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街頭巷尾感受廈門文明

由 新華社 發表于 人文2023-02-04

簡介今年新學期開始後,廈門外國語學校初中部開車接孩子的家長被引導至蓄車區等候

巷尾街頭是哪裡

新華社廈門11月22日電題:街頭巷尾感受廈門文明

新華社記者康淼、顏之宏

廈門,我國東南沿海城市群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不僅因為其海島風光秀美的高顏值,還源於文明蔚然成風的高素質。在最近公佈的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中,廈門再次上榜,連續六屆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稱號。記者在廈門街頭巷尾走訪,直觀地感受這個城市的文明風尚。

在廈門白鷺洲公園生態停車場入口,立著一塊“接送學生專用蓄車區”的標誌牌。停車場內,一些市民停好車後,並沒有離開,而是坐在車上等待。他們都是附近廈門外國語學校初中部學生的家長。

接送孩子引發的“大塞車”是不少城市面臨的治理難題,每到臨近學生放學時,學校附近的道路就會被車輛堵得水洩不通。

今年新學期開始後,廈門外國語學校初中部開車接孩子的家長被引導至蓄車區等候。隨後,有定位功能的智慧電子手環在孩子出校門後會自動傳送資訊給家長,家長再開車到學校附近的臨時停車點接上孩子並迅速離開。

“這樣的設定不耽誤接孩子,也不會堵塞交通。”家長陳女士對這項創新舉措讚不絕口。目前,該蓄車區共有停車位117個,報名使用蓄車區的家長超過200名。

廈門一直透過精細化城市治理提升文明程度。今年8月,“廈門網紅斑馬線”的話題在網路社交平臺躥紅。在一些十字路口,原本單一的過街斑馬線被分成“行人通行區”和“非機動車通行區”,人車分流的設計在提升通行效率的同時,為市民安全出行增添一層保障。

在一系列創新舉措下,2019年廈門市機動車斑馬線禮讓率達86。24%,公交車斑馬線禮讓率達99%,交通文明蔚然成風。

“現在我們工作之餘有熱飯熱菜吃,也有可以遮風擋雨、停頓休息的地方了。”說起工作中的暖心變化,廈門篔簹環衛所環衛工人譚小青感觸頗深。

現在的廈門,286個“愛心驛站”遍佈街頭,為包括環衛工人、外賣小哥、電力工人在內的城市工人群體提供休憩服務。在廈門的大街小巷,用以幫助殘疾人等困難群體穩定就業的“愛心屋”,也成為城市一道風景線。

“愛心廈門”,不讓任何人在時代進步的大潮中掉隊。截至目前,廈門市共有7719名黨員幹部、3905個黨支部與困難群眾開展一對一幫扶。

全民參與、共建共享,透過文明建設提升市民的獲得感,是廈門連續六屆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稱號的法寶。自2019年3月起,一場由廈門市主要領導帶頭參與的“淨走”活動在幹部群眾中流行開來。每個週末,不同社群和企事業單位會組織幹部群眾在廈門城區內健步走,“淨走”所到之處,不文明現象會被勸阻、地面垃圾會被參與者主動拾起。

活動發起至今,廈門各區、各部門累計開展各種形式的“淨走”活動逾1。2萬場次,超過130萬市民參與其中。(完)

Tags:廈門文明家長斑馬線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