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易經》譯註集註-觀

由 小幕匠 發表于 人文2021-06-08

簡介【朱熹注】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

瞻仰是怎麼看

卦二十

巽上坤下

【原文】《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今注】觀:卦名。有瞻仰、觀察、考察的意思。盥guan,古代祭典祭前洗手謂之盥。薦:奉獻酒食以祭。孚,誠信。顒yong若,崇敬仰慕之貌。

【今譯】觀,祭祀前洗手自潔,而不必奉獻酒食以祭。心存誠信而崇敬之貌可仰。

《觀卦》象徵瞻仰:瞻仰了祭祀開頭盛大的傾酒灌地的降神儀式,就可以不去看後面的獻饗之禮了,因為這時心中已經充滿了誠敬肅穆的情緒。

【周易正義】

20

坤下巽上。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注]

王道之可觀者,莫盛乎宗廟。宗廟之可觀者,莫盛於盥也。至薦簡略,不足復觀,故觀盥而不觀薦也。孔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盡夫觀盛,則“下觀而化”矣。故觀至盥則“有孚顒若”也。

[疏]

“觀盥而”至“顒若”。

正義曰:“觀”者,王者道德之美而可觀也,故謂之觀。“觀盥而不薦”者,可觀之事,莫過宗廟之祭盥,其禮盛也。薦者,謂既灌之後,陳薦籩豆之事,故云“觀盥而不薦”也。“有孚顒若”者,孚,信也。但下觀此盛禮,莫不皆化,悉有孚信而顒然,故云“有孚顒若”。

注“王道之可觀”至“有孚顒若也”。

正義曰:“盡夫觀盛則下觀而化”者,“觀盛”謂觀盥禮盛則休而止,是觀其大,不觀其細,此是下之效上,因“觀”而皆化之矣。故“觀至盥則有孚顒若”者,顒是嚴正之貌,“若”為語辭,言“下觀而化”,皆孚信容貌儼然也。

【集解】鄭玄曰:坤為地,為眾。巽為木,為風。九五,天子之爻。互體有艮。艮為鬼門,又為宮闕。地上有木。而為鬼門宮闕者,天子宗廟之象也。

王弼曰:王道之可觀者,莫盛乎宗廟。宗廟之可觀者,莫盛乎盥也。至薦簡略,不足復觀,故“觀盥而不薦”也。

馬融曰:盥者,進爵灌地,以降神也。此是祭祀盛時,及神降薦牲,其禮簡略,不足允也。國之大事,唯祀與戎。王道可觀,在於祭祀。祭祀之盛,莫過初盥降神。故孔子曰:諦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此言及薦簡略,則不足觀也。以下觀上,見其至盛之禮,萬民信敬,故云“有孚顒若”。孚,信。顒,敬也。

案:鬼神害盈,禍淫福善。若人君修德,至誠感神。信則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故“觀盥而不觀薦”,饗其誠信者也。斯即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是其義也。

【朱熹注】坤下,巽上。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下「大觀」、「以觀」之「觀」,《大象》「觀」字,並同。觀者,有以示人而為人所仰也。九五居上,四陰仰之,又內順外巽,而九五以中正示天下,所以為觀。盥,將祭而潔手也。薦,奉酒食以祭也。顒然,尊敬之貌。言致其潔清而不輕自用,則其孚信在中,而顒然可仰。戒佔者當如是也。或曰:「有孚顒若」,謂在下之人,信而仰之也。此卦四陰長而二陽消,正為八月之卦,而名卦繫辭,更取他義,亦扶陽抑陰之意。

【原文】《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今注】此釋《觀》卦卦名卦辭之義。大觀在上:《觀》二陽在上,為下四陰所觀。陽為大,陰為小,故曰“大觀在上”。

順而巽:《觀》卦下坤上巽,坤為順,故曰順而巽。

中正:九五居中而得正。

化,即“德博而化”之化。

神道設教:古代帝王效法天道變化至神而建廟堂,供奉鬼神,舉行祭祀,讓人們敬畏服從,以此達到教育感化民眾的目的。

【今譯】《彖傳》說:陽大在上為四陰所觀,順從而遜讓。九五又以中居正而觀天下,故為觀。“祭前洗手,而不必奉獻祭品以祭神,心存誠信而崇敬之貌可仰”,在下而觀示其上得以感化

下陰觀示上陽而感化

。觀示天之神道,而四時更替不出差錯。聖人用神道來設立教化,天下萬民皆順服。

【周易正義】

《彖》曰:大觀在上,

[注]

下賤而上貴也。

[疏]

