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陳橋兵變後,趙匡胤是如何進行黃袍加身的?

由 大洲讀歷史 發表于 人文2023-01-25

簡介半年前周世宗柴榮臨終前的託孤重臣是宰相範質、參知樞密院事王溥,兩人匆忙議定,由小皇帝釋出命令:令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率領宿衛禁軍前往迎敵

趙匡胤黃袍加身多少歲

960年正月初四,後周舉國上下還洋溢在新年的喜慶當中,時年8歲的周恭帝柴宗訓才剛剛即位半年。在他半懵半懂的時候,距離都城東京(河南開封)東北二十里的陳橋驛發生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兵變。這場兵變,將一個重要人物推向了歷史舞臺。那麼,走向前臺的這個歷史重要人物是誰呢?這次改變中國歷史大勢事件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又是怎樣的呢?

陳橋兵變後,趙匡胤是如何進行黃袍加身的?

趙匡胤

黃袍加身

960年正月初一,後周發生一件大事,對年輕的小皇帝來說,這是噩耗;對殿前都點檢趙匡胤來說,這卻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這天,舉國上下都在慶賀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後周的文武大臣一大早上朝向8歲的小皇帝柴宗訓跪拜朝賀的第一個春節,也是最後一個春節。

因朝賀還沒有結束,一些毫不在意春節與否的的契丹人突然舉兵南侵,並聯合北漢引兵東下,劍矛所指,直奔京都開封。這種事情的處理當然不在8歲孩子理解範疇內;剛剛20歲的符太后又涉世未深、毫無政治經驗。

半年前周世宗柴榮臨終前的託孤重臣是宰相範質、參知樞密院事王溥,兩人匆忙議定,由小皇帝釋出命令:令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率領宿衛禁軍前往迎敵。

趙匡胤收到聖旨後,像歷次出征前一樣,即刻調兵遣將,部署軍馬。然而,正月初二這天發生了兩件事:

殿前副都點檢、鎮寧軍節度使慕容延釗作為先鋒,率領精銳部隊,先行出軍。

東京(開封)到處都在傳揚著一個政治流言:“將以出軍之日,策點檢為天子”。

陳橋兵變後,趙匡胤是如何進行黃袍加身的?

趙匡胤

一時間,流言滿天飛,弄得滿城風雨、人心惶惶。老百姓們沒有辦法不相信流言,因為他們生活在政權頻繁更迭的京都,他們不在乎誰成為天子,但是他們無法抑制內心的恐慌和不安,他們害怕伴隨著改朝換代而來的血雨腥風。

一時間,富商大賈、市民百姓,亂作一團,只要兩條腿能走路的,都做好了隨時逃離的準備。“山雨欲來來風滿樓”,令人奇怪的是,流言傳遍了京都的大街小巷,皇宮內竟然對此一無所知。有《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為證:“時都下喧言,將以出軍之日策點檢為天子,士民恐怖,爭為逃匿之計,惟內庭晏然不知。”

初三這天,趙匡胤率領大隊人馬,浩浩蕩蕩,由開封愛景門東行出城,百姓們看到的是一支紀律嚴明、井然有序的大軍,沒有出現流言傳播的事情,京都百姓懸著的心稍稍安定下來。但是大軍剛過,禁軍中有個號稱通曉天文占星的軍校苗訓就指著天上說:“日下復有一日,黑光摩蕩者久之。此天命也。”簡單來說,他看到天上有兩個太陽掐架,這就是天命啊!

當天,大軍到達開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駐紮。出征前的傳言、奇異的天象、苗訓的解釋“順理成章”成為了熱門話題,將士聚在一起,議論紛紛。很顯然,這些都是有人蓄意而為之,是人為謀劃好的,意為另立新君。一說是趙匡胤謀劃、將士們實施;一說是將士們私下自主謀劃、趙匡胤“不得已而為之”。

陳橋兵變後,趙匡胤是如何進行黃袍加身的?

