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行住坐臥都可以唸佛嗎佛門自然治療與養生立行坐臥與養生立行皆禪法

由 積德行善福報久久 發表于 人文2021-05-27

簡介亨集》也對坐禪法有記載,並認為坐禪可不拘坐式,只要在念頭上用功夫,如常坐,卻與常人異

行住坐臥都可以唸佛嗎

佛門自然治療與養生

立行坐臥皆禪法

行住坐臥都可以唸佛嗎佛門自然治療與養生立行坐臥與養生立行皆禪法

“佛法在人間,不離世間覺。”

唐朝有一位趙州禪師,有人去參訪他,言道:“禪師請開示禪法。”趙州禪師回答;“吃飯去!”過一會,又有人來請示禪法,趙州禪師說:“洗碗去!”等一會又有人來向禪師說:“請禪師指示我無上妙法”,禪師說:“掃地去!”

吃飯、洗碗、掃地,本來是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似乎與佛法無關,其實,佛法往往在這日常生活中,“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佛教禪宗就提倡佛法即在世界,不需離世別覓,亦不需離心外覓,此所謂:“行住坐臥皆禪法”。

(一)立禪法

立禪法,站立時兩足稍並或微微分開,自然端身正立,雙手合十,或作“定印”置於臍下,頭頸、背脊、雙目、唇齒舌之式與坐禪相仿。立禪法在佛典中並無過多規定,一般見於淨土唸佛禪。

《性命圭旨。亨集》對立禪法有以下記載:

心無所住,湛然見性。

體用如如,廓然無聖。

隨時隨處,逍遙於莊子無何有之鄉。

不識不知,遊戲於如來大寂滅之海。

若天清氣朗之時,當用立禪納氣法而接命,其法曰:腳跟著地鼻遼天,兩手相懸在穴邊(注:拱手相懸於膻中穴前),一氣引從天上降,吞時汩汩到丹田。

或住或立,冥目其心,檢(制止)情攝念,息止養神,以往事,勿追思;未來事,勿迎想;現在事,勿留念。欲得保身道訣,莫若閒靜介潔;要求出世禪功,無如照收凝融。昔廣成子告黃帝曰:“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神將守形,形乃長生。”其大意同,允為深切。

(二)行禪法

行禪法,原為古印度人的一種散步健身法,佛教則用來解除因坐禪、立禪所引起的疲乏、瞌睡、散亂等。據《十誦律》記載:“比丘應直徑行,不遲不疾;若不能直,可畫地作相(即在地上畫一直線),隨相直行。”因此,行禪又稱為“徑行”。行禪時要雙目平視前方,不可低頭,不可搖晃,不可快步疾行。原規定直來直去而行走,現多在殿堂內作旋繞式行禪。

《性命圭旨。亨集》對行禪法有如下記載: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有者個在,又恁麼去。

行亦能禪坐亦禪,聖可如斯凡不然。

論人步履之間,不可趨奔太急,急則動息傷胎。必須安詳緩慢而行,乃得氣和心定,或往或來,時行時止,眼視於下,心藏於淵。

即王重陽所曰:兩腳任從行處去,一靈常與氣相隨。有時四大醺醺醉,借問青天我是誰?白樂天雲:心不擇時適,足不擇地安,窮通與遠近,一貫無兩端。

(三)坐禪法

坐禪法的坐姿稱“跏趺坐”。趺是足背,“跏趺”指把足背加壓於腿或足上。坐禪時,要用厚軟的坐墊(厚6~12釐米),若不用坐墊,會導致氣血阻滯。坐禪有幾種坐式:

1。吉祥坐:先以右足背壓左大腿上,再以左足背壓右大腿上,左上右下,兩手掌心朝天,以一掌置另一掌上,兩掌相合,兩大拇指相觸,置於臍下足上,為“定印”,兩手與兩足位置一致。吉祥坐能調理氣血執行,平和內心意念。

2。降魔坐:與“吉祥坐”交足之勢相反,先以左足背壓右大腿,再以右足背壓左大腿,足和手的位置均為右上左下。降魔坐能降伏雜念,調和氣血。降魔坐和吉祥坐為“全跏跌坐”。