正義曰:謂大為在下,所觀唯在於上,由在上既貴,故在下大觀。今大觀在於上。

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注]

統說觀之為道,不以刑制使物,而以觀感化物者也。神則無形者也。不見天之使四時,“而四時不忒”,不見聖人使百姓,而百姓自服也。

[疏]

“順而巽”至“天下服矣”。

正義曰:順而和巽,居中得正,以觀於天下,謂之“觀”也。此釋觀卦之名。“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者,釋“有孚顒若”之義,本由在下,觀效在上而變化,故“有孚顒若”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者,此盛名觀卦之美,言“觀盥”與天之神道相合,觀此天之神道而四時不有差忒。“神道”者,微妙無方,理不可知,目不可見,不知所以然而然,謂之“神道”,而四時之節氣見矣。豈見天之所為,不知從何而來邪?蓋四時流行,不有差忒,故云“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也。“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者,此明聖人用此天之神道,以“觀”設教而天下服矣。天既不言而行,不為而成,聖人法則天之神道,本身自行善,垂化於人,不假言語教戒,不須威刑恐逼,在下自然觀化服從,故云“天下服矣”。

【子夏注】觀上觀下也。下順上巽,觀上之風從而化之。上巽下坤,觀下之情而設敎也。剛德上行,為天下之大。觀得其中正大順,而巽以從之也。古者,先王之治天下,為風之首者,非他也。禮之謂歟敬,其禮之本,歟宗廟,其敬之大。歟盥,其祭之首。歟取,諸潔敬者也。禮也者,物得其履,而不謬也。措之天下無所不行,本於其敬也。敬發乎情者也。盡則誠信,誠積中而容作於外,施於人而人順也。敬之盡者,莫大於孝,莫大於尊,親愛之。故貴之。貴之故尊之。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祭,天下無不敬其親者,此不令而民化上矣。宗廟之始者,盥也。得其始,盡其敬,誠其孝,然後能事宗廟鬼神也。其先祭也,散齋三日,以定志。致齋三日,以一慮。其將祭也,恫恫乎,恐懼如將見之。詩云:明發不寐,有懷二人,思之深也。其敬齋也,先祭而告,慟哭反矣。況至於盥乎。盥者,祭之道可觀其首敬也。薦者,養之道,故盡其敬,竭其情,則能備物矣。所以假外物而成孝子之心也,非禮之本也,故不在於薦矣,觀其誠信顒若而已。民知其敬上也,聖人申其情,行其事,而成敎於天下。雖天子必有尊也。則神道報其情也。此先王設敎之端,而天下大服也。

【集解】《彖》曰:大觀在上,

蜀才曰:此本乾卦。案:柔小浸長,剛大在上,其德可觀,故曰“大觀在上”也。

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

虞翻曰:謂陽息臨二,直方大。臨者,大也。在觀上,故稱“大觀”。順,坤也。中正謂五。五以天神道觀示天下,鹹服其化,賓於王庭。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

虞翻曰:觀,反臨也。以五陽觀示坤民,故稱“觀”。盥,沃盥。薦,羞牲也。孚,信,謂五。顒顒,君德,有威容貌。若,順也。坎為水,坤為器,艮手臨坤,坎水沃之,盥之象也。故“觀盥而不薦”。孔子曰:諦自既灌,吾不欲觀之矣。巽為進退,容止可觀,進退可度,則下觀其德而順其化。上之三,五在坎中,故“有孚顒若,下觀而化”。《詩》曰:顒顒卬卬,如珪如璋。君德之義也。

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

虞翻曰:忒,差也。神道謂五。臨,震兌為春秋,三上易位,坎冬離夏,日月象正。故“四時不忒”。

聖人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虞翻曰:聖人謂乾,退藏於密,而齊於巽,以神明其德教,故“聖人設教”,坤民順從,而天下服矣。

【朱熹注】《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

以卦體、卦德釋卦名義。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

釋卦辭。

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極言觀之道也。四時不忒,天之所以為觀也。神道設教,聖人之所以為觀也。

【原文】《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今注】此釋《觀》卦卦爻之象。風行地上:《觀》下坤上巽,巽為風在上,坤為地在下,故“風行地上”。省方:巡狩省察四方之事。

【今譯】《象傳》說:風行在地上,《觀》卦之象。先王效此巡狩省察四方,觀示民情以設立政教。

《觀卦》的卦象是,下坤地上巽風,為風吹拂於地上而遍及萬物之表象,象徵瞻仰。先代君王仿效風吹拂於地而遍及萬物的精神,視察四方,留心民風民俗,用教育來感化民眾。

【周易正義】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疏]

