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年輕人們正在把微信定位從冰島改成鶴崗,但他們不去

由 新世相 發表于 運動2022-12-06

簡介我採訪的那些“鶴崗信徒”,沒有一個人對自己當下的生活是滿意的

230000萬怎麼寫

年輕人們正在把微信定位從冰島改成鶴崗,但他們不去

1

今天想聊一個近幾年經常上熱搜的地名:

鶴崗。

東北黑龍江省小城市,很偏,很冷。但房價極便宜,便宜得乍聽起來像不要錢。

聊這個選題時,同事問我,到底多便宜,4 萬能買一套嗎?

能買,就是得買偏一點,老破小。

她沉默了幾秒,“媽耶,我剛治的這一嘴牙都花了 4 萬”。

鶴崗成了網紅城市,成了北歐平替,成了北上廣深漂泊麗人們心中珍藏的聖城耶路撒冷。

都哭著嚷著,“不想捲了,想去鶴崗”。

年輕人們正在把微信定位從冰島改成鶴崗,但他們不去

在微博上搜“鶴崗”兩個字,總刷到有人深夜唸叨:

“不焦慮了,起碼我現在就能在鶴崗全款買房”。

“好歹我現在也是買得起房子的人了哈哈哈哈哈。”

他們躺在出租屋的床上,對著手機螢幕藍瑩瑩的光,只是這麼想上一想,心裡都能爽一點點,安定一點點,明天再多忍耐一點點。

如心理諮詢師崔慶龍在微博上所說,

“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用幾萬塊就可以搭建的‘安全基地’”。

它是一劑安慰。

2

我還發現:

鶴崗火了 3 年了。可 3 年過去,

很少

有人真的買房搬去了鶴崗。

查了當地二手房的平均房價,三年過去,也只是從每平米 1461 元漲到了 2243 元。

年輕人們正在把微信定位從冰島改成鶴崗,但他們不去

這不是一個想象中年輕人揮舞著公積金和存款,蜂擁而至的城市該有的房價漲幅。

我在網上聯絡了很多“鶴崗信徒”。他們都沒去鶴崗。

比如

@ momo

,她在論壇發過一個長長的帖子,抱怨自己的生活,結尾說:

“咬牙堅持幹幾年,希望在這之前,鶴崗的房價別漲……”

年輕人們正在把微信定位從冰島改成鶴崗,但他們不去

但她回覆我說:也就是想想,很難說真的去實行,畢竟還要生活。

還有

@ 鹹魚幹

,查了一堆鶴崗的資料,大呼心動。

年輕人們正在把微信定位從冰島改成鶴崗,但他們不去

我採訪了她。她是應屆生,大吐苦水,抱怨自己在北京的舉步維艱。末了,還是說:

“暫時只能想一想,就是不知道一旦現在就開始不工作了,未來會發生什麼。”

還有

@ 索菲菲的索

,以“幻想自己在鶴崗”為樂。

年輕人們正在把微信定位從冰島改成鶴崗,但他們不去

我們接通電話時,是夜裡 11 點,她剛剛結束工作。

“鶴崗只需要活在我的幻想裡,讓我知道有這麼一個地方,是我最終的退路。”

“只要幻想在鶴崗躺一年,我就可以再在北京的 996 堅持一天。”

