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堅持黨建引領 發揮帶頭作用

由 光明網 發表于 人文2023-01-22

簡介張林帶著村幹部到外地學習,引進了技術先進的木耳發展專案,並爭取到了50萬元專案資金,種植20萬袋木耳菌袋,當年收入就達10餘萬元,興華村58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200元

帶頭作用怎麼表述

谷鳳傑——

脫貧路上領頭人

本報記者 李家鼎

谷鳳傑是土生土長的吉林敦化市三道河子村人。1998年,她與丈夫丁志華在敦化市大石頭鎮經營餐館。在事業發展得正紅火時,大石頭鎮領導找到丁志華,動員他回村任職,帶領村民拔窮根。為了支援丈夫的工作,谷鳳傑關閉了餐館,一家人搬回了三道河子村。

正當三道河子村奮力脫貧致富的時候,2010年5月,丁志華突發心臟病去世,村民們紛紛懇請谷鳳傑領著大家接力幹。2010年7月,谷鳳傑被選舉為三道河子村黨支部書記。

從那以後,谷鳳傑帶領村民發展養牛專案,目前全村存欄黃牛3000餘頭,年銷售近千頭;建立全市第一個婦女創業示範村,組織百餘名婦女學習傳統剪紙技藝;個人出資60萬元,帶領村民發展人參種植業……11年間,全村人均純收入從每年8000元增長到3。5萬元。

作為村支書,谷鳳傑帶領村黨支部設立黨員示範崗,開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活動,實施多項基層黨建創新舉措。“有事找書記、發展靠支部”成了村民們的共識。

精神上“富”起來,才能徹底斬斷窮根。谷鳳傑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結合村裡實際,開設道德大講堂,廣泛宣傳村裡的好人好事和善行義舉……透過這一系列活動,村民們的精氣神更足了,村風也更文明瞭。

張林——

為民服務熱心人

本報記者 祝大偉

去年9月7日晚,吉林省汪清縣復興鎮興華村河水水位不斷上漲,威脅著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駐村工作隊隊長張林一行將沿河的11戶30餘人全部安全轉移後,突遇山洪暴發。張林不幸落水,獻出寶貴生命,年僅34歲。

時間回溯到2018年5月,當時32歲的縣委組織部幹部張林主動請纓,到條件艱苦的興華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隊員,同年11月轉任隊長。

張林從抓基層黨建入手,不斷增強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並在兩年時間裡發展了3名年輕黨員。村兩委班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齊心協力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興華村雖有著得天獨厚的木耳種植條件,但村民的種植技術落後,產量低。張林帶著村幹部到外地學習,引進了技術先進的木耳發展專案,並爭取到了50萬元專案資金,種植20萬袋木耳菌袋,當年收入就達10餘萬元,興華村58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200元。這讓百姓嚐到了產業發展的甜頭,也讓興華村有了穩定的脫貧專案。

“上午8點,徐茂年母親家裡漏水了。駐村工作隊和村幹部一起幫忙修水管,買了一根1米2的水管,花銷14。5元。”在張林的幾本駐村工作日誌裡,密密麻麻記載著兩年來興華村的大事小情。他將群眾的事情時刻記在心裡,把為群眾解決困難落實在行動上。

曾麗圓——

農特產品代言人

本報記者 劉以晴

2017年,“80後”高階工程師曾麗圓被選派到吉林省蛟河市青背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青背村原來有一個木耳種植基地,由於經營管理不善虧損6萬元。曾麗圓上任後,採取“集體+種植大戶”的合作經營模式,制定標準化生產流程,當年就產出優質木耳5400斤,產量比2016年增加3倍多。4年來,僅木耳基地一項,就為村集體增收55萬元。

在吉林省“第一書記代言”活動中,曾麗圓透過微信朋友圈、參加展銷會等途徑為青背木耳代言,使青背木耳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她鼓勵貧困戶發展庭院經濟,並主動代言銷售村民自養的雞、鴨、鵝以及蘑菇等農特產品。很多時候,她都是自己駕車往返於城市和農村,經常送貨到深夜。

去年,吉林省駐村第一書記們一起交流經驗,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曾麗圓與其他第一書記一道,研發綜合性電商平臺,常態化開展直播帶貨。在她的帶領下,透過第一書記和村黨支部書記代言,售出滯銷農產品金額達8828萬元。

Tags:谷鳳傑張林村民駐村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