正義曰:“風行地上”者,風主號令行於地上,猶如先王設教在於民上,故云“風行地上觀”也。“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者,以省視萬方,觀看民之風俗,以設於教,非諸侯以下之所為,故云“先王”也。

【子夏注】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敎,草木從上之風而偃也。故先王察其方,所觀其俗性。不易其素履。則民自行其道也。

【集解】《九家易》曰:先王謂五。應天順民,受命之王也。風行地上,草木必偃,枯槁朽腐,獨不從風,謂應外之爻。天地氣絕,陰陽所去,象不化之民,五刑所加,故以省察四方,觀視民俗,而設其教也。言先王德化,光被四表,有不賓之民,不從法令,以五刑加之,以齊德教也。

【朱熹注】《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省方以觀民,設教以為觀。

【原文】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今注】童觀:像兒童一樣觀看。小人道:陰為小人。初六以陰居下而失位。觀視不明,故曰“小人道”。

【今譯】初六:幼稚地觀察問題,小人無災,而君子則難以成事。

像幼稚的兒童一樣觀察景物,這對無知的庶民來說,不會有害處,但對擔任教化重任的君子來說,就未免有所憾惜。

《象傳》說:“初六孩童般幼稚地觀看”,乃“小人”之道。

《觀卦》的第一位初六,“像幼稚的兒童一樣觀察景物”,這是淺薄的小人之道。

【周易正義】

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注]

處於觀時,而最遠朝美,體於陰柔,不能自進,無所鑑見,故曰“童觀”。巽順而巳,無所能為,小人之道也,故曰“小人無咎”。君子處大觀之時而為“童觀”,不亦鄙乎?

[疏]

正義曰:“童觀”者,處於觀時而最遠朝廷之美觀,是柔弱不能自進,無所鑑見,唯如童稚之子而觀之。為“小人無咎君子吝”者,為此觀看,趣在順從而巳,無所能為,於小人行之,才得無咎,若君子行之,則鄙吝也。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子夏注】柔而無位,逺於大觀,童蒙而無所觀,小人之道也。

【集解】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虞翻曰:艮為童。陰,小人。陽,君子。初位賤,以小人承君子,故“無咎”。陽伏陰下,故“君子吝”矣。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王弼曰:失位處下,最遠朝美,無所鑑見,故曰“童觀”。處大觀之時,而童觀趣順而已。小人為之,無可咎責。君子為之,鄙吝之道。

【朱熹注】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卦以觀示為義,據九五為主也,爻以觀瞻為義,皆觀乎九五也。初六,陰柔在下,不能遠見,童觀之象。小人之道,君子之羞也。故其佔在小人則無咎,君子得之,則可羞矣。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原文】六二,窺觀,利女貞。

《象》曰:「窺觀女貞」,亦可醜也。

【今注】窺,從門縫中向外偷看。亦可醜:六二之陰雖然得位居中,上應九五,窺視朝美,但不能大觀故稱亦可為醜辱。

【今譯】六二:從門縫中窺視,宜女子守正。

由門縫中偷觀景物,有利於婦女保持節操,堅持正道。

《象傳》說:“由門縫偷看,女子守正”,亦可為醜辱。

“由門縫中偷觀景物,對於婦女來說有利於堅持正道,固守貞操”,但對男子漢來說,這樣的行為就丟醜了。

【周易正義】

六二:闚觀,利女貞。

[注]

處在於內,無所鑑見。體性柔弱,從順而巳。猶有應焉,不為全蒙,所見者狹,故曰“闚觀”。居觀得位,柔順寡見,故曰“利女貞”,婦人之道也。處“大觀”之時,居中得位,不能大觀廣鑑,闚觀而巳,誠“可醜”也。

[疏]

“象曰”至“利女貞”。

正義曰:“闚觀利女貞”者,既是陰爻,又處在卦內,性又柔弱,唯闚竊而觀。如此之事,唯利女之所貞,非丈夫所為之事也。注“處在於內”至“誠可醜也”。

正義曰:“猶有應焉,不為全蒙”者,六二以柔弱在內,猶有九五剛陽與之為應,則為有闚竊,不為全蒙。童蒙如初六也,故能闚而外觀。此童“觀”、闚“觀”,皆讀為去聲也。

《象》曰:“闚觀,女貞”,亦可醜也。

【子夏注】當大觀之時,不能逺於所觀,而顧覬覦為正,施於女子,守正則可矣。君子之醜也。

【集解】六二:窺觀,利女貞。

虞翻曰:臨兌為女。竊觀稱窺兌女反成巽。巽四五得正,故“利女貞”。艮為宮室,坤為闔戶,小人而應五。故“窺觀女貞利”,不淫視也。

《象》曰:窺觀女貞,亦可醜也。

侯果曰:得位居中,上應於五。窺觀朝美,不能大觀。處大觀之時,而為窺觀。女正則利,君子則醜也。案:六二離爻,離為目,又為中女。外互體艮,艮為門。闕女目近門,窺觀之象也。

