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如果秦始皇死後,他的長子扶蘇繼位,歷史是否會改寫?

由 關中客SH 發表于 人文2023-01-13

簡介透過張良和項梁等人早年的經歷來看,山東六國的舊貴族在山東地區仍然具有強大的號召力,這也說明原六國的百姓思念六國,對秦朝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不高,否則他們不會去響應山東舊貴族糾合武裝的號召

沽名釣譽學霸王是誰的意思

秦朝,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傳三世,共兩帝一王,國祚十四年。在大多數人看來,秦朝的滅亡,秦二世胡亥要負完全責任,甚至有觀點認為,如果是公子扶蘇繼位,歷史就會改寫,這種觀點有失偏頗。秦二世只是點燃了秦朝滅亡的導火索,秦亡的真正根源,還是在於它的締造者秦始皇嬴政。

如果秦始皇死後,他的長子扶蘇繼位,歷史是否會改寫?

秦朝末年的戰爭,除了陳勝吳廣兩人作為低階官吏一呼百應發起起義,起到了發端的作用外,戰爭中的主角仍然是山東六國的舊貴族。雖然六國已滅,設立了郡縣,但當時社會的運轉方式還是由舊有的鄉賢貴族來掌控。

當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倒下後,一切就不可收拾。當時,各地都出現了地方豪強殺死郡縣官吏起兵的現象,這也說明了秦朝郡縣統治的薄弱。最終,山東六國的舊貴族推翻了秦朝的統治。

如果秦始皇死後,他的長子扶蘇繼位,歷史是否會改寫?

在中國的歷史上,若要論對前朝遺老遺少的優待,也只有五胡十六國時期大秦天王苻堅能勝過秦始皇一籌。在記錄秦朝歷史最為詳盡的《史記》中,關於秦始皇在兼併天下過程中對六國王公貴族的處置,鮮有成批誅殺的記錄。

雖然後世有趙王遷、齊王建被囚禁凍餓致死的說法,但《史記》等歷代的正史中卻沒有這樣的記錄。因此可以認為,山東六國的亡國之君並沒有被處死或者虐待致死,基本算是得到了善終。當然,在亡國的壓力之下,鬱鬱而終是有可能的。

如果秦始皇死後,他的長子扶蘇繼位,歷史是否會改寫?

燕國太子丹是被他的父親燕王喜下令斬殺,而末代楚王昌平君死於戰陣,這也導致了項燕因失去抵抗的信心而選擇自殺,這三人的死不能歸咎於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嬴政在兼併六國的戰爭中,主動下令殺戮亡國貴族的唯一記錄,就是在攻克趙國國都邯鄲後,坑殺了一批昔日與其生母趙姬家族有仇怨的趙國貴族。當年嬴政在趙國為人質時,受到了這些趙國貴族的凌辱和傷害,嬴政因此在心理上留下了童年的陰影,以至於成年之後存心報復也算是人之常情。

如果秦始皇死後,他的長子扶蘇繼位,歷史是否會改寫?

如果說山東六國的亡國之君究竟是否得以善終還存有爭議的話,那麼,那些在秦末混戰中留名青史的一大批六國遺老遺少,卻毫無疑問的在秦始皇的治下活的非常好,比如熊心、項梁、項羽、項伯、項莊、項它、魏咎、魏豹、張良等。秦朝末年的齊國王族田氏家族,留名《史記》的就至少有

14

人。

從《史記》的記載中可以看出,這些亡國的王公貴族並非過的是惶惶不可終日四處逃竄的逃亡生活,他們不但擁有巨大的財富和完全的人身自由,而且還在當地作威作福,甚至公然違法亂紀之後還能免於追究。他們在過著滋潤幸福生活的同時,甚至還將心思和精力用在了顛覆國家政權上。

如果秦始皇死後,他的長子扶蘇繼位,歷史是否會改寫?

張良就屬於韓國的王公貴族,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是韓國的國相。韓國滅亡時,張良已經二十多歲但尚未出仕。當時張良的家境十分優渥,僅僮僕就有三百多人,但他卻散盡家財意圖行刺秦王。

後來,張良因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未遂而遭到了全國通緝,於是他更名換姓藏匿於下邳,並在當地很有擁有了一定的勢力,而且有能力窩藏逃犯、糾合武裝。

如果秦始皇死後,他的長子扶蘇繼位,歷史是否會改寫?

