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孩子的留白教育:不得不說的此處無聲勝有聲

由 臥談眾生 發表于 人文2023-01-06

簡介一個人獨處,不一定孤獨,那是自己的留白

此處無聲下一句是什麼

孩子的留白教育:不得不說的此處無聲勝有聲

(1)

“兒子在幹嘛呢?”每當孩子寫完作業呆那兒的時候,他媽媽總要問上一句,可能覺得孩子在浪費時間。搞得孩子很煩。其實,根本不要管孩子,他有權利發呆,有權利休息,有權利玩,有權利在某個時間段不學習。我們稱之為“留白”。“留白”教育不可或缺,因此每週日下午就是我們的留白時間,去爬爬山,騎騎車,逛逛公園,絕口不提學習,甚至都不說話。我經常被孩子打斷說話,或對我作一個輕聲降低分貝的動作,我接受了,乾脆閉上嘴,讓“此處無聲勝有聲”。

(2)

留白是中國藝術作品創作中常用的一種手法,指書畫藝術創作中為使整個作品畫面、章法更為協調精美而有意留下相應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間。藝術大師都是留白的大師。留白是傳統的美學思想,也是重要的哲學思想。藝術何處不留白?填滿易,留白難!

孩子的留白教育:不得不說的此處無聲勝有聲

(3)

有沒有那樣一個時刻,我們盯著電腦發呆,習慣性地點選重新整理而已。很多工作都懶得做。其實發呆就是留白,是有好處的,發呆是正常人的一種心理調節,偶爾發呆無傷大雅,還有利於健康。可以讓一個人靜下心來思考。也有的人發呆的時候什麼也不想,一般來說比較安靜的人比較喜歡發呆,他們覺得這是種享受 。發呆的時候可以什麼都想,做做“白日夢” ,也可以什麼都不想,“閉目養神”。打坐,冥想都是留白。生活需要留白,不能被各種計劃排得滿滿的。那樣就會給自己無形中帶來巨大壓力,人長時間在壓力下生活,喘不過氣來,時間一長,就傷了元氣,透支了身體,健康就會受到極大影響。就如攝影,必懂留白,不能把景物拍得滿滿當當的,那樣就沒有了大自然的和諧美觀。

(4)

有人說,如果將人生比作藝術之作,“留白”不是指不作為或作為不夠,而是說人生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高境界。留白是一種心境,一份遐想,是不可多得的意境,是心靈深處的安寧與閒逸,留白是自己的精神空間。我們為人父,為人母,為人夫,為人妻,為領導,為下屬,我們什麼時候做自己?一個人獨處,不一定孤獨,那是自己的留白。人生沒有完美,也不需要極致,完美可能是曇花一現,極致是瞬間的光芒。留出人生空間,任自己圖畫。

孩子的留白教育:不得不說的此處無聲勝有聲

(5)

好多詩句都體現了言語的留白,別有一番意境。“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形容一種幽怨和思念之情達到沸點時,沒有任何語言或音樂可以形象的描述出來,唯有留下一段空白讓人細細品味。如同柳永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以及蘇軾的“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都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形象註解。還有魯迅的“於無聲中聽驚雷”,亦如出一轍!更有徐志摩那一首《再別康橋》: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讀起來讓人蕩氣迴腸!

Tags:留白發呆勝有聲無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