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家長經常威脅孩子危害太大,漣漪思維:做現在的事,布未來的局

由 BaBa很忙 發表于 運動2021-12-08

簡介家長在使用威脅教育的時候要分年齡段來進行調整,才能保證教育效果的永續性就像是“漣漪思維”中說的“做現在的事,布未來的局”,家長教育孩子不僅僅貪圖眼前一時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對孩子未來的影響

漣漪是怎麼形成的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後臺收到一位寶爸的私信:

家裡孩子現在5歲了,是那種有點聰明又調皮的孩子,每當孩子不乖的時候,妻子總是會對孩子說“你再不乖,爸爸就不要你了”

剛開始這句話對孩子很有威懾力,孩子一聽到這句話馬上就乖乖的,但是現在這句話已經沒用了,昨天孩子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的,妻子又對孩子說出了同樣的話,結果孩子直接說“爸爸不藥,那我也不要他”

妻子當時驚呆了,現在孩子不僅越來越調皮,還喜歡和他對著幹,父子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惡劣了。

生活中這樣的場景很常見,家長圖省事和效果就很喜歡用這種威脅恐嚇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家長經常威脅孩子危害太大,漣漪思維:做現在的事,布未來的局

家長為什麼會使用威脅恐嚇的教育方式

1。 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

孩子做錯事,父母想要教育糾正孩子無可厚非,但是有些父母的行為確實針對孩子本身,而不是針對現在的事情,這讓孩子很難接受。

父母這樣的“恐嚇式教育”實質是想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想讓孩子明白這樣的錯誤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只是事情的結果往往不是我們父母想象中的樣子,有時候反而會適得其反,孩子偏偏朝著我們禁止的方向去做,“你們不讓我做我就偏要做”“既然你們都說我學習不好,那我也就不認真學習”等等。

2。 擔心孩子的行為

在一家店鋪前,小姑娘被一個粉嫩粉嫩的凱蒂貓兒童旅行箱吸引住了,怎麼也不肯走,非要媽媽給買下來。閨蜜一開始還跟孩子講道理:家裡有好幾個兒童旅行箱了,這裡買東西太貴了,回去後在網上買個同款的。

小姑娘說什麼也不肯聽,就是纏著媽媽要買那款旅行箱。被閨蜜再三拒絕後,小姑娘哇哇地哭上了。一開始還只是用小手擋著眼睛,邊哭邊偷偷看著媽媽,並沒有幾滴眼淚。看到閨蜜不為所動,很快轉為嚎啕大哭,在人流如織的機場,她的哭聲很快吸引了很多人的圍觀和側目。

閨蜜幾次嘗試將女兒帶離現場都未果,小姑娘死死抱住旅行箱不撒手,伴隨著震耳欲聾的哭聲。一向舉止優雅的閨蜜也撐不住了,臉漲得通紅,她說當時真想拉著孩子立馬消失掉。後來,廣播登機了,小姑娘還在忘我地大哭不肯離開,閨蜜只能繳械投降,乖乖刷卡為她買下了那隻旅行箱。小姑娘用她的哭鬧做武器威脅媽媽,她勝利了。

家長經常威脅孩子危害太大,漣漪思維:做現在的事,布未來的局

雖然哭鬧是孩子的本性,但是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孩子,把哭鬧當做對付父母的武器,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用哭來威脅爸爸媽媽。

有的時候,家長對孩子使用威脅恐嚇的教育方式,主要是因為擔心孩子的某些行為超出自己能夠控制的範圍。畢竟,作為家長,是沒有辦法做到工作和家庭都能夠兼顧完美的。家長要完成一些手頭的工作,或者需要趕時間,總之是希望孩子能夠配合自己,完美的把這件事情完成。但是孩子一旦哭鬧或者脫離家長的可控範圍,家長也會感到不由自主的焦慮,從而對孩子有了威脅的行為。

3。 催促孩子

作為一名孩子的家長,可能都會意識到,當一件事情比較緊急,需要趕時間的時候,單純的催促孩子,讓孩子的動作加快,可能會沒有什麼效果,孩子沒有時間的概念,對你的催促,你的著急並沒有放在心上。這個時候,家長們就會用威脅孩子的手段,讓孩子產生緊迫感,從而達到家長的目的。其實,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也是由於家長不由自主的焦慮,催促孩子儘快完成一件事情會有很多其他更加健康,更加有效的解決辦法,不一定非要使用威脅的手段來催促,命令孩子。

