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站在被告席的特斯拉,這次還能“無罪釋放”嗎?

由 鈦媒體APP 發表于 運動2022-12-02

簡介EDR記錄了車輛碰撞前到碰撞後全過程的資料,包括ABS、加速踏板、方向盤、氣囊、制動狀態等各個模組資料,最大程度上還原事故發生前後的原貌

新捷達換電瓶多少錢

站在被告席的特斯拉,這次還能“無罪釋放”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智行駕道

特斯拉

又雙叒上熱搜了。

11月5日,潮州一輛

特斯拉

Model Y突然失控,在高速狀態下連續行駛2。6公里,先後與摩托車、腳踏車和三輪車發生碰撞,最終停在路邊。事故造成2人死亡,3人受傷,現場狀況慘不忍睹。

隨著事故監控在網路廣泛傳播,本就因為連續降價問題爭議不斷的

特斯拉

,如今又被逼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剎車失靈”、“

特斯拉

”、“事故”這幾個詞聯絡起來後,再一次觸動了大眾的敏感神經。

目前,關於這起事故的原因有關部門仍在調查之中。借這個事故,我們來好好聊聊

特斯拉

和它的剎車,以及剎車背後的故事。

01 “剎不住”的

特斯拉

關於這起事故,蹊蹺的點很多。

從完整的監控錄影來看,事故始於Model Y的靠邊停車。在車輛緩緩駛向路邊後,卻往左打了方向,重新回到了道路中央,並突然開始加速行駛。從畫面中可以看出,車主一開始極力避讓非機動車和行人。隨後越開越快的

特斯拉

時速一度來到了198公里/小時,在撞擊三輪車後,車輛甩尾失控,帶倒一片無辜群眾,最終卡在路邊的卡車裡。

事故發生後的一週,一位自稱事故司機的親屬在微博上釋出長文。在講述了事故經過的同時,該博主把矛頭直指

特斯拉

,強調

特斯拉

存在失控加速、制動失靈的問題,請求有關部門進行調查。

站在被告席的特斯拉,這次還能“無罪釋放”嗎?

這篇博文披露出了更多的事故細節,其中有幾個點值得關注。

車主曾經為職業貨車司機,且駕駛時無醉駕、毒駕的情況。

據悉,該車的車主今年55歲,有過20餘年的貨車駕駛經歷。在事故後交警調查後,已經排除了其醉駕、毒駕的可能性。此外,從監控畫面來看,車主在車輛加速時有明顯避讓行人和非機動車的動作。

車輛自動加速,多次剎車無反應。

據文章所說,車主到達自家店面門口準備停車,剎車時發現制動踏板很硬,按下P檔也沒能停下車。由於前面的路有個缺口,車主往左打了一點方向往路面上繼續開,就在這時車子突然加速,中途猛踩剎車毫無反應。監控畫面顯示,該車在加速行駛過程中剎車燈的確短暫亮起過。

安全氣囊彈出,車輛還未減速。

事故畫面來看,車輛在發生碰撞後,安全氣囊已經彈出,然而車輛卻還沒有停車的跡象。按照國標GB/31498和

特斯拉

自己《使用者手冊》中的規定,車輛碰撞彈出氣囊後應立即斷開高壓,失去驅動力。然而,當時的

特斯拉

仍然在路上飛馳。

站在被告席的特斯拉,這次還能“無罪釋放”嗎?

在該博主發文的第二天,

特斯拉

迅速回應,給出了截然相反的說法。據

特斯拉

稱,車輛剎車燈長時間沒有點亮,與後臺資料反映情況吻合。後臺資料顯示:

車輛電門被長期深度踩下,並一度保持100%;

駕駛員全程沒有踩下剎車的動作;