3

做這個題時,我想起一件小事。

7 月,有個朋友去上海附近的一個海邊小鎮玩,發現那裡的房價只要一萬一平。環境絕美,可以遛狗,離上海一小時車程。

在群裡一說,所有人都驚了。

年輕人們正在把微信定位從冰島改成鶴崗,但他們不去

看了眼公積金賬戶,天吶,光靠公積金就可以 cover 掉首付。

年輕人們正在把微信定位從冰島改成鶴崗,但他們不去

一瞬間,真的有即刻下單的衝動。

4 個月過去了,沒有人下單,甚至沒人再提起過。都還在市中心的寫字樓裡,本本分分打工交房租。

頭腦一時發熱而已,冷靜下來後,還是要考量現實。不去鶴崗,也是這個道理。

去鶴崗意味著什麼呢?不只是辭職,買房,搬家,躺平。

它意味著放棄固有的生活,放棄既定的軌跡,退出當下相對適應的競爭機制。

放棄聽起來很容易。像是一個擺在明面的逃生出口,逃離當下並不令人滿意的生活。

我採訪的那些“鶴崗信徒”,沒有一個人對自己當下的生活是滿意的。甚至沒有一個人喜歡北京這個地方。

月薪五千的法學應屆生

@ 鹹魚幹

不滿意。她是看了韓國電影《辯護人》才選擇學法的,很燃,想學成以後,伸張正義,但事與願違。

月薪五萬的網際網路大廠產品經理

@ 索菲菲的索

不滿意。工作早八晚十一,沒趕上行業紅利期,手裡的股權在貶值,晉升遙遙無期。

但他們都沒逃走。

@ 索菲菲的索

甚至有過走的“完美契機”:工作第三年,確診焦慮症。

驚恐發作的時候,她想過回老家。長春,挺好的。

她辭職,吃了兩三個月藥,病情控制住了。然後,精神抖擻,重新找工作,進大廠,繼續早八晚十一。

我完全能共情她當初的選擇。明知道當下的生活出了問題,連健康都在敲警鐘,可一旦找到了解決方法,

找回了一些掌控感,還是會沿著原有的路徑走下去,把生活過下去。

去鶴崗,回長春,都只停留在幻想裡。

她最近喜歡看一些九十年代的都市劇,比如《空鏡子》。喜歡看女主角住在老北京的四合院裡,每天帶著飯菜,去工廠上班,下班參加單位的大合唱。

看了會覺得治癒,去想象那種“一眼望到頭”的生活。就像在東北老家,父母一輩的生活。

我問她,給你機會,你願意過那種生活嗎?

“不願意,錢少。”

身邊的人也是這樣。她做了個粗略的樣本分析,說,把身邊的人分成 10 份的話,起碼有 5 到 6 份都是這麼過的。

“很痛苦,想躺著發爛,又找不到更好的出路,又捨不得,只能僵持在當下的狀態裡。這個絕對是佔最多數的”。

她告訴我,她們圈子裡管離開網際網路行業叫“上岸”。

彼岸一直都在,但很少有人真的往岸上走。

4

於是,他們都只是日復一日,像吃代餐一樣,吃幻想中的鶴崗。

他們去看鶴崗當地人的直播,看他們在人民廣場跳廣場舞,看超市的物價,看他們點什麼外賣。

他們幻想自己在鶴崗買了房子後,貓爬架要放在什麼位置,請阿姨來做飯要多少錢。

這讓我想起自己這幾個月以來痴迷的一項“休閒活動”:

在二手房網站上找上海市郊的一室戶戶型圖,對照著戶型圖,在繪圖軟體上新增硬裝和軟裝,裝修一間幻想中的海邊公寓。

年輕人們正在把微信定位從冰島改成鶴崗,但他們不去

畫了一間又一間,樂此不疲。

很可笑,是吧。

但我很需要它們。

困在套子裡的人需要代餐。

對躺平生活的代餐,對冒險生活的代餐,對自己跳不出去的此時此刻的代餐。

我有個做記者的朋友,私人興趣上,喜歡採訪冒險故事。

比如一個本本分分生活了四十年的男人,突然什麼都不要了,買一艘船,在海上漂。

採訪這個人,她興奮了好多天。

“你敢相信嗎,居然有人真的從格子裡跳出去了!!!”

再拿我自己打比方。我最近很喜歡讀一個 36 歲的姐姐的私人公眾號。她 26 歲辭了工作,去法國讀書,讀了 10 年。

心裡暗自比對:

她和我背景一樣,文科生,傳媒業;

家境一樣,沒可能向家裡伸手要學費;

甚至連內心最大的恐懼都一樣,恐懼自己沒有才華,沒有學術天賦。

暗自比對後,忍不住地振奮:“你看,她居然真的把步子邁出去了!!!”

但我們都只是在吃代餐。

記者朋友不會離婚去海上冒險,我不會辭職去法國,而鶴崗信徒們,多半也不會去鶴崗。

只是一遍遍迴圈往復:羨慕——衝動——理性分析——抑制衝動——原地不動——偶爾後悔。

一圈一圈,在自己的生活半徑裡打轉。像是一隻只圍欄裡席地而坐,偶爾左顧右盼的大象。

很可笑,是嗎?

5

“明知道自己的生活不對勁,為什麼還是停在原地?”

我把這個問題拋給遇到的每個人,也拋給我自己。

有一些答案,但不多。

可能是因為不安全感。

@ 鹹魚幹

最近經常去登山,為了透透氣。

“你明明覺得這個行業很不好,又沒有辦法離開它。不會躺平,還是會想要抓住一些東西的。但是又不知道要抓住什麼東西。”

法律行業她還會做下去,未來希望能進外企當法務。

也可能是為了自我保護。

@ 索菲菲的索

身邊更年輕的同事常提起“擺 爛”。她很清楚,這些年輕人和她一樣,不會真的擺 爛。

“就好像你要去比賽了,但是你覺得可能拿不了前幾名,就說我不在乎這個比賽。很理解這種感覺,因為現在這個比賽變得太難了。”

她去年買了北京的房子,房貸還要還 25 年。

也可能是別的原因,更現實,更復雜,或者更懦弱。

圍繞著鶴崗,圍繞所有人想去卻沒去的鶴崗,討論這些,不是想為誰辯護,也不想譴責誰,或者同情誰。

只是和所有在原地打轉的人一起環顧四周,識別自己的處境。

然後,努力睡個好覺。

撰稿:Ellen

年輕人們正在把微信定位從冰島改成鶴崗,但他們不去

“我們要飛到那遙遠地方

望一望 這世界還是一片的光亮

忘掉痛苦忘掉那地方

我們一起啟程去流浪

雖然沒有華廈美衣裳

但是心裡充滿著希望”

——《張三的歌》

Tags:鶴崗生活幻想索菲菲代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