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冬季來臨,帶您瞭解低溫燙傷相關常識

由 中騰生物 發表于 運動2023-01-03

簡介長時間處於低溫環境中導致面板溫度下降時,可先用涼水或溫涼水復溫,待肢體感覺恢復正常後再使用取暖裝置,避免因組織和取暖裝置溫差過大造成損傷

多少度會低溫燙傷

冬季來臨,帶您瞭解低溫燙傷相關常識

隨著近日氣溫的不穩定,越來越多人用上了暖寶寶、自熱貼等取暖神器。在這些取暖裝置為我們帶來溫暖的同時,有很多人也因取暖不當受到傷害,門診許多燙傷患者也頻頻發出疑問:“為何我並沒有感覺到發燙,只是溫熱,結果第二天起床被燙出個大泡呢?”本文就這些疑問給大家科普一下低溫燙傷的相關知識。

冬季來臨,帶您瞭解低溫燙傷相關常識

低溫燙傷的定義

日常生活中大家所理解的燙傷,通常因高溫液體、蒸汽、明火等高溫損傷引起,屬於高溫燙傷。使身體某一部分

長時間持續接觸

中等溫度(一般指44℃一50℃)的熱源 ,造成從真皮淺層向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的漸進性損害稱為低溫燙傷。

隨著生活水平改善,生活用品對於高溫的保護措施越來越周到,高溫燙傷的患者也越來越少,而看似溫和的低溫燙傷卻越來越常見。

冬季來臨,帶您瞭解低溫燙傷相關常識

低溫燙傷的誘因

日常生活中,取暖裝置如電熱毯、暖寶寶,理療如艾灸、神燈,甚至手機過載發熱都會超過這個溫度,可以說每個人身邊都有潛在的致傷因素。

正常情況下,人體體表的各種感覺正常,接觸熱源一段時間後,接觸區域性會產生疼痛感,促使你遠離熱源起到保護作用。而當面板對溫度、疼痛等感知覺減弱,就會導致對於低溫損傷的保護反應滯後或消失。

對於老年人、嬰幼兒、糖尿病患者、面板受凍的人群,由於神經反射遲鈍,感知覺減弱,往往是被傷及皮下組織,甚至造成肌肉、血管等深層次損傷後才被發現。

冬季來臨,帶您瞭解低溫燙傷相關常識

低溫燙傷的表現

低溫燙傷與高溫燙傷的表現有所不同,輕度燙傷二者都表現為區域性的面板潮紅、腫脹,但低溫燙傷疼痛程度要比高溫燙傷輕淺,很多患者因神經反應遲鈍甚至感受不到疼痛。

而重度燙傷中,高溫燙傷的損傷一般較為直觀,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出燒傷程度。而低溫燙傷的表現較為複雜,組織損傷由外逐漸透入到皮下組織,肉眼可見表皮損傷,但在區域性清創處理去除損傷壞死的表皮組織後,可見皮下的深度損傷壞死。從面積來看,高溫燙傷因損傷原因不同,面積可大可小,可發於全身各個部位,而低溫燙傷面積一般較為侷限,

常見的低溫燙傷多發於下肢、足部、後背等。

冬季來臨,帶您瞭解低溫燙傷相關常識

低溫燙傷的緊急處理

輕度的低溫燙傷一般只損及表皮角質層,表現為區域性面板潮紅、腫脹、疼痛,此時最簡單直接的處理方法就是冷療:

用流水沖洗或者冰袋、冷毛巾溼敷至疼痛減輕、潮紅退去為止。

一旦發現表皮出現水泡或者破潰甚至變黑,就證明組織損傷已經超過表皮角質層,達到皮下組織。由於低溫燙傷的損傷特點,很難界定損傷的深度,因此對於沒有醫學常識的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

迅速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切忌自行挑破水泡,或者輕信塗牙膏、醬油等“偏方”,造成傷口感染。在前往醫院過程中,可先用清潔的毛巾、紗布等保護區域性,避免傷口受到汙染。經醫生區域性清創處理去除損傷壞死的表皮組織後需避免創面感染,在徵得醫生同意後可區域性塗抹

葆溼曼液體傷口敷料

促進創面癒合。

冬季來臨,帶您瞭解低溫燙傷相關常識

低溫燙傷的預防

做好以下幾點,能有效避免低溫燙傷:

使用暖水袋、電熱毯等直接接觸面板的取暖裝置時避免溫度過高,暖水袋可以套上一層厚毛巾,並隨時更換位置,避免長時間作用於同一點,睡前拿開,電熱毯睡前一定斷電,不要整夜開啟。

使用電暖器、小太陽等時遠離熱源,保持安全距離。

對於糖尿病患者、腦血管病變患者等面板溫度感覺障礙的人員以及嬰幼兒等缺乏表達能力的人員,使用取暖裝置時一定要有別人監視,可以讓他人手背貼放於取暖處,幫助其感覺溫度高低。

長時間處於低溫環境中導致面板溫度下降時,可先用涼水或溫涼水復溫,待肢體感覺恢復正常後再使用取暖裝置,避免因組織和取暖裝置溫差過大造成損傷。

Tags:燙傷低溫損傷取暖高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