行駛期間駕駛員四次短暫按下P檔按鈕,又快速鬆開,同時制動燈也快速點亮並熄滅。

當事雙方各執一詞,顯然有人在說謊。對此,潮州交警大隊工作人員表示,事故仍在進一步調查當中。

特斯拉

的事故之所以會引爆輿論,很大原因是由於他們不止一次被質疑剎車失靈引發事故了,短期內

特斯拉

也發生了好幾起類似事故。

11月2日,南京一輛

特斯拉

同樣失控加速,剎車油門失靈。車主利用車身剮蹭大橋護欄,經過兩公里後才勉強停下汽車,車輛前後輪車軸全部斷裂;11月10日,陝西

特斯拉

失控撞向路邊,造成一根電線杆斷裂,一輛五菱MINI EV受損,現場零件四散。

一起起事故的發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揣測和質疑,

特斯拉

被詬病質量缺陷並不空穴來風。值得一提的是,四個月前,林志穎的事故原因還未水落石出。

02 剎車“羅生門”

從事故發生後輿論的來看,公眾對

特斯拉

的疑問主要集中在:單踏板是否會增加司機踩錯剎車的機率?行車資料能否會被篡改?AEB(自動剎車輔助)系統為何沒有開啟?針對這幾個問題,我們一一來探討。

首先要明確的是,單踏板模式並不意味著

特斯拉

只有一個踏板,而是一種駕駛模式。其表現為,鬆開加速踏板後車輛可以獲得高達2。5m/s的制動效果。

這就意味著,駕駛員在熟悉該模式並估算好制動力大小後,僅透過在加速踏板上操作也能實現車輛啟停,不再需要頻繁在加速與制動踏板之間切換。

而單踏板模式的本質上,是一種動能回收系統。目的在於讓車主駕駛時更加輕鬆,同時也能在鬆開加速踏板後,把原本散失的能量收集起來,回充至動力電池。在走走停停的市區裡,最多甚至能夠節省三分之一的能耗,這也是

特斯拉

極力推崇單踏板模式的原因。

但與此同時,單踏板模式始終飽受質疑。一方面它導致一些新手和經驗豐富的駕駛員難以從傳統駕駛模式中過渡。日常“備剎車”的動作沒有了,又存在著踏下制動踏板剎車的潛意識,很有可能造成在緊急情況下誤將加速踏板當成剎車,並猛踩的情況。

站在被告席的特斯拉,這次還能“無罪釋放”嗎?

另一方面,在

特斯拉

的使用者手冊中還提到了“能量回收制動受限”的情況。其說明,車輛可能會在接近滿電時,為保護電池過充,減弱動能回收;或者在電池溫度不夠時,可能會經常發生受限情況。

受限狀態意味著制動距離邊長,減速效能下降。更重要的是,有媒體在測試時發現,在受限狀況下,剎車踏板也會變硬,這或許就是許多經歷了“剎車失靈”的車主都反映“剎車過硬”的原因。

接著我們來說後臺資料是否有被篡改的可能性。與飛機上的“黑匣子”類似,汽車上同樣有一個完整的、有效的車輛碰撞事件資料記錄系統,被稱為EDR。國標政策顯示,從2021年1月開始,我國新生產的汽車應全部裝配EDR。

站在被告席的特斯拉,這次還能“無罪釋放”嗎?

EDR記錄了車輛碰撞前到碰撞後全過程的資料,包括ABS、加速踏板、方向盤、氣囊、制動狀態等各個模組資料,最大程度上還原事故發生前後的原貌。對於一些智慧系統的操作和車載錄音等隱私,EDR並不會記錄在案。

在國標中,有明確防止EDR資料被篡改和刪除的要求。對此,上海汽車零件部檢測實驗室的工程師孟威也曾表示:“EDR資料目前比較難被篡改,需要程式設計方面進行配合;改動資料並不像車主想的那麼簡單,只是修改一個數字。”

最後,在2。6公里的狂奔中,AEB系統始終沒有介入,在碰撞摩托車、腳踏車等障礙物後,

特斯拉

都沒有顯現出明顯的減速現象。

需要說明的是,AEB保持工作前提,是車主沒有關閉AEB功能的情況下。除此之外,車輛行駛速度小於5km/h或大於150km/h時,AEB並不會開啟。

關於這起事故,除了司機的主觀因素和

特斯拉

汽車可能的缺陷,還有人認為是腳墊卡住了制動踏板、有人認為是車主擅自改裝輪圈。種種的猜想在最終事故調查結果出來前,都不能成為攻擊某一方的緣由,我們目前能做的只能是靜靜等待,多一分同情,少一分無端指責。

03 誰來檢測?誰來監管?

