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百兵之君:劍(史前至秦、青銅),十八般兵器溯源(六)

由 布瑞知 發表于 運動2021-09-02

簡介周代的銅劍迎來了一個大發展,形制也更加多樣,有直線型的有曲線型的,下圖這種曲線型的劍主要出土於東北地區

劍從是什麼部位

劍是一種專用的兵器,和一開始就是工具的刀斧不同,劍除了作為兵器以外沒有太多的實用價值。

首先,它有兩條刃,其次,它比較長。除了刺入目標和在目標身上製造傷口以外沒有其它用途。此外沒有一定的加工工藝水平和材料的基礎,是無法做出一定的長度的劍的。

兩條刃的石器很多,矛頭和箭簇,但是由於材料的限制,太長的雙刃石器容易折斷,最多也就是做到匕首的長度。下圖為三星堆石矛。

百兵之君:劍(史前至秦、青銅),十八般兵器溯源(六)

現在出土的雙刃石器以戈為主,從形制上來說,戈和匕首區別不大。使用方法一個是橫著綁在長杆上,一個是豎著拿在手裡。

百兵之君:劍(史前至秦、青銅),十八般兵器溯源(六)

下圖是各個時代的石戈和玉戈的形制。

百兵之君:劍(史前至秦、青銅),十八般兵器溯源(六)

隨著青銅器的成熟,更長的兵器鑄造成為可能,有記載鑄於夏代的劍只此一把,不過一般認為是周代的誤讀。最初的劍把手還有空心的,更像是把矛頭摘下來直接拿在手裡的樣子。

百兵之君:劍(史前至秦、青銅),十八般兵器溯源(六)

最早的劍,應該是在商代鑄造的。下圖為商代羊首柄銅短劍。

百兵之君:劍(史前至秦、青銅),十八般兵器溯源(六)

周代的銅劍迎來了一個大發展,形制也更加多樣,有直線型的有曲線型的,下圖這種曲線型的劍主要出土於東北地區。

百兵之君:劍(史前至秦、青銅),十八般兵器溯源(六)

而直線型的劍主要出土於中原地區,下圖為劍和劍鞘。

百兵之君:劍(史前至秦、青銅),十八般兵器溯源(六)

劍的各個部位有著不同的名稱,劍身的尖端名“鋒”,中央突起的稜是“脊”,“脊”的兩側為“從”,“從”兩側的刃稱為“鍔”,“脊”與兩側的“從”合起來叫做“臘”;劍身與劍把邊連線處起護手作用的條形物叫“格”,劍把叫“莖”,劍把末端突起部分叫“首”,劍身的封套叫“鞘”。

百兵之君:劍(史前至秦、青銅),十八般兵器溯源(六)

春秋時代的吳越是鑄劍的勝地,歐冶子和干將、莫邪更是大師中的大師。傳說中的湛盧和干將、莫邪、就是他們的作品。傳說中的十大名劍也多出於此。

春秋時期的劍逐漸變長,這就給工藝上提出了新問題。青銅劍的長度最初只有20-30釐米,主要原因就是為了追求鋒刃的銳利,青銅器的錫含量較高,而較高的硬度帶來的是韌性較差,武器容易折斷。

百兵之君:劍(史前至秦、青銅),十八般兵器溯源(六)

《周禮·考工記》中記載:“金有六齊。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斧斤之齊。四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戈戟之齊。三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大刃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二,謂之削殺矢之齊。金、錫半,謂之鑑燧之齊。”

百兵之君:劍(史前至秦、青銅),十八般兵器溯源(六)

當時的鑄劍大師們創造了分步鑄造的辦法,讓劍身柔韌,劍刃鋒利。先鑄劍身,再鑄劍刃,最後鑄附件。讓各部位的效能都能達到要求。完美的解決了硬度和強度的矛盾。下圖為吳王夫差劍。

百兵之君:劍(史前至秦、青銅),十八般兵器溯源(六)

1965年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就是當時越國的精品,劍身佈滿菱形方格,歷經三千多年毫無鏽蝕,鋒利如初,輕易就可劃破20多層紙。

百兵之君:劍(史前至秦、青銅),十八般兵器溯源(六)

劍身上的菱形花紋還經過硫化處理,這也是它歷經千年不腐的原因之一。

吳越最後都被楚國所滅,造劍的技術也擴散到了各地。戰國時期鑄劍工藝進一步發展,由於車戰的式微,作為步兵重要武器的劍進一步發展,長度也進一步加長。其中又以秦劍為最。

百兵之君:劍(史前至秦、青銅),十八般兵器溯源(六)

秦俑坑中出土的十餘把劍長度都在90釐米以上,但作為青銅實戰兵器來說,有些過長了。為了追求鋒利和堅固,含鉛錫量比戰國時期的青銅劍要高,所以脆性也加大了。

秦劍表面經過了鉻鹽氧化處理,所以歷經千年仍然寒光閃閃。下圖為當時常見的佩劍方法。

百兵之君:劍(史前至秦、青銅),十八般兵器溯源(六)

荊軻刺秦王的時候,秦王拔不出劍來是不是因為劍太長了呢?

百兵之君:劍(史前至秦、青銅),十八般兵器溯源(六)

小結

劍從短到長,從輔助兵器到實用兵器,走過了一條漫長的道路,春秋戰國時期劍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青銅的材料效能限制,使得劍無法更進一步。

後面我們再講鋼鐵和劍的故事,如果大家有興趣我也可以再講講歷史上和傳說中的名劍。

謝謝您的觀賞。

中國兵器史稿

作者周瑋

周禮考工記

從越王勾踐劍鑄造工藝看春秋時期青銅冶煉技術

作者:

喬愛梅

刊名:

文物鑑定與鑑賞

淺議中國古代青銅劍的鑄造技術

作者:

高守雷;張童心;範金輝

刊名:

鑄造技術

湖北出土戰國青銅劍表面富錫層的材料學特徵

作者:

何康;李洋;潘春旭

刊名:

材料保護

秦俑坑銅劍考論

作者:

劉佔成;張立瑩

刊名:

文博

Tags:下圖謂之兵器刊名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