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明叔雜談:是“斯人”還是“是人”?怎麼就成了一筆糊塗賬了呢?

由 秦安戰略 發表于 運動2023-01-03

簡介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把下面這幾個問題搞清楚了就行:第一,新中國成立後,人教版在不同時期出了很多版本的教材,是不是每一版都是“是人”

賬要一筆一筆的算什麼意思

【編者按】本文由作者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明叔雜談”,有很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

中國人,只要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都會背一段古文:“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這兩天,突然冒出來一個新聞,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有人發現,關於這段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古文,語文教材裡面用的原文竟然不是“斯人”,而是“是人”。

接著,還有專業人士出來說,人教版的教材歷來用的都是“是人”。

明叔雜談:是“斯人”還是“是人”?怎麼就成了一筆糊塗賬了呢?

這下子網民不同意了。

本來,“斯人”和“是人”在意思上是完全一樣的,沒什麼可爭論的,但是,專業人士這麼一說,很多人就不同意了,“我明明記得是‘斯人’,你竟然告訴我教材上原來寫的是‘是人’,難道你想說是我記錯了嗎?我一個人可以記錯,難道那麼多的網友都能記錯嗎?”

這就槓上了。

在“明叔雜談”的讀者群裡,這個話題也引發了激烈的爭論。

就我個人的第一印象來說,當年肯定背的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我是1992年上初一,這篇古文肯定是初中階段背的,記得很清楚。

這個事情之所以引起越來越大的爭議,關鍵就在於專業人士來了一句,“人教版教材歷來用的都是‘是人’”。

為什麼這麼多人明明記得是“斯人”,專業人士卻要說課本上用的是“是人”呢?

於是,對於這個問題,網友們給出了各種“解釋”。

有人開玩笑說,這證明“平行宇宙”是存在的,有人篡改了我們這個宇宙的時間線。

還有人搬出了西方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曼德拉現象”,用以說明大眾的集體記憶有可能與事實不符。

更多的網友則“引經據典”,去找“原文”,但這麼一考證,問題就更復雜了。網友發現,有的教材用的是“斯人”,有的教材用的是“是人”。還有人拿出權威的領導人講話,那裡面用的也是“斯人”。

明叔雜談:是“斯人”還是“是人”?怎麼就成了一筆糊塗賬了呢?

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把下面這幾個問題搞清楚了就行:

第一,新中國成立後,人教版在不同時期出了很多版本的教材,是不是每一版都是“是人”?是不是沒有任何一版用過“斯人”?有沒有人可以拍著胸脯用百分百肯定的語氣回答這個問題?

第二,中國太大了,全國各地用的教材也不完全相同,除了人教版的教材,還有其他版本的教材,其他版本的教材,到底用的是“斯人”,還是“是人”?其他版本的教材,在不同時期,用的是“斯人”還是“是人”?

第三,從古籍考據的角度來說,在最初的典籍中,到底用的是“斯人”還是“是人”?在不同版本的古籍中,用的是“斯人”,還是“是人”?

本來,到底是“斯人”還是“是人”,這是個小問題,也不能說誰對誰錯,但這幾天,我注意到,網路上的爭論不僅沒有消失,反而越來越多,我就意識到,這可能不是一個小問題。

我們一個14億人的國家,有那麼多的專家、學者,寫過那麼多的論文,出過那麼多的著作,如果連這個最簡單的問題都回答不上來,這就太不正常了,甚至可以說實在是太丟人了。

為什麼真正的專業人士、從業人員不願意回答這個問題呢?

第一,有可能不接地氣,沒有看到網民對這個問題的高度關注;

第二,有可能覺得這個問題太小,不值得關注;

第三,有可能覺得,“這不是我的事兒”,“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為什麼要去迴應?我如果迴應錯了,被處罰了怎麼辦?”

說實話,到底是“斯人”還是“是人”,這件事小,但是,我們全社會到底該如何對待一個受到民眾高度關注、有一定爭議,但是可以明確找到答案的問題,這件事大。不誇張地說,這反映了我們的學風、作風,也反映了我們做人、做事的態度。

我個人建議,第一,各個出版社,不妨重視一下這件事情,用科學、嚴謹、嚴肅的態度,去回溯一下建國後自己出版社在不同歷史時期出版的教材,看看到底用的是“斯人”,還是“是人”;

第二,有關專家也不妨花一點時間,給大家做一些“文化科普”,看看“斯人”和“是人”,到底是如何演變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演變?

真正的專家,既要能在“象牙塔裡”寫論文,也要能迴應時代和民眾的疑問,做一個真正的“人間學者”。

明叔雜談:是“斯人”還是“是人”?怎麼就成了一筆糊塗賬了呢?

最後,我想說的是,一個社會,還是需要一點“較真兒”的精神的,特別是對於引起了民眾廣泛關注的問題,相關專業人士、從業人員不能覺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應該主動作為,迴應社會大眾的關切。

不就是“斯人”和“是人”的事兒嗎?我們有14億人,還真就搞不清楚了?

這個問題,怎麼就成了一筆糊塗賬了呢?

Tags:斯人教材問題專業人士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