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家長注意!過年出行,別讓你的孩子成為“暈寶寶”

由 上游新聞 發表于 運動2022-11-30

簡介2-12歲兒童暈動症的敏感性最強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神經內科副教授胡越醫生介紹說,其實,孩子和大人一樣也會暈車,醫學上稱為“暈動症”又稱“運動病”,是暈車、暈船、暈機等的總稱

寶寶暈車是怎麼回事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很多父母都趁著假期帶孩子外出遊學。然而在路途上,常常看見有些孩子又哭又鬧,噁心嘔吐,看著寶寶膽汁都吐出來了,家長們又是心疼,又是束手無策,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2-12歲兒童暈動症的敏感性最強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神經內科副教授胡越醫生介紹說,其實,孩子和大人一樣也會暈車,醫學上稱為“暈動症”又稱“運動病”,是暈車、暈船、暈機等的總稱。

暈動症產生的原因是機體暴露於運動環境(乘車、船、飛機等)中,人耳中的前庭平衡感受器受到過度運動刺激,影響神經中樞從而出現噁心、嘔吐、頭暈、出汗等前庭和自主神經症狀。人類的暈動症來源於進化過程中的時間和技術進步之間的不一致性。

暈動症除了在運動中發生,在沒有運動時也有可能發生,例如看大銀幕、球幕也有可能發生。暈動症發生於一個特殊的環境中,時常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刺激的物理特性(頻率、強度、週期和方向)、個人的敏感性以及環境因素如氣味等。

有研究發現:女性比男性對運動的刺激敏感性高;小於2歲的嬰幼兒通常沒有暈動症發作情況,2-12歲兒童暈動症的敏感性最強;過度疲勞、睡眠不好、精神緊張、焦慮和飢餓等情況也會導致身體平衡機制紊亂而提高暈動症的發生率。

寶寶暈車有三大原因:

1.視覺對比有誤差:

寶寶看到車外的東西時,由於車位靜止的東西和車發生相對運動,相對運動越快,寶寶發生暈車的機會就越高。此暈車症狀比較輕。

2.平衡系統不健全:

4歲前孩子的前庭器官功能正處在發育階段,4歲以後不斷趨於完善,16歲時才完全發育成熟,因此小孩的暈車症狀比大人更重,也更普遍。這是大多數寶寶暈車的主要原因,但隨著寶寶逐漸長大,前庭功能逐漸完善,暈車的症狀會逐漸減輕甚至消失。

3.綜合因素起作用:

綜合因素如睡眠不足、胃腸不好、頭痛感冒等都容易誘發暈動症。

孩子暈車大一點的會訴說不舒服,靜靜地蜷縮在一旁,眼睛緊閉,雙手緊抓座椅,並有噁心、嘔吐、煩躁症狀。嬰幼兒不會說話,他們只能透過哭鬧、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噁心、嘔吐、緊抓父母不鬆手等異常舉動來表示,此時,家長應該想到寶寶可能是暈車了。這些異常表現一般在下車後會有好轉。 但,胡醫生特別提醒,如果寶寶症狀嚴重,病情反覆,建議到正規專科醫院的神經內科就診除外有無其它器質性病變。

胡醫生為“暈寶寶”來支招

1.看遠處:

坐車時,引導寶寶注視車窗前方較遠處的風景,不要看兩旁快速移動的物體。

2.開車窗:

坐計程車或私家車時,可以適當開啟車窗,保持車內空氣清新,且避免在車內吸菸,或攜帶氣味較重的食品。可以使用空調來調節車內空氣,並調節適宜的溫度。

3.靠座位:

頭部和驅乾的運動容易增加人體對暈動刺激的敏感性,所以將頭緊緊地頂在座位上,減少頭部的運動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

4.注意力:

設法轉移寶寶注意力,比如給寶寶拿玩具、講故事、聽音樂等,但不要讓寶寶在車內看書、玩手機,否者更容易暈車。

5.好心情:

在旅遊的路上,寶寶一旦做錯了事,不能沒完沒了地訓斥,否者寶寶會產生不愉快的心情,心情不好自然會引起全身各系統的一些微妙變化,如腺體分泌增加,自主神經紊亂,進而引起噁心、嘔吐、頭暈等症狀。所以出遊的時候一定要讓寶寶保持好心情,減少暈車的發生。

6.吃好飯:

乘車前不要讓寶寶吃的太飽、太油膩,也不能讓他餓著肚子,給孩子吃一些可提供葡萄糖的食物。如果寶寶沒有吃好,寶寶的胃中空虛,缺少能量的供給,加上一路顛簸,就很容易發生暈車。途中不要讓寶寶吃零食,因為食物在胃中膨脹,容易使寶寶血液迴圈緩慢,從而影響腦部供血和供氧,也是導致寶寶犯暈的原因之一。

7.睡好覺:

睡眠不足會影響寶寶腦部供血和供氧,有事也是導致寶寶暈車的原因。所以,出門前一天,一定要讓寶寶早誰,早上起來才會精神倍增,精神好的時候暈車覺得機率就會大大降低。

8.勤鍛鍊:

平時躲讓孩子參加一些體育鍛煉,加強前庭功能訓練。可以抱著寶寶原地旋轉。稍大的孩子可以帶他們盪鞦韆、跳繩、做廣播體操;在父母的扶持下,讓孩子走高度不高的平衡木等。

上游新聞記者 黎靜

Tags:寶寶暈車暈動症前庭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