臣的手段來瓦解領侍衛內大臣的權力就能看出來這個職務的權力有多大,有多麼重要。

尤其是在順治和康熙時期領侍衛內大臣在上朝列班和上奏摺列名時都必須在大學士前面,要知道在不設宰相的清朝,這可就是文武大臣中的第一人。

領侍衛內大臣和九門提督相比二者職責有何不同?誰的權力更大?

但是在康熙晚年鄂倫岱和阿靈阿、阿爾松阿父子力挺皇八子胤禩爭奪皇位,在雍正繼位後鄂倫岱和阿爾松阿不肯臣服於雍正繼位,因此在雍正四年(1726年)鄂倫岱和阿爾松阿被雍正抄家處決了,由此雍正開始逐漸打壓領侍衛內大臣的權力和地位,雍正宣佈明確朝臣班次,內閣大學士以後列班次和上奏摺必定要在領侍衛內大臣之上。

領侍衛內大臣屬於當時最高階武官,還享有參與議政王大臣會議的議政權力,可以決策軍國大事,但是後來雍正設立軍機處,以大學士和軍機大臣逐漸取代了議政王大臣會議,由此領侍衛內大臣的權力和地位也在日益被架空,同時雍正注重抬高大學士的身份地位這也代表著清朝從雍正開始走向文治天下。

與此同時由於隆科多對雍正繼位的鼎力支援,也讓雍正認識到了九門提督的職務重要性,因此雍正開始抬高九門提督的權力和地位。

領侍衛內大臣和九門提督相比二者職責有何不同?誰的權力更大?

到了乾隆時期,乾隆則是側重提高了軍機處的地位,在乾隆晚年更是撤銷了名存實亡的議政王大臣會議,由此開始領侍衛內大臣也徹底失去了議政權力,不再像清初時期那麼輝煌。加之御前大臣分散了領侍衛內大臣的部分權力,因此這一時期領侍衛內大臣只剩下身份和地位象徵了,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領侍衛內大臣的權力上還真不如九門提督。

晚清時期領侍衛內大臣基本成了享有崇高身份地位的吉祥物

雖然在雍正、乾隆時期領侍衛內大臣的權力和地位略有下降,但是好歹還有一定權力,在政治上有一定的影響力,不過到了咸豐和同治以後的時期領侍衛內大臣基本成了有著崇高身份地位但卻並沒有實際政治權力的吉祥物了。

這主要就在於太平天國起義爆發之後,清朝的八旗軍依靠不住了,因此只得重用漢臣和漢軍平叛,而地方督撫的軍事權力崛起,反而中央式微,而領侍衛內大臣由於在乾隆時期失去了議政決策軍國大事的權力,如果出任領侍衛內大臣進不了軍機處不能成為軍機大臣的話,那基本就沒有太大權力了。

領侍衛內大臣和九門提督相比二者職責有何不同?誰的權力更大?

而在晚清時期慈禧更加註重御前侍衛的忠誠度,所以御前大臣又把領侍衛內大臣的權力進一步分化,在晚清時期出任領侍衛內大臣的人基本都是一些掛名的王公貴族,他們更多的是有爵位,掛職領侍衛內大臣,身份地位都很高,但實際的政治權力並不大,成為了榮譽性質的吉祥物官職。

到了洋務運動之後,清政府更加註重軍隊建設,因此拱衛京城的九門提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在這一時期九門提督大多由滿洲王公貴族出任,看看八國聯軍攻進京城前的九門提督正是慈禧的親信榮祿,後來又是肅親王善耆出任九門提督,而這時期的領侍衛內大臣卻都寂寂無名,就能看出來在洋務運動後,九門提督的重要性和權力已經遠在領侍衛內大臣之上了,只是在身份地位上還是略遜於領侍衛內大臣。

領侍衛內大臣和九門提督相比二者職責有何不同?誰的權力更大?

就像清史學家錢實甫先生編撰的《清代官職年表》中評價晚清時期領侍衛內大臣的權力地位:

領侍衛內大臣品級最高,但同實際政治並無直接關係,社會上更無太大影響。

寫在最後

因此以身份地位來說領侍衛內大臣由始至終都比九門提督要高,但是以權力和職務的重要性來說,這兩個官職就得分歷史時期來說了。

在清朝初期領侍衛內大臣身份地位和職能權力都遠比九門提督要高要大以及更重要;到了清朝中期受到雍正和乾隆父子兩代的打壓和分權,侍衛內大臣的權力地位開始逐漸下降,而與此同時九門提督的權力和地位卻在逐漸上漲;到了晚清時期,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加之晚清地方軍興之後,清政府的中央勢力逐漸衰微,領侍衛內大臣就開始逐漸變為邊緣化官職,成為了享有崇高地位卻沒有實際權力和影響力的吉祥物官職,權力和職位的重要性也遠不如九門提督了。

所以想明白領侍衛內大臣和九門提督哪個官職的權力更大,那就得看是說清朝的哪個歷史時期了,歷史時期不同,這兩個官職的權力和重要性也大不相同。

Tags:九門提督侍衛大臣康熙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