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是湖南人太狂,還是另有隱情?

由 老黃說事 發表于 人文2023-01-18

簡介走進嶽麓書院,首先印入人們眼簾的,就是書院大門上的那副著名對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是副集句聯:上聯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晉卿不如楚,其大夫則賢,皆卿材也

於期為盛的意思是什麼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是湖南人太狂,還是另有隱情?

□黃伯益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是湖南人太狂,還是另有隱情?

坐落於湘江西岸嶽麓山腳下的嶽麓書院,是我國曆史上四大書院之一。嶽麓書院始創於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

其後,歷經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為湖南高等學堂。

爾後,湖南高等學堂相繼改稱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工業專門學校。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

嶽麓書院歷經千年,絃歌不絕,故亦有“千年學府”之譽。

但凡去過長沙的文朋詩友們,大都會到嶽麓書院去轉轉,沾沾先賢的靈氣。走進嶽麓書院,首先印入人們眼簾的,就是書院大門上的那副著名對聯:

惟楚有材

於斯為盛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是湖南人太狂,還是另有隱情?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是副集句聯:

上聯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晉卿不如楚,其大夫則賢,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雖楚有材,晉實用之。

”其後,此句演變為成語“楚材晉用”,沿用至今。

下聯語出《論語· 泰伯》:“

唐虞之際,於斯為盛。

“楚材晉用”還有個典故,說的是春秋時期,楚國大夫伍舉因岳丈犯事而偷逃到晉國。他求到蔡國大夫聲子門下,聲子答應幫他回到楚國。

聲子藉機到楚國,與楚國令尹子木就楚晉兩國人才問題進行探討。

聲子說,楚國人跑到晉國得到重用,對楚國十分不利。

子木認為有理,趕緊派人到晉國將伍舉接了回來。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是湖南人太狂,還是另有隱情?

乍看此聯,人們都會有種不適,那就是楚人(古之湘地屬楚)太過狂傲。此聯一出,給人的感覺,彷彿湘楚人才濟濟、他處再無俊傑。

其實,這是人們對“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的誤讀。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之所以會讓人產值誤解,是因為人們對於“惟”字的誤讀。

一說到“惟”,人們想到的就是“惟有”、“只有”、“惟一”等等。

其實,“惟”字是個多義字,其中有一條就是“

語首助詞,無義

”。如《論語》中的“

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惟何甚!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是湖南人太狂,還是另有隱情?

所以,“惟楚有材”的正確解釋就是“楚有材”,而非“只有楚地有材”。

這樣一來,“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就非常好理解了。

作為千年學府的嶽麓書院,肯定是湘楚人才的聚集地了——楚地的人才,嶽麓書院裡是最多的。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是湖南人太狂,還是另有隱情?

事實也確實如此,從嶽麓書院走出的賢達俊傑,不計其數。

單隻看近代的,就有魏源、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曾國荃、劉坤一、郭嵩燾、唐才常、熊希齡、楊昌濟、範源濂、程潛……從中隨便挑出一個人,就能碾壓一大片凡夫俗子。

所以,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 ,確實是句大實話。

(圖片來自網路)

Tags:有材於斯為盛惟楚嶽麓書院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