4。 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省事,見效快

盧梭指出:對一個人的教育,在他一生下來就開始了。她雖然還不會說還不會聽,但已經下學習了,經驗先於教學。父母指引的航向,往往會在相當程度上決定孩子生命的航船駛向何方。

父母本能地以為“恐嚇”可以讓孩子知道害怕,然後往好的方向去做,引導孩子,孩子反而更加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只是很多父母都是“偷懶”,因為恐嚇是最便捷的、最方便的教育方式了,但是效果往往不是父母想的那樣。

家長經常威脅孩子危害太大,漣漪思維:做現在的事,布未來的局

家長的恐嚇威脅對孩子的影響

大腦

根據密歇根大學一項實驗:

當一個人受到語言暴力攻擊,他的情緒疼痛在大腦區域反應,和身體疼痛極為相似,神經系統能體驗到了幾乎相同級別的疼痛。

也就是說,當父母辱罵自己孩子的時候,孩子情緒上遭受到的創傷,和身體受到傷害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

哈佛大學發現:

威脅恐嚇最容易影響的大腦區域是胼胝體(主要負責兩個大腦半球間傳遞動機、感覺和認知資訊的區域),海馬迴(負責管理情緒的大腦區域),和前額葉(負責思考和決策的大腦區域)。

孩子的大腦尚在發育中,若他們總生活在苛責、匱乏的環境中,他們的大腦為了適應環境會發育成“求存模式”的結構,形成懦弱自卑型人格。

所以我們能看到,諸多童年貧窮、家庭不幸的人,即便成年後生活環境出現了極大的改善,也還是很難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過早承受壓力,不僅不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質,還會讓孩子變得過於謹慎、膽怯等等,而且,這樣的改變,終身不可逆。

心理

家中的長輩有時想要抱抱孫子,偏偏孫子彼時不想被抱,這時有些長輩就會作勢要去抱別人家的小孩,或是故意去抱別的小孩來激發他的忌妒心,一旦孫子為此哭鬧,長輩就會極其開心覺得自己受到重視。 讓孩子瞭解不抱他不等於不愛他,看似小事但非常重要。

有的時候如果不正當的處理,就會讓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可能還會導致孩子自卑和膽小懦弱。我的孩子也經常拒絕他人的擁抱,但他不會有壓力,因為他知道,雖然不給抱,但他主動去問爺爺奶奶一些生活上的事情,爺爺奶奶也一樣開心。重點是孩子自己理性的想法,他有自信判斷以後就不會動搖,不會因為這些情緒上的威脅就輕易的妥協。

家長經常威脅孩子危害太大,漣漪思維:做現在的事,布未來的局

性格

梭利博士說:“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

換句話說,也就是任何一種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時的創傷。

教育家斯賓塞深刻指出: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這是真理。

心理研究顯示,對六歲之前的孩子,經常說一些生氣、暴力的話,會讓他形成消極的負面人格,產生自卑、內向、憂鬱的心理,而且害怕與人相處。

所有的語言暴力,都沒有半點教育成分。

氣急之下就口不擇言地說許多刺激孩子的話,造成心靈的傷害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嚴重。

行為

父母的“恐嚇教育”,不僅會對孩子的性格方面帶來改變,對於孩子自主行為的能力展示,也會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孩子由於長期處於被父母“恐嚇”的生活下,會在行為上變得縮手縮腳,甚至不敢自由的去進行一些行為的活動,這對於幼小孩子的行為能力提升,是會帶來極大影響的。

家長經常威脅孩子危害太大,漣漪思維:做現在的事,布未來的局

不恰當的威脅教育正面效果週期短

小孩子的身心發育還未完全,當然也沒有辦法正確的分辨出家長的話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誇張的。如果總是誇大事實,讓孩子信以為真,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就會非常自卑和膽小。有的時候,總是威脅孩子而產生的教育效果非常短暫。