3。半跏躍坐:僅以一足背壓另一大腿彎處,左右兩足向上向下不拘。當手足都擺好後,左右搖動身軀八次,脊柱自然挺直,不曲不僵;鼻與臍對,不可偏斜;頭頸不可低垂或高昂。然後吐濁氣三次,吐氣時想象體內病邪之氣被排出體外,之後閉口以舌抵上顎,上下唇齒微觸,微微閉目或兩目半開半合。至此即可調息調心開始修禪。

《性命圭旨。亨集》也對坐禪法有記載,並認為坐禪可不拘坐式,只要在念頭上用功夫,如常坐,卻與常人異。

坐久忘所知,忽覺月在地。冷冷天風來,驀然到肝肺。俯視一泓水,澄湛無物蔽。中有纖鱗游,然然自相契。無事此靜坐,一日如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靜坐少思寡慾,冥心養氣存神,此是修真要訣,學者可自行選擇。

坐不必跏跌,當為常坐。夫坐雖與常人同,而能持孔門心法,則與常人異矣。所謂孔門心法者,只要存心在真去處是也。盍耳目之竅,吾身之門也。方寸之地(指心),吾身之堂也。立命之竅(指命門、下丹田),吾身之室也,故眾人心處於方寸之地,猶人之處於堂也,則聲色無所從入而窺其際。故善事心者,潛室以頤晦而耳目為虛矣;御堂以聽政,而耳目為用矣。若坐時不持孔門心法,便是坐馳,便是放心(心境放馳,思慮萬千)。《壇經》日:“心念不起名為坐,自性不動名為禪。”坐禪妙義,端不外此。

(四)臥禪法

臥禪法,與佛教規定的僧侶睡覺的姿勢相同。它採取右脅臥,側身而臥,身體右側著褥,頭枕在右手心上,兩腿微屈,以左壓右。臥禪擺好後,方可入定修禪。《摩得勒伽論》記載:“右脅臥,腳腳相累,不得散手腳,不得散亂心。”對臥禪的要求是保持右脅臥姿,調心入定。

《性命圭旨·亨集》對臥禪法有較為詳細的記載:覺寤時切不妄想,則心便虛明。紛擾中亦只如處常,則事自順遂。掃石焚香任意眠,醒來時有客談玄。松風不用蒲葵扇,坐對清崖百丈泉。元神夜夜宿丹田,雲滿黃庭月滿天。兩個鴛鴦浮綠水,水心一朵緊金蓮。 古洞幽深絕世人,石床風細不生塵。日長一覺羲皇睡 ,又見峰頭上月輪,人間白日醒猶睡,老子山中睡卻醒,醒睡兩非還兩是,溪雲漠漠水冷冷。開心宗之性,示不動之體。悟夢覺之真,入聞思之寂。

古人曰:“修道易,煉魔難。”誠哉!是言也。然色魔食魔,易於制伏,獨有睡魔難煉。是以禪家有長坐不臥之法。蓋人之真元,常在夜間走失,苟睡眠不謹,則精自下漏,氣從上洩,元神無依,亦棄軀而出。三寶各自弛散,人身安得而久存哉!

然初機之士,煉心未純,昏多覺少,才一閤眼,元神離腔,睡魔入舍,以致魂夢紛飛,無所不至。不惟神出氣移,恐有漏爐進鼎之患。若欲敵此睡魔,須用五龍盤體之法。訣月:

東首而寢,側身而臥;

為龍之蟠,如犬之曲。

一手曲肱枕頭,一手直摩臍腹;

一隻腳伸,一隻腳縮。

未睡心,先睡目;

致虛極,守靜篤。

神氣自然歸根,呼氣自然含育;

不調息而自調息,不伏氣而氣自伏。

此乃臥禪的旨法,與那導引之法不同。功夫到時,自然寢寐神相抱,覺悟候存亡,亦能遠離顛倒夢想。即漆園公所謂“古之真人其覺也無憂,其寢也無夢”是也。雖然睡熟,常要惺惺;及至醒來,慢慢輾轉。此時心地湛然,良知自在,如佛境界,正如白樂天所云:“前後際斷處,一念未生時。”此際若放大靜一場,效驗真有不可形容者。

禪宗倡導佛法即世間,佛即自佛,因此不需離世別覓,亦不需心外覓。“行住坐臥,運水擔柴,無往非道”,這樣,禪宗顯得生機勃發,質樸無華,令人隨處自調身心,因此具有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形成和發展中,融匯了先秦道家和儒家學說及中國傳統養生之道,使得禪宗對後世中國文化理論和中華氣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Tags:禪法坐禪禪師圭旨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