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古代女子怎麼洗頭? 鬢髮 怎麼洗?其實我這是瞎操心

由 努力生活吧 發表于 人文2021-06-06

簡介因此,古人非常注重洗髮、護法用品的研製,且對於洗髮水最基本的訴求,無外乎洗淨頭髮上的油脂、汗水及灰塵,淘米水便最先開發成洗髮水

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貴陽孔學堂

貴陽晚報

合辦

國學隨筆

時令雖入秋,也理了板寸頭,可烈日依舊當頭,每天稍運動,頭皮裡汗水也直流。每次往頭髮上抹洗髮水,又不免替古人擔憂:如雲的“鬢髮”怎麼洗?

其實,我這是瞎操心。中國人自古愛惜頭髮,正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因此,古人非常注重洗髮、護法用品的研製,且對於洗髮水最基本的訴求,無外乎洗淨頭髮上的油脂、汗水及灰塵,淘米水便最先開發成洗髮水。

據《左傳·哀公十四年》記載,公元前481年,齊國大臣陳恆的族人陳逆殺人入獄,陳氏族人一合計,便讓陳逆裝病,由此找一個探監的由頭,送去洗髮用的“潘”及酒食,然後請看守吃喝,成功上演了“劫獄”戲碼。

“潘”是什麼?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註釋為:潘,淅米水也。由此可見,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純天然洗髮水——淘米水已在上流社會流行。

除了淘米水,後來人們又逐漸開發了純天然植物洗髮水——皂角及涼口藤洗髮液等。

宋代著名醫生、學者莊綽史料筆記《雞肋編》捲上曰:“京師(今杭州)取皂莢子仁煮過,以糖水浸食,謂之‘水晶皂兒’。或雲以沐頭則退發。故而南方婦人竟歲才一沐,止用灰汁而已。”

清代學者王初桐兩創作的“古代婦女生活百科全書”《奩史》除記載民間淘米水、皂角洗頭等,還介紹了廣西、雲南民間愛美人士還就地取材開發了“茶麩洗髮液”。

茶麩是茶果子榨油後剩下的渣滓,色澤暗褐,為了便於運輸,多壓制成砧板大小的圓餅狀,把茶渣餅碾碎經熱水煮後洗髮,多洗幾次,頭髮會很柔順。

遠古時,先祖們就注重保養頭髮並開發使用“護髮素”和“定型膠”。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距今6000年前的人面魚紋彩陶盆內壁繪有人面紋,上有高豎的三角形小發髻,說明當時就有固發的“定型膠”。《詩經·國風·衛風·伯兮》有“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的句子,其中,“沐”指洗髮水,“膏”則為“護髮素”(頭油)。

古代仕女圖中,那些梳著高聳髮髻的美女們始終儀態從容,這樣複雜的髮髻如何做到一絲不亂?原來明熹宗時的宮女,已經會用桑葉的汁和香料(沉香、檀香、龍涎香、麝香等)給自己梳頭,讓鬢髮服帖。

古代“護髮素”、“定型膠”的大名叫“香澤”,東漢劉熙《釋名》謂:“香澤者,人發恆枯悴,以此濡澤之也。”

中國的生態文化源遠流長,洗髮護髮的歷史只是其中小小的組成部分,但古人研製開發純天然洗髮水、護髮素的細節,會增加我們對中華生態文明史的自信。 趙柒斤

(趙柒斤)

Tags:洗髮水護髮素淘米水純天然洗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