孩子的認知能力不斷提升,一旦孩子發現家長的威脅只是說說而已,不僅威脅的效果會失效,而且會讓孩子產生不信任的心理。

心理學有一個“漣漪思維”,漣漪就是水面上泛起“漣漪”的那個“漣漪”,也叫做“同心圓效應”。

在每天例行的工作任務中,加一些額外的超預期的動作,雖然這些動作並不是必須的,看起來好像是在做一些多餘的傻事,但在時間的加持下,最終將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回報。

就好像當我們往平靜的水面上投一塊石子的時候,水面上就會出現一圈一圈的漣漪,它們都是以小石塊為中心的同心圓。從表面上,單次行為的交易是一個小的圓,可從長期來看,它是一個更大的圓。

家長在使用威脅教育的時候要分年齡段來進行調整,才能保證教育效果的永續性就像是“漣漪思維”中說的“做現在的事,布未來的局”,家長教育孩子不僅僅貪圖眼前一時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對孩子未來的影響。

幾年以前,有一位年輕的母親,在帶娃的日常生活中,不僅悉心學習了很多育兒知識,還經常把自己學到的東西分享出來,逐漸成了身邊媽媽群體中的育兒專家,為了滿足更多媽媽朋友們的需求,她開設了自己的育兒公眾號——年糕媽媽,在2016年的時候就已經是擁有700萬粉絲,年營業額5000萬的母嬰類自媒體大號了。

其背後的底層邏輯就是每做一步,不僅僅要解決當前的問題,而且要完成當下的工作,會比別人更多一點,這樣就會產生漣漪,為後面做鋪墊。

家長經常威脅孩子危害太大,漣漪思維:做現在的事,布未來的局

家長如何運用漣漪思維來教育孩子呢?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威脅禁區和應對方式

1。1-3歲

這個時期的孩子存在較為嚴重的分離焦慮和母體依戀行為,對母親或者是養育者的分離有著嚴重的恐懼感,家長在使用威脅教育的時候就要注意這一點,不要用“不要孩子”為藉口。這樣極為容易剝奪孩子內心的安全感。

如果這個時期孩子哭鬧或者是不停勸告,家長可以利用情緒感染的方式來對孩子進行教育。在安全的前提下允許孩子發洩情緒,教會孩子認知自己的情緒。

遇到事情的時候家長不要焦慮,理性平靜對待,要知道有些時候孩子鬧脾氣只是在試探你的情緒底線而已。

2。3-6歲

隨著大腦的不斷髮育,這個時期的孩子想象力十分豐富,再加上處於第一個反抗叛逆期,孩子開始對獨立有所要求。會經常拒絕別人,所以這個時期家長在使用威脅教育的時候,所以這個時期家長可以適當的使用威脅教育。

這個時候家長要把握好一個威脅度,前提是要了解孩子的性格。因為這個時期家長的威脅教育更像是《孫子兵法》中的聲東擊西。

如果孩子不願洗好好吃飯,而孩子非常崇拜奧特曼或者是其他的偶像,你可以這樣子說“不好好吃沒關係,反正你不吃的話就沒有機會見到……。。。”

家長經常威脅孩子危害太大,漣漪思維:做現在的事,布未來的局

3。6-12歲

這個時期的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這個時期孩子們的焦慮和擔憂主要來源於考試成績和學校的人際關係。家長在使用威脅教育的時候,

這個時期孩子已經有一定的自我思想,家長在孩子心中也還是處在一個權威的地位,家長在教育的時候要以培養孩子的習慣和行為為主,成績應該是孩子好的學習習慣的附帶品,jiazh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應該為孩子提供動力。

5。 青春期

位於青春期的男孩女孩因為性發育所帶來的的一系列身體的變法,導致他們在這個時期的焦慮更加傾向於別人對自己認同感和外貌評價,所以家長在這個時期家長的教育方式以傾聽和引導為主,減少命令和威脅的語氣。

就像是《小歡喜》裡面的心理教授點評方一凡時候說的那段話:他和父母的關係很融洽,所以他對來自外界的善意和溫暖的需求就比較少。

家長經常威脅孩子危害太大,漣漪思維:做現在的事,布未來的局

所以,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段來對孩子進行針對性的教育,不能把威脅教育當成萬能藥丸。教育也不能只看眼前的效果,應該是為了孩子的未來。

所以,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適當對孩子進行威脅教育,不能把威脅教育當成萬能藥丸。看完了這篇文章,各位家長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Tags:孩子家長威脅教育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