趙匡胤

諸將士謀立新君有兩大不容忽視的原因。

1、趙匡胤深得人心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記載:“太祖自殿前都虞侯再遷都點檢,掌軍政凡六年,士卒服其恩威……人望固已歸之。”意思是說趙匡胤此時已經掌管禁軍長達六年時間,眾將士對他的恩與威心服口服,若要重立天子,所有人都支援趙匡胤。

2、將士們思功心切

有人說:當今皇帝年幼無知,不懂朝政,甚至不能親政。我們這些人提著腦袋為國家抵抗外敵,卻沒人知道我們的功勞。倒不如立點檢為天子,然後北征,為時不晚。

就這樣,謀立新君的兵變就發生了。正月初四,醉意朦朧的趙匡胤“被”黃袍加身。趙匡胤就這樣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被黃袍加身的皇帝。從秦始皇稱皇帝以來,皇位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趙匡胤真可謂創造了一個“奇蹟”,足以打破世界紀錄的“奇蹟”,睡夢之中竟然被人立為皇帝,一覺醒來,就由執掌兵權的大臣成為新王朝的皇帝。

陳橋兵變後,趙匡胤是如何進行黃袍加身的?

趙匡胤

不管真相如何,史書確實是這樣記載的。現在趙匡胤要面臨以下問題:怎樣才能得到朝中大臣的認可?怎樣才能名正言順地登基呢?

回京:禪位登基

被“黃袍加身”的趙匡胤在回京途中以及到達京城後做了四件事。

一、約法三章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記載:太祖曰:“少帝及太后,我皆北面事之,公卿大臣,皆我比肩之人也,汝等毋得輒加凌暴。近世帝王,初入京城,皆縱兵大掠,擅劫府庫,汝等毋得復然,事定,當厚賞汝,不然,當族誅汝。”眾皆拜。

趙匡胤約法三章,特別強調保護三類人:一是後周的皇帝、太后,二是文武百官,三是百姓。由於這三類在改朝換代中最容易受到傷害的人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護,所以,整個權力系統沒有受到衝擊,國家執法機關也沒有遭到衝擊,百姓同樣沒有受到摧殘。

趙匡胤的做法一反五代十國時期改朝換代的陋習。他沒有因為改朝換代大開殺戒,而是最大限度地保護前朝君臣的生命、財產,最大限度地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最大限度地保護全體百姓的利益。所以,政權過渡就避免了流血。

陳橋兵變後,趙匡胤是如何進行黃袍加身的?

趙匡胤

趙匡胤這樣做,自然有策略上的考慮:只有這樣做,才能最大限度減少阻力,同時說明了他為人寬厚的一面,至少說明了他不是一位嗜殺成性的人。

二、和平進城

趙匡胤整飭大軍回城從任和門進入開封城,因為這裡由他的好哥們石守信和王審琦把守,他們早已等候多時,等到趙匡胤到達後立刻打開了城門,去迎接他們的新皇帝。

趙匡胤的鐵哥們把守城門,趙匡胤進城自然不成問題,但是,後周的其他文武大臣會接受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嗎?會俯首帖耳地順從新皇帝嗎?

在趙匡胤率領大軍回城之前,他先派遣了潘美回城給文武百官們通個聲,潘美帶來兵變的訊息後大驚失色。宰相範質握著王溥的手說:“倉卒遣將,吾輩之罪也”。此時哪會是後悔的時候,趙匡胤絲毫沒有給他們任何反擊的機會。

陳橋兵變後,趙匡胤是如何進行黃袍加身的?

趙匡胤

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知道訊息後,立即從內廷倉皇回奔,準備組織軍隊抵抗。不巧的是,他在路上遇到了散員都指揮使王彥升,王彥升勒馬急追,韓通還沒來得及跑進家門,就死在了王彥升的刀下。這是後周唯一一次抵抗,而且被扼殺在搖籃裡。

趙匡胤率領大軍回城,文武百官面前,他所要解決的只有兩個人罷了。將士們押解著這兩個人——範質、王溥來到趙匡胤面前。趙匡胤隨即痛哭流涕,一臉的無可奈何:“吾受世宗厚恩,為六軍所迫,一旦至此,慚負天地,將若之何?”