作為楚國大將項燕的子孫,項梁和項羽在楚國滅亡之後就被遷往關中定居。作為亡國之徒,他們竟然還有財力舞刀弄劍和學習詩書兵法,可見他們在秦始皇的治下,生活是多麼的愜意。

項梁曾在秦國舊都櫟陽縣(今西安市閻良區)因觸犯秦律而被逮捕,但他透過楚國故地蘄縣的獄掾(監獄官員)曹咎向櫟陽獄掾司馬欣說情,最終得以脫罪。

後來項梁殺了人,因他和會稽郡吳縣(今蘇州)的縣令鄭昌關係親密,於是帶著項羽等族人從關中千里潛逃到了吳縣,並很快成為了當地的豪強

,並積極籌劃武裝暴動。

如果秦始皇死後,他的長子扶蘇繼位,歷史是否會改寫?

透過張良和項梁等人早年的經歷來看,山東六國的舊貴族在山東地區仍然具有強大的號召力,這也說明原六國的百姓思念六國,對秦朝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不高,否則他們不會去響應山東舊貴族糾合武裝的號召。而且這些六國舊貴族還和當地的官吏關係密切,相互勾連。否則,違法犯罪是很難在嚴苛的秦律下逃脫的。

如果秦始皇死後,他的長子扶蘇繼位,歷史是否會改寫?

所以說,六國的舊貴族才是嚴重威脅秦朝穩定的因素。六國舊貴族的政治特權和封地財源,隨著故國的滅亡而一併被剝奪,至此仇恨的種子就已經埋下。秦始皇嬴政在兼併六國的過程中,留下這些舊貴族的性命和財產,這種大恩大德是不足以消弭他們心中對秦朝的仇恨。當項羽攻入咸陽後,他毫不猶豫地將秦朝的王公貴族屠殺殆盡,又縱火焚燒宮室。相較於秦始皇嬴政和項羽的所作所為,孰仁孰義一目瞭然。

正是秦始皇在兼併六國的過程中,過於仁慈而沒有下狠手斬草除根,最終養虎為患。他活著的時候憑藉威望,尚且能勉強震懾住這些蠢蠢欲動的六國舊貴族;一旦他死後,六國舊貴族就會揭竿而起,復國報仇。無論秦朝的繼任者是誰,都必須面對叛亂分裂的嚴峻挑戰。

如果秦始皇死後,他的長子扶蘇繼位,歷史是否會改寫?

秦始皇雖然統一天下,終結了數百年的亂世,迎來了寶貴的和平,但是因此而產生的社會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

戰國時期,隨著各國兼併的愈演愈烈,舉國耕戰體制成為各國制度的主流。當時各國不但擁有數量龐大的軍隊,而且還產生了為戰爭服務的軍械生產、糧草運輸等一系列的後勤工作。可以說,當時天下的百姓大多都是靠戰爭來生活的。

如果秦始皇死後,他的長子扶蘇繼位,歷史是否會改寫?

隨著天下的統一,和平的到來,自然就不需要如此多的軍隊,上百萬冗餘軍人面臨著裁撤和安置,同時因戰爭而興起的產業的轉型和改造等問題也會接踵而至。

這些社會問題,每一件都非常棘手,在處理的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激起民變。這些人大部分都曾經是職業軍人,一旦叛亂,鎮壓平定的難度非常高,對社會治安乃至國家安定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為了解決這些人即將面臨失業的問題,秦始皇先是讓蒙恬和王離等秦將帶領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然後再讓屠睢、任囂和趙佗(原趙國人)等率領五十萬雜牌軍(士兵身份低賤而複雜)南征百越。

如果秦始皇死後,他的長子扶蘇繼位,歷史是否會改寫?

這些舉措還遠遠不能解決問題,於是又從各地徵發數百萬的工匠民夫前往全國的多個基建工地,進行修馳道、鑿靈渠、築長城、建宮室、治驪山。在秦朝,服徭役不但包吃包住,還有工資,每人每日

8

錢,並不是免費的勞動力,有點類似於以工代賑。

雖然秦始皇所採取的措施是為了解決就業問題,消化剩餘勞動力。但不免有點急功近利,後世多以此非議秦始皇窮兵黷武、濫用民力。

秦始皇在短短的

11

年中,並沒有解決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反而在某種程度上使得矛盾更加激化,於是在具有野心的六國舊貴族因勢利導下,再加上秦朝的軍隊的主力被調往北方邊地和嶺南地區,造成了原六國區域兵力的薄弱,最終出現了“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的局面。

如果秦始皇死後,他的長子扶蘇繼位,歷史是否會改寫?