【朱熹注】六二,窺觀,利女貞。

陰柔居內而觀乎外,窺觀之象,女子之正也。故其佔如此。丈夫得之,則非所利矣。

《象》曰:窺觀女貞,亦可醜也。

在丈夫則為醜也。

【原文】六三,觀我生,進退。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今注】觀我生,進退:由“觀我生,觀民也”,可知古人以“生”指庶民,此指國君觀察自己的庶民。未失道:六三雖處上下體之間,進退不定,但上可以觀示九五,故未失觀道。

【今譯】六三:觀察審視自己的庶民以定其施政的進退。

對照高尚的道德標準來省察自己的言行,審時度勢,小心謹慎地決定進退。

《象傳》說:“觀察自己庶民以定進退政策”,未失觀道。

“對照高尚的道德標準省察自己的言行,審時度勢,小心謹慎地決定進退”,這樣做是不失原則的。

【周易正義】

六三:觀我生進退。

[注]

居下體之極,處二卦之際,近不比尊,遠不“童觀”,觀風者也。居此時也,可以“觀我生進退”也。

[疏]

“象曰”至“進退”。

正義曰:“觀我生進退”者,“我生”,我身所動出。三居下體之極,是有可進之時;又居上體之下,復是可退之地。遠則不為童觀,近則未為觀國,居在進退之處,可以自觀我之動出也。故時可則進,時不可則退,觀風相幾,未失其道,故曰“觀我生進退”也。道得名“生”者,道是開通生利萬物。故《繫辭》雲“生生之謂易”,是道為“生”也。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處進退之時,以觀進退之幾,“未失道”也。

【子夏注】大觀在乎中正已,處下體之,上風化之,出而及於民,進其道也。柔以奉之,退而謙也。故觀我生之,風化進不凌上,退不廢職,或從正事,可謂不失其道矣。

【集解】六三:觀我生,進退。

虞翻曰:坤為我,臨震為生。生,謂坤生民也;巽為進退,故“觀我生進退”。臨震進之五,得正居中,故《象》曰“未失道”。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荀爽曰:我,謂五也。生者,教化生也。三欲進觀於五,四既在前,而三故退,未失道也。

【朱熹注】六三,觀我生,進退。

我生,我之所行也。六三,居下之上,可進可退,故不觀九五,而獨觀己所行之通塞以為進退。佔者宜自審也。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原文】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今注】賓,即仕。古代德行之仕,前往朝廷,天子以賓客之禮相待。國之光,即一國風俗民情。尚賓:六四之臣得正位,上順從九五之君,適合用賓禮事奉君王。尚,上,此指九五,

【今譯】六四:觀察一國風俗民情,宜用賓主之禮朝見國王。

瞻仰一個國家的文治武功,有利於成為君王的賓客和輔佐。

觀察國家政績大小,以選擇可以朝覲的君王。

《象傳》說:“觀察一國風俗民情”,適合於用“賓”禮奉上。

“觀國之光”,說明此國崇尚賢士。

【周易正義】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注]

居觀之時,最近至尊,“觀國之光”者也。居近得位,明習國儀者也,故曰“利用賓於王”也。

[疏]

正義曰:最近至尊,是“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者,居在親近而得其位,明習國之禮儀,故曰利用賓於王庭也。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疏]

正義曰:釋“觀國之光”義。以居近至尊之道,志意慕尚為王賓也。

【子夏注】履極臣位,順而承上,為上之巽,國之光也。煥乎可觀,利於用也。為王者之上賓。

【集解】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虞翻曰:坤為國。臨陽至二,天下文明。反上成觀,進顯天位,故“觀國之光”。王謂五陽。陽尊賓坤。坤為用、為臣,四在王庭,賓事於五。故“利用賓於王”矣。《詩》曰:莫敢不來賓,莫敢不來王。是其義也。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崔覲曰:得位比尊,承於王者。職在搜揚國俊,賓薦王庭,故以進賢為尚賓也。

