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鄭州暴雨圍城,我們的大城市還安全嗎

由 城市觀察 發表于 運動2023-01-15

簡介鄭州這樣的大城市,哪怕城市功能在昨天的暴雨中一度陷入癱瘓,但它的自救能力,畢竟是要強很多的,棘手的倒是那些人員分散的村鎮地區

降水量800毫米多嗎

文丨西部菌

河南暴雨,牽動著全國民眾的心。

受災嚴重的鄭州,水淹澤國,城市幾乎陷入癱瘓。網上傳播的那些現場影片和照片,特別是市民被困地鐵的畫面,讓人再次感嘆洪水的強大,以及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

鄭州暴雨圍城,我們的大城市還安全嗎

相信很多人都疑惑,為何鄭州也抵擋不住洪水的肆虐?

從昨天到今天,西部菌一直在持續關注救援動態,今天就來簡單說說暴雨,說說河南和鄭州。

01

關注區域經濟的讀者應該知道,最近這些年來,鄭州和合肥一樣,是一匹發展勢頭相當強勁的黑馬。

2020年,鄭州的GDP為12003億元,排在全國第16位。過去十年間,鄭州的GDP翻了三倍,累計增幅排在全國第10位。要知道,在十多年前,鄭州還在全國的GDP二十強開外。

常住人口,則從十年前的862。6萬人,增長到現在的1260萬人,增量397。4萬人,這個增量在全國僅次於深圳、廣州、成都和西安。

鄭州暴雨圍城,我們的大城市還安全嗎

作為重要的交通樞紐,鄭州有著引以為傲的空港經濟,是全球最大的iPhone製造基地,還拿下了國家中心城市的頭銜,還是“北方第三城”的有力競爭者。

這樣一個飛速發展的大城市,為什麼還是淪陷在了洪水之中呢?

首先我們要看到,本次河南的暴雨強度,確實是歷史罕見。

以鄭州為例,據報道,鄭州全市的73個雨量站累積降水量超過500毫米,過去的三天下了以往一年的量,多個雨量站突破歷史極值,以至於很多報道用百年一遇、千年一遇形容。

其實,這樣的降雨強度,放在國內任何其他城市,都很難輕易應對。

其他一些海綿城市做得更好、排水管網更完善的地區,大水淹城,也是大機率的事。相信在以往的大暴雨中,很多城市的讀者,自己應該有過親身的體驗。

而且注意,鄭州雖然靠近黃河,但作為北方城市,鄭州日常的降雨量,比一些南方城市要低不少。

根據地圖,河南處於400到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的區域,而400毫米等降水量線,正是半溼潤和半乾旱區的分界線,跟地理學上的胡煥庸線高度重合。

可見,河南並不算強降雨區域。歷史上,它還出現過幾次大的乾旱。這就導致,在城市規劃和防洪防汛設計時,對於如此極端的降雨天氣,可能缺少充分的準備。

02

其實從今天的社交媒體上,大家可以發現,不管是官方層面的應急,還是民間的自救,明顯有序了很多。

像暴雨這樣的極端天氣,最可怕的恰恰是前期。

因為降雨量的不斷增大,從官方到民間,都很難清晰地預判形勢,作出準確決策,這導致漲水之後,城市陷入一團亂麻。

城市的運轉,都有固定的節奏,基礎設施停轉,市民不知所措,自然容易出事。但防汛應急體系全面動員起來了,哪怕暴雨還在下,應對能力就是在直線提升。

當然,面對已經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巨大損失,相信很多人還有個疑惑——大城市,到底還安全嗎?

尤其是象徵城市發展速度的地鐵,在無情的洪水面前,居然奪走了那些市民的生命,這不得不讓人重新審視大城市的發展。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得分兩個層面看。

一方面,大城市聚集了海量的人口,放大了受災面,任何風險隱患和自然災害,都可能釀成嚴重的後果。

但另一方面,大城市其實有著更高的抵禦風險能力。

鄭州暴雨圍城,我們的大城市還安全嗎

比如在基礎設施層面,大城市的通訊、網路更加完善,從昨天到今天,很多鄭州當地市民的求助資訊,透過手機傳播擴散。但如果是農村,基站一旦沖垮,可能連求救的訊號都沒有。

再比如,在救援層面,大城市有更多專業的救援力量和裝置,更高效的應急體系。人群更集中也意味著守望互助能力更強,救援效率可能更高。

其實在關注鄭州的暴雨災情時,西部菌一直很揪心,那就是相對於洪災中心的鄭州,鄭州周邊的那些地區,尤其是縣城、農村,情況到底如何。

鄭州這樣的大城市,哪怕城市功能在昨天的暴雨中一度陷入癱瘓,但它的自救能力,畢竟是要強很多的,棘手的倒是那些人員分散的村鎮地區。

最新資料顯示,7月16日至7月20日15時,強降水造成河南省鄭州、洛陽、平頂山、安陽、鶴壁、焦作、三門峽、南陽、信陽、周口、駐馬店和濟源示範區等所轄31個縣區140個鄉鎮28萬餘人受災。

此次洪災幾乎是全面肆虐河南,而且,河南的多座水庫存在洩洪的壓力,這對於下游險情區的村莊會構成極大的挑戰。

而最新有報道顯示,7月21日晚,河南新鄉釋出暴雨紅色預警。

所以,西部菌也呼籲,在祈福鄭州之餘,也多多關注下鄭州周邊的受災城市,尤其是那些防災能力薄弱的鄉村地區,提高它們的“能見度”,讓它們得到足夠的關注和有效的救助。

03

鄭州此次的暴雨災害,其實也是給各大城市提了個醒。

在西部菌看來,大城市相對更安全,但這種安全不是絕對意義上的安全。它的前提是,城市規劃設計和日常管理,對各種災難和風險,有足夠的兜底性防範。

比如,這次的降雨強度,打破各種記錄,但鄭州當地氣象部門,曾連續釋出過7次紅色預警資訊。如果提早動員全城防汛,停運地鐵,傷亡可能會少一些。

當然,這並不是苛責鄭州的應急工作。從昨天的混亂到今天的有序,老實說,這已經相當難得了。

更值得欽佩的還有鄭州市民,守望互助,貢獻無數個感人畫面。

但城市的核心功能,本身就是為市民提供遮風避雨的空間。所以,人口彙集的城市,在防災設計上,應該做到最高等級,最高標準,未雨綢繆。

比如,北京經過前幾年的暴雨發生後,城市的防汛應急就有很大的改善,暴雨地鐵閉站是常規應急手段。

在“看海”現象常見的當下,那些防洪防汛經驗和教訓,值得所有的城市汲取。

不管怎麼說,哪怕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在大自然面前,我們依舊是渺小而脆弱的。

面對極端災害的侵襲,我們的城市,不能僅僅追求GDP,追求基礎設施硬體的高大上,更要不斷提升抗風險水平,形成面向市民的強大的安全庇護能力。

Tags:鄭州城市暴雨大城市防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