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楊嗣昌為什麼深得崇禎皇帝信任?

由 知道日報精選 發表于 人文2022-12-28

簡介正如崇禎沒有看錯楊嗣昌,楊嗣昌沒有看錯他所用之人,除了熊文燦外,左孫洪都是有能力之人,即使熊也招撫了不少農民軍,熊死後,楊親自領兵,最後兵敗,襄王被殺後,楊覺得無力迴天後自殺殉國

十面張網是誰提出來的戰略方針

崇禎十五年深秋,清軍再次擄掠山東,魯王朱以派被俘自殺,轉戰八個多月。期間,清軍俘虜近四十萬漢民,財物不計其數。這是清軍入關前最後一次大規模擄掠。

自從楊嗣昌上任大明兵部尚書以來,不但沒有剿滅農民起義軍,反而丟失了大片土地,喪失了大量軍隊,言官為此上章彈劾。崇禎卻剛愎自用,自認為是自己一手提拔楊嗣昌是正確的,言官的異議是別有用心,最終將他貶逐。崇禎繼續“恩寵”楊嗣昌,還讓他負責評議“文武諸臣失事罪”,追究清軍這幾次擄掠邊境時各地方官的責任。

楊嗣昌為什麼深得崇禎皇帝信任?

其實,楊嗣昌確實才華橫溢,機敏便捷,對歷史掌故瞭如指掌,又一向工於筆札,富有辯才。其所闡明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方針,向皇帝保證:三個月內消滅農民軍。讓朱由檢激動不已,拍案叫絕,嘆道:悔恨用你太晚了!

整起人來,楊嗣昌也非常賣力,按照崇禎的“指示”,羅列出五等罪狀,分別是:守邊失機、殘破城邑、失陷藩封、失亡主帥、縱敵出塞。

然後?然後就按罪抓人,大興刑獄!

此次“抓人”,楊嗣昌一共斬殺包括巡撫、總兵、總監在內三十六名官員,而他——大明兵部尚書,卻成功轉移責任,朝野一時譁然。

那麼,楊嗣昌為什麼深得崇禎皇帝信任呢?

楊嗣昌為什麼深得崇禎皇帝信任?

楊嗣昌既不是東林黨,也不是閹黨,一心幫你辦事,博聞強記,文章風流,還好讀兵書,在戶部當過侍郎,也在外地當過巡撫,整頓過邊關防務,經驗豐富,賣力做事,不推三推四,能不能挽救大明暫且不說,假如你是皇帝你用不用?《明季北略》中記載時任餉司的楊嗣昌曾奏言南方饑荒嚴重,並感慨:“今日百姓尚知討賊,尚可催科,只恐百姓自己作賊,誰為我皇上催科者?”

其實,他的用人和謀略,還是可圈可點的。正如崇禎沒有看錯楊嗣昌,楊嗣昌沒有看錯他所用之人,除了熊文燦外,左孫洪都是有能力之人,即使熊也招撫了不少農民軍,熊死後,楊親自領兵,最後兵敗,襄王被殺後,楊覺得無力迴天後自殺殉國。

公元1640年(崇禎十三年)十二月,被“十面張網”差點幹掉的張獻忠暗地裡進入湖廣,聞訊的楊嗣昌慌忙往回趕,趕到半路,就出事了,襄陽被攻陷,襄王被殺。

這位襄王朱翊銘,和萬曆兄是同輩,也算是崇禎的爺爺。不過,這位大明王室的王爺確實沒有骨氣,見到了張獻忠,竟然大喊:千歲爺爺饒命。在殺死襄王的時,張獻忠說:如果沒有你的腦袋,楊嗣昌是死不了的。

楊嗣昌為什麼深得崇禎皇帝信任?

果然,當楊嗣昌得知襄王被殺時,十分內疚,愧疚於自己沒有能夠盡到責任,沒有能夠報答一個知己的信任。加上他當時身患重病,沒幾天就病重而亡。

楊嗣昌的死,崇禎十分悲痛,就連襄王死了他都沒這麼悲痛,不但沒追究責任,而且還追認了一品頭銜。

崇禎臨朝嘆息:“自楊嗣昌歿,無復有能督師平賊者。”又親書祭文,曰:“惟卿志切匡時,心存許國……齎志深淵,功未遂而勞可嘉,人已亡而瘁堪憫……英魂有知,尚其祗服。”

Tags:楊嗣昌崇禎襄王清軍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