【朱熹注】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六四,最近於五,故有此象。其佔為利於朝觀仕進也。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原文】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今注】觀民:是釋“觀我生”。九五陽剛中正居尊位,以觀示下四陰,下四陰為民,故曰“觀民”。

【今譯】九五:觀察自己的庶民,君子無災。

對照高尚的道德標準省察自己的言行,不斷地完善自己,君子就不會有禍患。

體察親族的意向,君子從政就不會有困難。

《象傳》說:“觀察自己的庶民”,觀示民眾。

“對照高尚的道德標準,審察自己的言行,弄清自己的德行”,便可知萬民的德行。

【周易正義】

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

[注]

居於尊位,為觀之主,宣弘大化,光於四表,觀之極者也。上之化下,猶風之靡草,故觀民之俗,以察己道,百姓有罪,在於一人。君子風著,己乃“無咎”。上為觀主,將欲自觀乃觀民也。

[疏]

正義曰:九五居尊,為觀之主。四海之內,由我而觀,而教化善,則天下有君子之風;教化不善,則天下著小人之俗,故則民以察我道,有君子之風著,則無咎也。故曰:“觀我生,君子無咎”也。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疏]

正義曰:謂觀民以觀我,故觀我即觀民也。

【子夏注】為觀之尊,天下風化之首也。我之生化,備於民矣。觀其民有君子之風,乃天下無所歸,咎也。

【集解】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

虞翻曰:我,身也,謂我生。生,謂生民。震生象。反坤,為死喪。嫌非生民,故不言民。陽為君子,在臨二,失位之五,得道處中,故“君子無咎”矣。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王弼曰:觀我生,自觀其道也。為眾觀之主,當宣文化,光於四表,上之化下,猶風之靡草。百姓有過,在予一人。君子風著,已乃無咎。欲察已道,當觀民也。

虞翻曰:坤為民,謂三也。坤體成,故觀民也。

【朱熹注】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

九五,陽剛中正,以居尊位,其下四陰,仰而觀之,君子之象也。故戒居此位、得此佔者,當觀己所行,必其陽剛中正亦如是焉,則得無咎也。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此夫子以義言之,明人君觀己所行,不但一身之得失,又當觀民德之善否,以自省察也。

【原文】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今注】志未平:上九以陽居卦之極,且失位。故其志未能平和。

【今譯】上九:觀察他國庶民,君子無災。

君子時刻瞻仰君主的德行和作為,並按照君主的德行和作為行事,這樣才不會有禍患。

《象傳》說:“觀察它國民眾”,其志未能平和。

“君子時刻瞻仰君主的德行和作為”,因為君子始終以天下為己任,天下未安,其志難平。

【周易正義】

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注]

“觀我生”,自觀其道也。“觀其生”,為民所觀者也。不在於位,最處上極,高尚其志,為天下所觀者也。處天下所觀之地,可不慎乎?故君子德見,乃得“無咎”。“生”,猶動出也。

[疏]

“上九”至“無咎”。

正義曰:“觀其生”者,最處上極,高尚其志,生亦道也。為天下觀其巳之道,故云“觀其生”也。“君子無咎”者,既居天下可觀之地,可不慎乎?故君子謹慎,乃得“無咎”也。注“觀我生”至“動出也”。

正義曰:“生猶勸出”者,或動、或出,是生長之義。故云“生猶動出”。六三、九五皆雲“觀我生”,上九雲“觀其生”,此等雲“生”皆為“動出”,故於卦末,《注》總明之也。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注]

將處異地,為眾所觀,不為平易,和光流通,“志未平”也。

[疏]

正義曰:釋“觀其生”之義。以特處異地,為無所觀,不為平易。和光流通,志未與世俗均平。世無危懼之憂,我有符同之慮,故曰“志未平”也。

【子夏注】過居無民之位,乘五之上,憂悔之地,志不得平也。亦在王敎而已自觀,有君子之風,乃無咎也。

【集解】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虞翻曰:應在三,三體臨震,故“觀其生”。君子謂三,之三得正,故“無咎”矣。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王弼曰:觀其生,為人所觀也。最處上,極天下所觀者也。處天下所觀之地,其志未為平易,不可不慎。故君子德見,乃得無咎。生,猶動出也。虞翻曰:坎為志,為平,上來之三,故“志未平”矣。

【朱熹注】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上九,陽剛居尊位之上,雖不當事任,而亦為下所觀,故其戒辭略與五同。但以「我」為「其」小,有主賓之異耳。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志未平,言雖不得位,未可忘戒懼也。

Tags:君子我生無咎九五進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