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此人武力幾乎為零,董卓眼皮底下卻完成逆襲?這個本事別人不如他

由 白馬晉一 發表于 人文2023-01-29

簡介王允,一個手無一兵一卒的文人,在董卓設宴宴請群臣,討論廢立漢帝鬥爭中,表現出絲毫不遜色于軍閥實力的政治手腕和世故圓滑

箭拔弩張的意思是什麼

文:立早閒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東漢帝國的政權先是長期被外戚宦官輪流操弄,倍受摧殘;而後還一時落到西涼軍閥手中,慘遭蹂躪;如今又回到士大夫的手裡,精心培育。在西涼軍閥黑暗統治期間,以司徒王允為首計程車大夫集團,戰鬥在剪除兇暴的第一線,擔負起重整朝綱,安定天下的重任,忍辱負重且很有智慧很有技巧如同一柄利刃悄然生息地插入到敵人的心臟,最終從內部攻破了堡壘,將國家政權拉回到較為健康的軌道來。

王允之所以能成功擊殺董卓,讓東漢王朝回到了代表社會健康力量士大夫的手裡,是因為其忍辱負重,不計個人得失或是世故圓滑,一副人畜無害的老臉哄得董相國暈乎乎,找不到北,著了道。反正,王允最終以美人計一舉剷除專橫跋扈,不可一世的董卓,成為新的掌權人。王允雖貴為三公之一,但手上並無一兵一卒。在有槍就是草頭王的亂世中,王允絕不敢也不會與董卓明火執仗,硬碰硬,而是與董卓溫水煮青蛙,專挑薄弱地方下手。特別在董卓帶兵進入洛陽,為了提高威望,接受下屬李儒的建議,廢立皇帝,即廢漢少帝立陳留王。於是董卓就設宴宴請在京的公卿大臣,商議廢立之事。董卓以自己帶劍為倚靠,叫囂道: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雖是鴻門宴,但董卓的廢立皇帝之事立馬遭到丁原、盧植極力反對。而王允卻以一句話化解危機,延緩廢立之事。

此人武力幾乎為零,董卓眼皮底下卻完成逆襲?這個本事別人不如他

《三國演義》原著是這樣記錄王允的原話,即司徒王允曰:廢立之事,不可酒後相商,另日再議。王允的一句輕描淡寫的話不僅讓董卓無話可說,並化解一場箭拔弩張的危機,還為自己博得個謙謙君子美稱。君子可是號稱動口不動手。王允這句話,簡簡單單十餘字,說得恰到好處,一下子就表達出三層意思,一話三用,不愧是深耕於東漢官場數十年的老江湖,修煉到一身深厚的官場功力,世故圓滑非同一般。

王允一話三用,即第一層意思,表面是說廢立皇帝這種國之大事,怎麼好在喝酒娛樂之後這等隨意的場合商議,太不正式,也太不尊重。一語就說得殺氣沖沖的董卓啞口無言,無話辯駁。其實是不表明態度,給自己留有充分周旋和足夠權衡的餘地,一來可先看清形式,是利卓還是利辯;二來根據形式伺機而動,順勢而趨。

此人武力幾乎為零,董卓眼皮底下卻完成逆襲?這個本事別人不如他

第二層意思,雙方皆不得罪,做回老好人。一句話連消帶打就化解了矛盾,平息了糾紛,一來給手握利劍,殺氣騰騰的董卓有足夠臺階下,不至於太難堪;二來保護了一批忠於漢室的同僚,不至於馬上與董卓激化矛盾,過早暴露目標。

第三層意思,說了一句話,得到雙方的感激之情,一本萬利。一來左右逢源,給自己留有充足的時間尋找董卓的最薄弱之處,同時也可積蓄反董力量;二來模稜兩可的態度,給董卓和對劉漢盡忠的臣子們都留有假象,以至雙方都對王允抱有希望,極力想拉攏加入自己的陣營。最終,王允立馬收到效果,見到療效,董卓無殺人,百官皆散。

此人武力幾乎為零,董卓眼皮底下卻完成逆襲?這個本事別人不如他

王允一句簡單的話,一個柔軟的態度,相比於喜歡硬拼的武夫,或者動輒拍案的國士,多了幾分冷靜,幾許理智。在一觸即發的關鍵時刻,往往就需要類似於王允這種世故圓滑的官場老油條不經意的一句話,不僅化解危機還保護別人,表現出極強的大局意識和極高的政治水平。

筆者按:世故圓滑,指人能夠很好地處理社會關係,見風使舵。另外還有狡猾的意思。王允,一個手無一兵一卒的文人,在董卓設宴宴請群臣,討論廢立漢帝鬥爭中,表現出絲毫不遜色于軍閥實力的政治手腕和世故圓滑。在劍拔弩張,你死我活的官場中,王允以柔克剛,化解一觸即發的危機。

Tags:王允董卓廢立世故圓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