雖然兼併領土的統一戰爭已經結束,但是思想文化的統一戰爭才剛剛開始。除了六國的舊貴族和冗餘職業軍人,還有一個群體因為秦始皇的仁慈而活躍於當時的政治舞臺,那就是以淳于越為代表的反動文人。

淳于越原為齊國博士,秦始皇兼併六國之後,他入秦任僕射,是太子扶蘇的老師。可見秦始皇對淳于越並不薄,不但讓他官居要職,還讓他做了太子的老師。

如果秦始皇死後,他的長子扶蘇繼位,歷史是否會改寫?

公元前

213

年,秦始皇在咸陽宮設宴招待群臣,以慶祝平定漠北匈奴和收服嶺南百越,淳于越位列其中。

宴會之上,博士之首的周青臣等人對秦始皇的武威盛德大加稱頌,而淳于越卻公然開歷史倒車,在宴會上對郡縣制表示反對,並擁護分封制。他不但公然詛咒大秦帝國不能長久,還對他的上司周青臣進行詆譭。

一個被秦始皇滅了國的齊國人,在秦朝當官領工資,吃喝著秦始皇的酒宴,卻一邊否定秦始皇的政績,一邊數落為秦始皇歌功頌德的同僚不是忠臣。

如果秦始皇死後,他的長子扶蘇繼位,歷史是否會改寫?

秦始皇聽完淳于越這番話的反應是交給群臣討論,丞相李斯認為這種論點是荒謬的,因此廢棄不用,並建議廢止諸子、以吏為師。秦始皇最終採取的措施是“焚書”,而不是直接對那些反動文人舉起屠刀。不可否認,“焚書”的結果導致大量的先秦古籍毀於一旦,是中國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文化浩劫之一。

秦始皇給了那些反動文人機會和時間來進行思想改造,只是有限度地收繳銷燬了《詩經》、《尚書》等儒家經典和諸子百家的著作,還有各國的國史,以使他們無法用古代之事來批判當前的朝廷。同時,還提倡法制教育,允許百姓向官吏學習律法。

如果秦始皇死後,他的長子扶蘇繼位,歷史是否會改寫?

然而這些反動文人偏要以古非今,處處與朝廷唱反調。他們利用掌控社會輿論的影響力,在朝堂之上口是心非,出了朝堂在街頭巷尾非議時政;他們透過批評皇帝的得失來樹立自己的威名,透過標新立異的言論來藉以表現自己的學識高深。這樣不良的風氣,容易引起天下百姓的效仿,生出許多誹謗之言。

雖然秦始皇完成了天下統一,但是原六國百姓的人心浮動,並不安穩。如果不對這些反動文人進行打擊,放任他們

“蠱惑人心”,勢必造成原六國計程車民百姓難以對秦朝產生信任,大秦的法度在山東地區推行必然阻力重重。如此一來,秦朝對山東地區的控制也就岌岌可危。

如果秦始皇死後,他的長子扶蘇繼位,歷史是否會改寫?

秦始皇推行“焚書”、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和錢幣等一系列的政治經濟文化措施,目的就是在儘可能避免殺戮流血的前提下,剷除原六國對士民百姓的影響,讓他們逐漸對大秦產生認同感、歸屬感和依賴性。

如果秦始皇死後,他的長子扶蘇繼位,歷史是否會改寫?

其實“詩書百家語”在先秦時代,就已經有了非常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僅僅透過“焚書”是很難堵住以古非今的悠悠眾口。況且在“焚書”的過程中,採取了威脅暴力的手段,進一步激發了反動文人和原六國士民百姓的反抗情緒。

所以,秦始皇還在世的時候,就有人在隕石上刻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的字樣,詛咒秦始皇不久於人世,天下陷入動亂;還有人獻上曾被秦始皇投入江中的玉璧,詛咒秦始皇死亡;楚南公等人還在民間四處宣揚“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這種分裂叛亂意圖十足的言論。

如果秦始皇死後,他的長子扶蘇繼位,歷史是否會改寫?

