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究竟對與錯?我們為什麼有矛盾的生與死?

由 思想者王建平 發表于 人文2022-12-31

簡介而感知愉悅邏輯模式並非是我們人為的製造,它就是存在億萬年的法則、規律與目的

生與死是矛盾關係嗎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五部》(113)

《生存競爭邏輯模式和感知愉悅邏輯模式的來由》

我們是按邏輯來確定事物存在秩序的,我們必須按照邏輯秩序來解釋事物的存在。事實上,我們一直有兩套邏輯模式的存在,一套是本來就存在的感知邏輯模式,這是非人為的自然存在的邏輯規律,比如:大、小、多、少、遠、近、熱、冷、黑、白……等等感知資訊形成的自然邏輯,大不能裝進小裡、多與少有數量的區別、冷與熱有溫度的差異……等等,這就感知形成的邏輯秩序,我們只能按這種邏輯秩序來認識存在和把握存在,這套邏輯就是存在的基本邏輯。然而,我們在認識事物存在的過程中,我們的精神意識對存在事物的感知資訊有了概念化的加工,在概念化的執行過程中,我們的主觀意識產生了,我們主動地用抽象的意識去解釋事物的存在,我們在抽象化的概念執行中也生出來一套邏輯秩序,我們用這一套主動的、主觀的邏輯去重新解釋事物,這就是我們的主觀邏輯模式。

究竟對與錯?我們為什麼有矛盾的生與死?

主觀邏輯模式的邏輯秩序是來自於基礎的感知邏輯秩序的,主觀模式是運用感知邏輯做材料,組裝起人為演繹的邏輯秩序,也就是說,用感知的經驗來組織抽象的概念邏輯,具象的存在是感知的,抽象的邏輯執行是主觀的。比如說,樹立起一個生命的概念,這個概念就不是感知的,生命無法被感知。但生命所在的主體的存在形態是被感知的,如呼吸、運動、進食、排洩……這些具體的存在形態就是感知的。把這些具體的感知形態組合成抽象的概念,就是生命。生命就有生命的存在原理、存在規律,更有其存在邏輯。生命的邏輯在感知邏輯中是沒有的,我們為了要讓其得以存在,必須人為地將它製造出邏輯來。比如死亡就是專為抽象的生命概念製造出的邏輯,又是一個抽象的非感知概念,即我們既感知不到生命是什麼,也感知不到死亡是什麼。但生命必須死亡是邏輯的要求,否則生命就不成其為生命了。

就這樣,我們建立起生命的概念,就必須為它建立相應執行的邏輯體系,這個邏輯體系又非得在感知的現象中找到對應的依據,於是,正在感知的生物就是有生命,停止感知的生物就是已經死亡。顯然,用感知的事實是不能解釋生命的邏輯的,生命與死亡都不能感知,只能認知,它們只能在我們的意識中存在,不能存在於感知的事實中,特別是死亡,為了讓其可現為感知事實,我們便在意識中創造出依賴現實經驗的感知事實:地獄、冥界、天堂以及靈魂與鬼魂等死亡之後的存在形態。

究竟對與錯?我們為什麼有矛盾的生與死?

生命不但有死亡,還有因其獨立存在而形成的競爭生存,所以,生命邏輯就擴充套件成生存競爭邏輯模式。人類就用這套意識模式來解釋自己的行為,確定和世界的關係。因為生命的目的只能是自己的存在,所以生存就是目的,即我們活著就是為了存在和繁衍。一切競爭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生存,但邏輯存在的死亡又是生存的終止,這就造成了必然死亡的生存這個邏輯矛盾。這種矛盾性邏輯在生存邏輯中比比皆是,這就是我們主觀製造人為邏輯的嚴重後果。

人為建立的邏輯體系並不能自洽,它自相矛盾的地方就是我們人類的災難。必然死亡的生存禍害了人類千萬年之久,我們一直以為我們無法不為生存活著,無法不執著生存走向死亡,死亡的痛苦就是無中生有邏輯的結果。生存競爭的艱難並非是存在原有的安排,也是生命邏輯製造的惡劣事實。而感知愉悅邏輯模式並非是我們人為的製造,它就是存在億萬年的法則、規律與目的。所有的生物都在這個模式下存在,愉悅就是存在的最佳狀態給予生物的感知意識反映,愉悅狀態就是存在與生物互動的最佳狀態和共同目的。感知邏輯是存在本身的運動規律和變化秩序,這套邏輯完全自洽,絕無絲毫矛盾衝突,否則,它不會執行數億年時間不變。一切均以感知事實和感知結果為準,我們的精神意識雖對感知資訊有加工過程,但最終仍然得歸於我們最後的感知。

究竟對與錯?我們為什麼有矛盾的生與死?

感知才是我們最根本也是最真實的存在,而人類的歸宿也就在這圓洽於萬事萬物的感知中。感知邏輯是存在的基礎性邏輯,也是誰也改變不了的邏輯,因為我們的生物屬性決定了我們的存在角色。生命邏輯帶來的波動只是時間長河中短暫的一瞬,我們還得回到存在本來的邏輯軌道上來,因為,存在的感知邏輯才是永恆的存在。(接下)

Tags:邏輯感知存在生命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