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屈原的一生為什麼那麼坎坷

由 果看歷史 發表于 運動2021-06-24

簡介隨著怨恨一點一點的增加,屈原在楚頃襄王即位後被流放,最終在楚國都城被攻陷後投江

屈原為什麼投河自盡了

屈原的一生為什麼那麼坎坷

屈原的一生為什麼那麼坎坷

屈原這個人大家並不陌生,端午節就是用來紀念他的。那麼屈原從楚懷王的寵臣淪落到被流放以致最終投河自盡的原因是什麼呢?

這應該和他的性格有很大關係。屈原生性耿直,從不阿諛奉承,所有心裡話都要說出來。他是那麼熱愛自己的國家,那麼忠誠於楚王,可是關心則亂,他說起話來總是歇斯底里,從不講究說話的藝術,忠言終究過於逆耳。這樣他就有可能一句話在上得罪楚王,在下得罪朝臣和盟國。

這樣一個正直、眼裡容不得沙子的人,楚懷王竟讓他做職司邦交的左徒。屈原當著列國使臣、朝臣和楚王的面大肆批駁楚王、朝臣、敵國和盟國,絲毫不留情面,這就致使天下人都想趕走屈原。隨著怨恨一點一點的增加,屈原在楚頃襄王即位後被流放,最終在楚國都城被攻陷後投江。

屈原的故事告訴我們,作為忠臣最重要的是你的諫言要讓君王能夠聽進去,並不只是能說、敢說、大聲去說。

屈原的悲劇讓我想起了另一個人物。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剛即位時三年不理朝政,還說誰要是進諫就殺了他。有一天楚國大夫伍舉看不下去了,於是對楚莊王說:“楚國有一隻大鳥,長得特別漂亮,可是三年不飛也不叫,您知道是為什麼嗎?” 楚莊王知道他在暗示自己,於是說:“它不飛是要等翅膀長得更堅硬,不叫是在暗中觀察時局。” 半年後,楚莊王重理朝政,重用伍舉,終成一代霸主。於是就有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典故。

如果屈原能講究一些勸說藝術,如果楚懷王、楚頃襄王不那麼昏庸,或許屈原的結局不至於如此悽慘。

屈原的一生為什麼那麼坎坷

Tags:屈原楚莊王楚王楚懷王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