儘管

特斯拉

多次陷入“剎車失靈”的風波之中,但無論是在事故的調查結論還是法律訴訟,

特斯拉

幾乎從未輸過。在這些案件中,控訴車主的理由清一色的都是“剎車失靈”,

特斯拉

也多次將事故原因歸咎為“踩錯剎車”。

儘管大部分事故的是非已有定論,但還是有不少車主選擇走上維權之路。無法平息的風波,本質上是車主對

特斯拉

車載資料不透明、不公開的不滿,是對

特斯拉

的不信任。

需要說明的是,目前的

特斯拉

行車資料一般有兩組,一組是上傳到

特斯拉

總部雲端的資料,另一組則是我們上文提到的EDR資料。兩組關鍵資料比對匹配後,將成為還原事故現場的關鍵因素。然而這兩組資料,恰恰成為雙方爭執的焦點。

以2021年鬧得沸沸揚揚的上海車展維權案為例。遭遇“剎車失靈”的張女士圍繞行車資料向

特斯拉

維權。她表示,在多次向

特斯拉

所要事故完整資料後,

特斯拉

總是以各種理由拒絕。而

特斯拉

方面則表示,儘管擁有云端資料,但完整的車輛資料仍然存在EDR中,EDR的資料需要送去

第三方

檢測,才能將資料完整提取,並不是

特斯拉

方面不提供。

站在被告席的特斯拉,這次還能“無罪釋放”嗎?

這裡提到的

第三方

檢測機構需要畫一個重點。誰是第三方?誰又有資格成為第三方?彼時的張女士認為,

特斯拉

指定了“國內唯一”一家可以檢測資料的機構,但是該機構與

特斯拉

有業務來往,甚至不是一家專業的鑑定機構。僵持的局面下,這起案件至今也沒有宣判。

不可否認的是,在如今“軟體定義汽車”的框架下,智慧電動車系統更加複雜,軟體應用和電子架構故障的風險更多,由此所要進行檢測的難度更大。更何況

特斯拉

為了保護自身,對各種軟體資料進行了加密。

縱觀國內,能夠對智慧駕駛系統進行檢測的機構少之又少,許多業內人士都表示,儘管EDR資料幾乎不可能篡改,但對於智慧駕駛系統的檢測和鑑定存在困難。這樣看來,

特斯拉

在此前的事故檢測中似乎有鑽此漏洞的行為,透過自己指定第三方檢測機構,既當“被告”,又當“法官”。

對於這種情況,潮州事件親屬迴應

特斯拉

時的博文中也對“第三方鑑定機構”進行質疑,表示:“中國現在有哪家機構可以鑑定智慧汽車的軟體問題了?還是像溫州汽車工程學會一樣採用

特斯拉

提供的EDR資料與解讀?更或者像海南捷安通一樣檢測成前驅車?”

站在被告席的特斯拉,這次還能“無罪釋放”嗎?

值得一提的是,博文提到的兩個鑑定機構,都是

特斯拉

此前發生“剎車失靈”相關事件時所指定的檢測機構。

當下,事件的雙方均表示警方正在聯絡第三方機構進行事故鑑定。不過,現在的資訊來看,有關資料仍然沒有要公佈給車主和公眾的跡象,而是直接給到第三方機構中。

在另一方面,車主的行車記錄不僅是記錄行車狀況,同樣記錄了車主的用車習慣、出行地點等隱私。行車資料的歸屬究竟是車主,亦或是

特斯拉

公司,還是存在法律空白。

04 智行觀

當電車不斷向智慧化、舒適化發展的當下,無數科技迭代更新,無數企業齊頭並進。科技發展固然喜人,然而在這些科技發展之外,車輛本身的安全性才應該是要考慮的重中之重。車企不但需要對智慧晶片、智慧座艙、自動駕駛等軟體創新充滿熱情,同樣應該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做好汽車最根本的架構,擔負起使用者的安全重任。

而另一邊,車主同樣應該在購車時將安全性放在第一位,而不是過於追求天花亂墜的科技,和未來感的智慧體驗。即使不幸發生事故,也應當按事實陳述,不無端指責,基於證據提出質疑和訴求,靜候調查結果。

Tags:特斯拉事故剎車車主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