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週末特刊】成語汝是智者出自哪裡?其中又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由 江少我釣魚 發表于 人文2021-05-31

簡介”莊子又說:“我想請問兩位,這隻神龜是情願:死了被人供奉在廟堂受人景仰,還是喜歡活著,拖著尾巴在泥巴里打滾呢

汝是智者這句子是什麼意思

1)周公與太公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周滅商後,

周公被封在魯國,

太公被封在齊國。

姜太公問周公:“

何以治魯?

周公道:“尊尊親親。”

(意思是尊崇地位高的人,

親近自己的親屬宗族。)

姜太公聞言道:“

魯從此弱矣

!”

周公又問太公:“

何以治齊

?”

姜太公答道:“舉賢而上功。”

(意思是任用有才能的人,

獎勵有功勞的人。)

周公道:“

後世必有劫殺之君

。”

意思是這麼做,會出現大權獨攬的臣子,臣子大權獨攬,最終會弒君自立。

果然:齊國日益強大,出現了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但經24代便被田氏取而代之,所謂“田氏代齊”。

魯國確實日益弱小,但沒有臣子篡位(其實魯國並非沒有篡位之事,只不過篡位弒君的都是周公的宗族後代罷了),不過也出現了儒家創始人孔子,魯國至32代才亡。

一飯三吐哺,一沐三握髮。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命在直中去,不在曲中求!

2)老子與孔子

老子:道家創始人。

孔子:儒家創始人。

孔子問道於老聃。

老子問孔子:“你說牙齒與舌頭,哪個堅硬?”

孔子答:“故然是牙齒!”

老子張開嘴:“看看我的牙。”

孔子看到老子嘴裡的牙齒全掉光了。

然後老子又道:“你再看看我的舌頭。”

孔子看到老子的舌頭完整而靈活。

最後老子說:“

柔弱勝剛強

。”

孔子感嘆不已,獲益良多,逗留數日。

孔子向老子辭行,老子送至館舍之外。

老子贈言道:“吾聞之,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貴,無財以送汝;願以數言相送。

當今之世,聰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難而幾至於死,在於好譏人之非也;善辯而通達者,其所以招禍而屢至於身,在於好揚人之惡也。為人之子,勿以己為高;為人之臣,勿以己為上,望汝切記。”

孔子頓首道:“

弟子一定謹記在心

”。

行至黃河之濱,見河水滔滔不絕,濁浪翻滾不息,其勢如萬馬奔騰,其聲如虎嘯龍吟。

孔子佇立岸邊,不覺嘆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黃河之水奔騰不息,人之年華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處去,人生不知何處歸?”

聞孔子此語,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

生於自然,死於自然,順應自然

,則本性不亂;不應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絆。功名存於心,則焦慮之情生;利慾留於心,則煩惱之情增。”

孔子解釋道:“吾乃憂大道不行,仁義不施,戰亂不止,國亂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暫,不能有功於世、不能有為於民之感嘆矣 ”

老子道:“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

人之所以生、所以無、所以榮、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順自然之理而趨,遵自然之道而行,國則自治,人則自正,何須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哉?

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則違人之本性遠矣!猶如人擊鼓尋求逃跑之人,擊之愈響,則人逃跑得愈遠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黃河,對孔丘說:“汝何不學水之大德歟?”

孔子曰:“

水有何德

?”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孔子聞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茅塞頓開也: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

老子點頭說:“汝可教也!汝可切記: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

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

。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決必流,善守信也;洗滌群穢,平準高下,善治物也;以載則浮,以鑑則清,以攻則堅強莫能敵,善用能也;不捨晝夜,盈科後進,善待時也。

故聖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為而治,達者順天而生。汝此去後,應去驕氣於言表,除志欲於容貌。否則,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已動,張張揚揚,如虎行於大街,誰敢用你?”

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弟子將遵奉不怠,以謝先生之恩。”

說完,告別老子,依依不捨地向魯國駛去!回到魯國,孔子

三日不言

眾弟子好奇問道:“先生拜訪老子,可得見乎?”

孔子道:“見之!”

弟子問:“老子何樣?”

孔子道:“鳥,我知它能飛;魚,吾知它能遊;獸,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網縛之,遊者可用鉤釣之,飛者可用箭取之,至於龍,吾不知其何以?

龍乘風雲而上九天也!吾所見老子也,其猶龍乎?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能屈能伸,如龍之變化無窮。

老聃,真吾師也!”

真乃吾師也。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3)莊子與惠子

莊子:道家一代宗師。

惠子:名家大腕人物。

他倆都是偉大的思想家。

惠子雖然學富五車,

不過才學稍遜莊子一籌。

莊子像一個藝術哲學家,

惠施像一個邏輯哲學家。

《莊子·天下篇》儲存了

惠子的十個命題,即“

歷物十事

”:

至大無外,謂之大一;

至小無內,謂之小一。(1)

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裡。(2)

天與地卑,山與澤平。(3)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4)

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5)

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6)

南方無窮而有窮。(7)

今日適越而昔來。(8)

連環可解也。(9)

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也。

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10)

莊子:

己所甚欲,亦勿施於人

莊子與惠子確實是真愛,雖然也愛爭論!

