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大清國武功赫赫,一本《三國》打下天下

由 雜史微說 發表于 人文2023-01-08

簡介八旗佈防北京內城,居天下核心從順治朝以後,清朝還是很重視三國演義,這應該和當時重武抑文的國策有關,這項政策的直接體現就是首崇滿洲,以高薪奉養八旗軍戶,務求其保持弓馬嫻熟英勇善戰的能力,至於文化不文化那倒不重要了

粗什麼文墨的成語

大清國武功赫赫,一本《三國》打下天下

清朝全盛時疆域

有這樣一則故事,說清朝有漢族官員和滿人官員交好,漢官到滿官家做客,兩人推杯換盞,稱兄道弟,氣氛整熱烈了,滿官神神秘秘拿出一本書,說朝廷發的機密兵法給你開開眼,出去千萬別跟別人說。漢官拿到手一看以為對方開玩笑,所謂兵法竟然是《三國演義》。大清國難道真的靠一本三國演義打天下嗎?

大清國武功赫赫,一本《三國》打下天下

努爾哈赤畫像

大清的創始人努爾哈赤出自建州女真部,明末時期,建州女真因為靠近明朝遼東邊界,經常往來邊境地帶搞一些東北土特產貿易,因而首先得以文明開化。努爾哈赤十六歲時,鎮守遼東的名將李成梁圍剿女真部王杲,這個王杲是努爾哈赤的外祖父,十歲喪母的努爾哈赤不堪繼母的不人道待遇,投奔了外祖父王杲。在此過程中努爾哈赤被明軍俘虜,李成梁收之為親兵,厚遇之。

大清國武功赫赫,一本《三國》打下天下

請著名的兵法小說《三國演義》

按明末黃道周在《博物典匯》中的說法,努爾哈赤“……稍長,讀書識字,好看《三國》、《水滸》……自謂有謀略,十六歲始出之建州地”。也就是說這段時間努爾哈赤開始學習漢語、讀書識字了,之所以受此待遇優厚,其實還有一個清朝人忌諱莫深的原因:努爾哈赤的祖父建州左衛都指揮使覺昌安和老領導李成梁關係甚密,而且李成梁的妾是努爾哈赤的某個姑姑,因為得以半做親兵半做養子。

十九歲時努爾哈赤成年自立,為了生計常到撫順販馬,接觸了大量的漢族商賈和錯綜複雜的商業環境,他的東北話應該可以過八級了。至於書面語水平,站在當時士大夫的角度看,那隻能說略知文墨。當然這也沒啥可恥的,畢竟文言文不是輕而易舉就能掌握的,十年寒窗苦讀連個秀才文章都做不好的人比比皆是。這也解釋了明朝為什麼流行《三國》、《水滸》,這些通俗易懂、情節激烈的作品就是為這些略通文字的市民、商賈準備的。努爾哈赤透過和內地商人打交道,接觸到這些作品,搞一本翻翻太正常不過了。

大清國武功赫赫,一本《三國》打下天下

後金剛建立時的周邊形勢

努爾哈赤二十四歲擔任建州左衛都指揮使,以十三副盔甲起家,征戰東北,開啟統一女真大業,到後來再以“十大恨”起兵反明,在寧遠之戰遇到袁崇煥的紅夷大炮之前,三十年間未嘗一敗,雖然說天縱英明才幹突出,也跟其早年間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眼界開闊有關。至於行軍打仗有沒有受到三國的啟發,於理應該是有的。

大清國武功赫赫,一本《三國》打下天下

多爾袞應該聽過龔正陸講三國

浙江人龔正陸,商人出身,粗通文墨,自投效於努爾哈赤。其文化水平自然比努爾哈赤還強很多,努爾哈赤愛惜人才,用龔做顧問,類比軍師中郎將孔明先生。但龔正陸並不是典型的秀才,才學也有限,致周邊國的文書別字滿篇,遺人笑柄。女真人當時文化有限自然無人知道,以為得到了人才。龔既不能開經講義,解說周公孔子的大義,敘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英雄事蹟,只能以三國演義說於努爾哈赤,及諸子褚英,代善,皇太及等輩,及後征戰,按圖索驥,竟也能屢戰屢勝,女真人敬愛之。皇太

繼位,草創滿文,令滿洲才士達海翻譯三國演義,未竟而達海卒。大學士范文程接手,終於翻譯完畢。給八旗將領人手發一冊,秘不示人。文章開頭髮生的故事,大約發生在這個時候。

大清國武功赫赫,一本《三國》打下天下

八旗騎射戰術 獨步天下

嘉慶時,侍衛額勒登保跟隨名將海蘭察征戰,屢有戰功,海蘭察有意提拔,秘授兵書一本給額勒登保,即滿文版三國演義。後來額勒登保憑此書征戰,平定白蓮教,封三等公。可見,三國做兵法之說並非傳言,確有其事。

大清國武功赫赫,一本《三國》打下天下

紅衣大炮,由投降的明朝叛軍輸入技術

話題說到此,大清國真的靠一本三國演義打天下嗎?那肯定不是的,清朝打天下是靠八旗兵不凡的野外戰鬥能力,後期再加上漢軍、綠營等兵種的有力配合。努爾哈赤、皇太及之所有重視三國演義這本書,無非是因為當時文化水平有限。後金草創,整天行軍打仗打打殺殺哪有時間搞學習?剛好三國演義這本行軍打仗的小說當時非常流行,流行的就是好的,直接拿來用就是了。

大清國武功赫赫,一本《三國》打下天下

八旗佈防北京內城,居天下核心

從順治朝以後,清朝還是很重視三國演義,這應該和當時重武抑文的國策有關,這項政策的直接體現就是首崇滿洲,以高薪奉養八旗軍戶,務求其保持弓馬嫻熟英勇善戰的能力,至於文化不文化那倒不重要了。

大清國武功赫赫,一本《三國》打下天下

康熙射獵圖

雖然當時很多崗位任用了很多文臣,但總體還是比較輕視文臣的。康熙太子胤礽的老師正黃旗人徐元夢,飽學之士,就因為不會射箭,慘遭康熙杖責並抄家。以胤礽為首的眾皇子們對自己文化科的老師也毫無尊重之意,動輒藉機羞辱。整個家庭以這個態度對待老師,文化建設不太可能搞好。自古以來,大多數二代們大概都是一個德性吧!家裡有礦誰還好好學習?至於說清朝全面實現漢化,開始尊師重道重視文化,其實是從雍正開始的,這是後話了。

大清國武功赫赫,一本《三國》打下天下

雍正的字,書法家的水平

而且從軍中晉升的將佐們也往往都是粗人居多,家庭條件好的也不過認得些字,三國演義正好符合他們的文化水平。

至少從唐朝開始,文言文已經嚴重脫離了口語現實了,學習古文文法,從浩瀚如海的漢文化經典中尋找典章制度、研習兵法韜略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莫說是古代人,就是今天的大學生一萬個人裡挑不出幾個能做到,更何況母語是滿語的人呢?

大清國武功赫赫,一本《三國》打下天下

出了科舉圈,真沒人能之乎者也起來

至於為什麼滿人會把一本文學著作當做兵書去看呢?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漢姆雷特,三國演義雖然只是一部文學作品,但是敘事宏大,包羅永珍,裡面的行軍佈陣、智計謀略都可圈可點。至於馬戰、步戰、水戰、平原戰、山地戰等戰例更是一應俱全,簡直是一部古代行軍打仗的百科全書。滿人拿它來做兵書,只能說明這部作品太偉大,羅貫中太了不起了。

Tags:努爾哈赤三國演義文化李成梁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