兩位宰相戰戰兢兢、不知趙匡胤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一時間手足無措。一旁的軍校羅彥瓌(gui)持劍上前,厲聲喝道:“我輩無主,今日必得天子”。趙匡胤隨即呵斥羅彥瓌不得造次,兩個人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有來有回。範質、王溥兩人面面相覷,王溥自知無力迴天,降階先拜;範質不得已跟著跪拜,百官搞定了。

第三、禪位登基

搞定了百官之後,趙匡胤立即趕往崇元殿,舉行周帝禪位之禮。召集文武百官後卻發現沒有準備禪位詔書。這時候,翰林學士陶谷突然從懷中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詔書念與百官。趙匡胤換上龍袍,正式登基,群臣拜賀,高呼萬歲。

陳橋兵變後,趙匡胤是如何進行黃袍加身的?

趙匡胤

第四、改元立號

終於到了最關鍵的一步,之前種種行為,都是為了改元立號,只有改元立號,才能真正成為為大宋王朝。正月初五,“宜國號大宋,改周顯德七年為建隆元年”,史稱北宋。仔細觀察時間線,趙匡胤從進城到改元換號只用了短短兩天,即使算上正月初二流言四起時,也只不過用了僅僅四天就完成了改朝換代,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在這場兵變過程中,後周官臣們近乎於不抵抗,這樣的事情在歷史的長河中也屬於罕見的存在,他們的風骨哪兒去了?

陳橋兵變後,趙匡胤是如何進行黃袍加身的?

趙匡胤

風骨全無的時代

雖然以現代目光來看陳橋兵變這件事,它確實是中國發展的一個重大轉折點,但放在當時來看,兵變只是一件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了,別忘了,那是五代十國時期,是一個堪比戰國的時代,在這個時代,綱常禮儀崩壞,什麼事都可能發生。

一、君臣義絕的時代

維繫一個政權穩固的忠義理念在任何一個經歷長久統治的朝廷都不少見,而在五代十國,一個國家傳位不到三四代就會改庭換面,大臣侍奉君主就像受到僱傭一般,舊皇帝下臺、新皇帝即位,就繼續侍奉新皇帝,時間一久,就習以為常。

當倫理道德被廢除殆盡,所謂的“恥辱感”自然不會存在;再加上大臣、將領們把自己定位成一個“打工仔”,那麼與誰打工不是打工?王溥下跪後、範質就跟著下跪;當趙匡胤發現沒有準備禪位詔書時,陶谷立即從袖中掏出,這些都是最明顯的例子。

陳橋兵變後,趙匡胤是如何進行黃袍加身的?

趙匡胤

二、槍桿子出政權的時代

所謂五代十國,就是天下分崩離析、潘鎮割據的時代,五代十國也只是唐末混亂局面的延續,在眾多的藩王中,誰也不服誰,因此,拳頭大的人才有資格說話,也就是說,這是一個看拳頭說話的時代。誰掌握了軍隊,誰的拳頭夠頂,誰就佔據了主動。

這個時代所面臨的問題是:軍事力量在不同的人手中此消彼長,有機會的人自然不止一個,所以皇帝更換的頻率很快,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數十天。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趙匡胤抓住後周“主少國疑”的最佳時機,手握重兵發動陳橋兵變,自然沒人說話了。

一句話,陳橋兵變是一次依靠軍事力量為後盾的政權交替。

陳橋兵變後,趙匡胤是如何進行黃袍加身的?

趙匡胤

參考資料:《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

《新五代史》卷五十一

《宋大詔令集》

Tags:趙匡胤皇帝兵變範質點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