正是因為秦始皇的心慈手軟,再加上他過早的離世,留下了太多的棘手問題,這些問題猶如隨時都可能爆炸的火藥桶,無論誰成為大秦帝國的繼任者,叛亂是他們首先要面對的嚴峻問題。

愚蠢殘暴、肆意妄為的秦二世胡亥,未能消滅陳勝、吳廣起義以及六國舊貴族的復國運動,葬送了秦朝。如果把秦二世胡亥換成風評相對更好、威望相對更高的秦始皇長子扶蘇,能否使得秦朝轉危為安呢?

如果秦始皇死後,他的長子扶蘇繼位,歷史是否會改寫?

公子扶蘇,史書中記載的並不多。《史記》中並沒有為他列傳,關於他的記載零星散佈於《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陳涉世家》、《史記·李斯列傳》以及《史記·蒙恬列傳》中,合計約

400

字左右,其中差不多

300

字在敘述他的死因。

從《史記》的記載中,我們只知道,扶蘇是秦始皇的皇長子,因直言勸諫父親,反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一事,觸怒秦始皇,被外放到上郡作為大將蒙恬的監軍;秦始皇駕崩後,中車府令趙高聯合丞相李斯,矯詔賜死扶蘇,扶蘇不聽蒙恬勸告而自殺;他在民間有賢能、仁孝的名聲,百姓同情他的遭遇。僅此而已。

如果秦始皇死後,他的長子扶蘇繼位,歷史是否會改寫?

扶蘇是齊國博士淳于越的學生,他應該較為深入地學習過儒家學說,他了解孔子思想在民間的影響力。所以他在勸諫秦始皇時才說出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等話語。

如果扶蘇深受儒家學說的影響,他可能會認同“克己復禮”的那一套理論,嚮往周政德教。如此以來,扶蘇繼位後,就有可能會背棄秦朝以法治國、郡縣制等基本國策。甚至面對叛亂時,他也會不顧蒙恬等秦將的勸諫,僅求守住函谷關,保住秦朝的祖業,放任山東大亂,使得歷史程序又倒退回了春秋戰國時代。

如果秦始皇死後,他的長子扶蘇繼位,歷史是否會改寫?

如果扶蘇沒有受到儒家學說的影響,具有政治遠見的他繼位後,憑藉和蒙恬、王離等統兵大將的親密關係,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平定山東叛亂。即便是在扶蘇的領導下,秦朝挺過了這次大叛亂,但是以扶蘇的能力,能否解決秦始皇所遺留下來的其他問題所帶來的致命威脅呢?

我們可以從秦朝的繼承者,西漢的建立過程窺探一二。透過滅秦的戰爭,地方上的豪強得到了極大的整合,秦朝消亡的同時,六國舊貴族的勢力也被嚴重削弱,項羽所分封的很多人並非昔日的舊貴族。在隨後的楚漢戰爭中,六國舊貴族的勢力被徹底消滅,天下實現了第二次的大一統。

如果秦始皇死後,他的長子扶蘇繼位,歷史是否會改寫?

漢朝建立後,狡兔死走狗烹地清洗掉一批有威脅的功臣,如韓信、彭越、英布等,然後透過白馬之誓確定了非劉氏不王的政治體制,隨後又透過誅滅諸呂鞏固了這一政治原則。

漢朝為了打擊地方豪強,把他們陸續遷至關中,透過陵邑制度將他們監控起來,最終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徹底消除了六國舊貴族的影響力,中國大一統的政治格局才真正的建立了起來。

如果秦始皇死後,他的長子扶蘇繼位,歷史是否會改寫?

這個過程從政治上來說,就是把舊的既得利益者一批一批的殘酷淘汰,然後建立新的秩序。這個過程從秦朝建立開始,到漢文帝登基,持續了

60

餘年,期間經歷了滅秦戰爭,楚漢戰爭,漢初消滅異姓王戰爭以及誅滅諸呂,至少經過了四次大的既得利益集團的清洗;再透過設立陵邑制打擊地方豪強和白馬之誓,兩次大的政治制度建立,這才使得中國大一統初具雛形。

如果秦始皇死後,他的長子扶蘇繼位,歷史是否會改寫?

以上的這些,都不是扶蘇一個人可以完成的。所以,即使扶蘇取代秦二世胡亥成為大秦帝國的繼任者,最多為秦朝多續幾年命而已,無法改變歷史的走向。

Tags:秦始皇秦朝扶蘇貴族六國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