怎麼說呢?惠施所有的學說都已失傳,還好莊子在自己的著作中有保留一部分。

他倆關係很好,鐵哥們兒。

正所謂棋逢對手,樂亦無窮。所以他倆動不動就要辯論一番。倆人都很喜歡從辯論中找尋贏的快感和生活的樂趣。

因此,江湖中流傳著很多,

他們“

相親相愛

”的故事。

日常的畫面是這樣的:

惠施:魏王送給我一些大葫蘆的種子,可是這種葫蘆什麼都做不了,就像你的學說,大而空且薄,最沒用了。

莊子:那是因為你不會用,把這些大葫蘆系在一起,人坐在上面遨遊於江湖豈不浪漫。

惠施:……

惠施:“我有一顆大樹,長得彎彎曲曲,很是不好看,白送人都沒人要,就像你的學說,大而無當,最是沒用。”

莊子:(

給你一個眼神,你自個兒去體會

)我拿這棵樹來乘涼不行嗎?

惠施:……

惠施每次都想嗆莊子,卻每次都反被莊子嗆。惠施很無語,惠施的內心是崩潰 的。

於是他發憤圖強,在梧桐樹下苦練辯論之術。後來惠施不但成為了一名偉大的思想家,還做上了魏國的宰相。

惠施成為了魏國的相國,日理萬機,

忙得不可開交。

莊子在老家宋國,沒事釣釣魚,編編草鞋,逍遙快哉,閒得好不自在。

莊子的逍遙自在很快就被一群陌生的人給打亂了。楚王欲請莊子出山為相。

楚王所派使者對莊子說:

“吾王久聞先生賢名,欲以國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為君王分憂,下以為黎民謀福。”

莊子對楚王的使者說:“我聽說楚國有隻大神龜,已經死了三千年了。楚王把它裝在一個珍貴的盒子裡,供奉在廟堂之上。是這樣嗎?”

兩位使者忙點頭說:“是的。”

莊子又說:“我想請問兩位,這隻神龜是情願:死了被人供奉在廟堂受人景仰,還是喜歡活著,拖著尾巴在泥巴里打滾呢?”

兩位使者不明白莊子的用意,不假思索地隨心答道:“當然是活著在泥巴里打滾!”

莊子說:“二位大人請回吧,

我也喜歡在泥巴里打滾!”

使者這才明白莊子的寓意,不過王命在身,豈能輕言放棄,又勸莊子說:“楚王送您千金,許您尊相,您還是赴任為妙!”

莊子說:“千金乃重利,相國乃尊位,但你們沒見到用作祭祀的犧牛嗎!把它餵養長大,然後披上繡花的披衣送入太廟,宰殺後作祭祀品,這時它就是想作一頭孤單的小牛,也辦不到。你們去吧,我不會為國事所羈,我決心終身不仕,以快我逍遙之志!”

兩位使者使出渾身解數,竟被駁得啞口無言。這也不能怪他們無能,就連“

學富五車”

的惠子都拿莊子沒有辦法!

使者們實在是沒有辦法,也無計可施,只好去莊子家附近守著,賴著,耗著……

莊子這下不敢回家了,想著老婆孩子暫且有使者們照顧,暫時也餓不著,自己暫時也不用去借米。

可是天下之大,去哪兒呢?

突然想到老哥們兒惠施……

這傢伙自從去魏國當了宰相後,忙得不可開交,好幾年都沒見了,還挺想他的。

走,找惠施吹牛去…

莊子的想法很單純:為了逃避這事,也無處可去,對老哥們也甚是想念,找惠子聊聊天,談談人生。

惠施可不這麼想:他以為莊子是來打亂他生活的。

惠施也不知道從哪裡得來的訊息,以為莊子來魏是要替代他成為魏國相國,這可嚇壞了他。

於是命令手下全城搜捕,但一無所獲,連莊子的影子都沒見著。

莊子看到全城搜捕的通緝令,覺得奇怪。

仔細一看:除了自己的大名,

上面居然還有“惠施 ”的大名

,這下就難免有些生氣了。

不過,生氣歸生氣,畢竟自己也就這麼一個鐵哥們,面還是要見的,更何況自己也無處可去呀。

三天後,莊子趿(ta1)著草鞋出現在魏相國府,莊子主動送上門來,這讓惠施感到很意外。

雖然已經過了三天,可是,想到滿城的通緝令,再看到惠施那小眼神,更是來氣。

於是莊子毫不留情的給惠子講了個故事:

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鶵[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chi1)得腐鼠,鵷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譯:南方有一種鳥叫做鵷鶵,你知道嗎?這鳥從南海起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它不停下來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它不吃,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喝。一天,貓頭鷹正在啃食死老鼠,鵷鶵從貓頭鷹頭頂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出‘嚇’的怒喝聲。現在難道你也想用你的相位來‘恐嚇 ’我嗎?)

莊子將名利比作死老鼠,弄得惠施的臉一陣紅,一陣白,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立刻消失。不過,鐵哥們就是鐵哥們,說開了也就沒事了。

一天,功力大增又急於找回場子的惠施拉著莊子一起去河邊玩耍,不知不覺來到了濠梁觀魚。

莊子出神地望著水裡游來游去的魚,不禁感慨:“魚真快樂。”

旁邊的惠施湊過腦袋,假裝去看魚,卻窺覦著莊子,一看莊子那陶醉的模樣,渾身上下都充滿了與莊子抬槓的衝動。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譯:莊子:魚真快樂!

惠施: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

莊子: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

惠施:我不是你,當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魚,當然也不知道魚的快樂,這是顯而易見的。)

莊子:請回到我們最開始的對話!你說‘你怎麼知道魚的快樂’的時候,就說明你知道了我“知道魚的快樂”才問我,所以,我是在橋上知道魚的快樂。

惠施:……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

濠梁之辯”

這樣的情誼是不是很美好,

這樣的生活是不是很有趣!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做人不要太“惠施”,做事不要太“莊子”。

【週末特刊】成語汝是智者出自哪裡?其中又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Tags:莊子惠施孔子老子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