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林浩然 | 養一輩子魚,讓國人不缺魚吃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人文2023-01-06

簡介”林浩然接受南方農村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林-彼方法”的運用,只是解決老百姓吃魚的數量問題,如何提高水產良種質量、培育出更多的高檔魚類則成了團隊研究的新課題

蒼海一慄怎麼讀

“從廣東到浙江1000多英里的海岸線上,你幾乎到處都可以看到海面上漂著養殖網箱。想象一下,每個網箱養幾千條魚或螃蟹,加在一起是多大的規模。中國農民不只海水養殖,任何開闊的水域,水庫、河流、湖泊都能養水產品。”

這是劍橋大學博士Janus Dongye關於“中國是怎麼生產這麼多糧食,足夠養活十多億人的?是靠進口還是自給自足?”這一問題的回答。

中國不是讓人吃米麵等主食填飽肚子,2019年,中國水產品總產量近6500萬噸,其中約5000萬噸來自水產養殖,水產養殖業貢獻了中國人三分之一的蛋白質來源。

早在1988年,中國一位科學家和加拿大科學家合作,闡明魚類促性腺激素的合成與分泌的作用機理。這一理論的廣泛應用,開啟了中國淡水魚類規模化可控育苗新時代,對我國魚類養殖產量的提高發揮重大作用;從2001年起,他帶領研究團隊在石斑魚、桂花魚等高檔魚類的水產良種培育方面進行持續的科研攻堅,讓石斑魚、桂花魚等名貴魚逐步成為老百姓的家常菜。

這位科學家就是被譽為“石斑魚之父”、“養魚院士”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浩然。

林浩然 | 養一輩子魚,讓國人不缺魚吃

林浩然院士接受南方農村報記者專訪,分享如何讓老百姓吃上更多更好的魚的故事

“良種是水產養殖最關鍵的物質基礎,在我國水產品消費升級、水產養殖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都將扮演重要的角色。”林浩然接受南方農村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林-彼方法”的運用,只是解決老百姓吃魚的數量問題,如何提高水產良種質量、培育出更多的高檔魚類則成了團隊研究的新課題。

耄耋之年的他不辭勞苦完成兩部百萬字的譯著,為中大學子捐150萬元澤被後學。雖已退休多年但他目前仍幾乎每天堅持工作,希望能為老百姓吃上更多更好的魚繼續發揮餘熱。

“林-彼方法”問世

讓國人不缺魚吃

1988年,林浩然與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魚類學家彼得(R。E。Peter)教授經過十幾年的潛心研究和數百次的實驗,揭示了魚類促性腺激素合成與分泌受神經內分泌雙重調節的內分泌生理機理,其應用技術被國際魚類學界命名為“林-彼方法(Linpe Method)”。

林浩然 | 養一輩子魚,讓國人不缺魚吃

林浩然院士與加拿大peter教授一起研發出“林-彼方法”

以“林-彼方法”為基礎,他們建立了使用多巴胺受體拮抗劑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誘導魚類產卵的新技術,創制了“高活性新型魚類催產劑”,實現了完全可控的淡水魚類人工繁殖,從根本上解決了淡水魚類養殖的苗種問題,被譽為魚類人工繁殖的“第三座里程碑”。

“‘林-彼方法’解決了老百姓吃魚的數量問題,此後,如何讓老百姓吃上高檔的魚成了團隊研究的新課題。”林浩然表示,2001年,他立足廣東,把目光轉向海水魚類繁殖和養殖領域。他帶領研究團隊承擔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海洋“863”計劃專案“石斑魚生殖調控和人工繁育技術研究”,並在石斑魚人工繁殖和苗種培育技術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石斑魚苗種的規模化生產。

林浩然 | 養一輩子魚,讓國人不缺魚吃

林浩然院士在深圳南澳觀察石斑魚苗種孵化

2010年起,林浩然領導的團隊與華大基因合作,繪製完成了“石斑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這是中國完成的第三個魚類基因組測序專案和全基因組序列圖譜,也是第一份鱸形目鮨科石斑魚類基因組序列圖譜;2019年,林浩然團隊完成鞍帶石斑魚全基因解析,為石斑魚類的生物學研究和遺傳育種提供了重要基因資源,對於推動石斑魚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林浩然 | 養一輩子魚,讓國人不缺魚吃

林浩然院士在深圳南澳挑選石斑魚親魚

“兩條腿走路”

提高水產良種質量

林浩然介紹說,我國水產養殖有數千年的歷史,數百萬公頃的養殖面積,數百萬的水產從業人員和科學技術人員。得益於廣泛良好的養殖基礎條件,改革開放後養殖水平迅速提升,我國水產養殖經過短短數十年的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是,由於我國水產養殖在技術、人才、試驗平臺等方面的投入依然較為欠缺,國內大型的水產育種企業還不多,水產種業高質量發展遇到了不少瓶頸。

“我覺得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我們還缺乏大規模的試驗平臺和實驗基地,缺少大型企業能夠專注、長期、穩定地進行試驗,朝著良種選育特定的方向不斷地深入探索,創造出新的技術,培育出新品種。”

“提高水產良種質量,我覺得應該是兩條腿走路。”林浩然指出,一方面努力發掘國內有潛力的優良水產品種,不斷地提高本土養殖品種的質量;另一方面注重引進國外的優良水產品種,並透過不斷地改良,使其適應國內的養殖環境、養殖方式,降低養殖成本,提高養殖產量。他認為最近幾年國家對水產種業的發展非常重視,提供很多的政策、專案和機會給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去施展他們的才華,但是人才的培養、資金的持續投入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我覺得關鍵的還是我們自己要堅持努力,踏踏實實地去解決在水產良種培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2020年,經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水產新品種已有200多個。據介紹,水產良種選育所採用的遺傳育種技術包括傳統育種技術和分子育種技術,從目前的實際效果來看,真正能夠起作用的還是傳統育種技術,包括雜交育種、雌核發育、多倍體育種、性別控制等。

“不管國內還是國外,分子育種技術目前還達不到廣泛應用,雖然我們也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分子育種技術還是處在探索過程。”林浩然表示,對待遺傳育種技術也需要“兩條路腿走路”,既要充分發揮傳統育種技術的作用,又要積極探索和掌握分子育種的技術與方法。比如他研究團隊的張勇教授開展的全雌鱖“鼎鱖1號”的選育,就綜合運用了上述兩種育種技術。目前林浩然團隊在石斑魚、鱖魚等名貴魚類的生物學研究和遺傳育種方面進行持續的科研攻堅,希望將來能培育出更多高檔魚類的優良品種,豐富百姓“菜籃子”。

林浩然 | 養一輩子魚,讓國人不缺魚吃

林浩然院士在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做研究工作

“生命有限,科學無沿,在浩瀚的科學海洋中一個人所取得的成果只不過是滄海一粟,成績只是說明過去,開拓進取才是永恆的追求。”林浩然這樣說。

雖然他已經退休多年,行動不太方便,但他還是經常去辦公室工作,希望為一輩子深愛的科研事業繼續發揮餘熱。

原標題:《林浩然 | 養一輩子魚,讓國人不缺魚吃》

Tags:浩然水產石斑魚養殖育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