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止庵和讀書結緣半個多世紀,稱“下輩子還會選擇閱讀”

由 藝綻 發表于 人文2023-01-08

簡介”閱讀不受條條框框的束縛說起來,止庵讀的第一部文學名著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東翻西閱怎麼接龍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路豔霞

“閱讀讓我安身立命,如果下輩子讓我選擇,我還會選擇閱讀。”知名作家、學者、書評人止庵的《插花地冊子》首版於2005年,近日這本書的增訂版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這本談閱讀的書令讀者一直心心念念,迄今已出過3次增訂版。

止庵和讀書結緣半個多世紀,稱“下輩子還會選擇閱讀”

一部關於書的《隨園食單》

《插花地冊子》被一些嗜好讀書的學人譽為“一部關於書的《隨園食單》”,而事實上,讀過書中文字,會發現這樣的評價恰如其分。

止庵在這本《插花地冊子》裡,回憶自己的閱讀經歷,對印象深刻的作品逐一評點,又在時間的經度和地域的緯度間勾連比較,指出作品好在哪裡,或者糟在何處,評論各書獨具慧眼,不跟風,不故作高深,平易親切,耐人尋味。

比如,談及《紅樓夢》,止庵說自己最喜歡史湘雲,“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個人物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但換個說法就是比其他人物單純,所以塑造得也是很成功的。”在止庵看來,湘雲磊落嬌憨,外剛內柔,是女性的理想形象。他其次喜歡探春,第三喜歡寶釵。至於黛玉與晴雯,他都嫌過於矯情不講理,差不多要歸入不喜歡之列了。

值得一提的是,止庵不斷充分運用海量閱讀帶來的審美眼力指導和磨鍊自己的文學創作,去年發表的長篇小說《受命》獲得新週刊第一屆刀鋒圖書獎,小說寫法結構謹嚴,針腳細密,分寸拿捏適度,可以明顯看出莎士比亞《哈姆萊特》和張愛玲《傾城之戀》等作品的影響。由此可見,作者令人欣喜的創作實踐與他的豐富閱讀經歷和雅正品位之間,形成了一個優美互證。

止庵說:“假如當初我不讀這些書,也許會成為另外一個人;正因為讀了這些書,我才是現在這樣的人。這可以說是一種自我教育,而《插花地冊子》所記錄的就是這一過程。”

止庵和讀書結緣半個多世紀,稱“下輩子還會選擇閱讀”

閱讀不受條條框框的束縛

說起來,止庵讀的第一部文學名著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那是1968年前後,他家還住在西頌年衚衕四號,至於它是從哪裡借來,卻完全忘記了。迄今,止庵的閱讀歷程馳騁了半個多世紀,他與文字的情感卻熱烈依舊。

止庵從未接受過正規中文系教育,他1977年考入大學,學的是口腔專業,畢業後當了兩年牙醫,此後還幹過記者、外企推銷員,但是對文字的熱愛從未因年齡增長、職業變化而改變。那些年,他的閱讀都是在公交車上完成,沉重的學業和忙碌的工作,從未讓閱讀擱淺,反而讓他的興趣日趨濃厚,終於,他在1995年出了第一本談閱讀的書,這一年止庵已經36歲了。

回頭看來時路,止庵認為,正因為他沒有進過專業的文學課堂,反而讓他的閱讀、讀書理念不受條條框框的束縛,“比如李白憑什麼是浪漫主義詩人,杜甫憑什麼是現實主義詩人,至今我都認為這樣的區分沒有什麼意義。”而他的5年學醫經歷,讓他接受了嚴格的邏輯學教育,這對他的讀書理念有極大的幫助,他的確一直信奉以下原則:讀書要做出自己的判斷,有時還要寫相關文章,這就要能自圓其說,合情合理,其中邏輯學是必不可少的。從醫的經歷,還讓他非常看重實證,談論一本書,必須要把這本書讀了,他的讀書觀正是“讀了再說,沒讀就不能瞎說”,他看不慣有人書還沒到手就開始寫上萬字的文章,這對學醫的人看來,就是違反了實證的原則。

讀書必須要“勢利眼”

“我對於閱讀就有一種極大的興趣,從我認字開始,直到現在一點沒改。”止庵說,當年一起讀書的朋友,後來都不讀了。而他只是把當年的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和文字建立、維持親密關係,他說自己樂意,也從中獲得了太多好處。

這兩天,止庵正在看一本名為《二戰資訊圖:資料化全景透視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本書將枯燥的歷史資料轉換為清晰易懂的資訊圖,用資料全景透視第二次世界大戰。止庵對二戰歷史一直感興趣,並且讀過大量相關讀物,這本書在他的二戰書系閱讀版圖中屬於“好玩”類別。

止庵說,他讀書沒有非讀不可的書,也沒有什麼宏大計劃。前兩年,他和作家張悅然、編劇史航結了一個“契訶夫之盟”,三人相約把契訶夫小說重讀一遍,“小說有10卷,我其實已經讀完了,但是後幾卷還會重讀一遍。”止庵如此總結道。

止庵和史航堪稱讀書會、新書分享會的鐵搭檔,他們妙語連珠、珠聯璧合、亦莊亦諧的風格深得人心。止庵揭秘說,多年來,他們早已形成默契:談書一定要把這本書全讀了,不能矇事;不提前切磋,否則沒了新鮮感,也少了觀點碰撞。前一陣,止庵和史航一起出現在譯林出版社推出的塞林格四部作品的分享會上,止庵為此將已讀過幾遍包括《麥田裡的守望者》在內的四本書又捧了起來。

對於止庵而言,很多書他讀過多遍,但是多年前的喜好未必持續到如今,比如他早年喜歡雨果、巴爾扎克,現在卻不再喜歡。而《呼嘯山莊》從童年的不知所云,到青年的看不出好,直到後來的越看越喜歡,這樣的閱讀體驗因為和時光、人生、經驗等攪合在一起,而顯得特別生動有趣。

不從眾,不趨時,不受惑,止庵堅持的讀書三原則延續了幾十年。他一直看重自己的獨立判斷,早年看施耐庵的《水滸傳》借了還,還了借,前後看了將近三十遍,迄今他仍認為這是中國古代最好的一部白話小說。“人和人觀點不一致是很正確的,讀書使一個人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讓‘我’從‘我們’裡面分離出來,成為你自己。”

“不要讀比你水平低的書,讀書是為了結識高人,做人不能勢利眼,讀書必須‘勢利眼’。”不過,止庵揭秘說,他多年來結識“高人”,也是入了無數爛書的坑才練就的,他認為這個過程必不可少,這個道理就如同不吃鹹菜窩窩頭,哪知山珍海味的好一樣。

Tags:止庵閱讀讀書本書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