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意料之外的“不出於戶以知天下”|《道德經》第47章

由 馮海塘 發表于 人文2022-12-04

簡介大眾就是聖人的財富,聖人只有不圖謀名分和錢財等外物,才會把持住自己的方向,把持大眾的共同方向,把持國家的方向,即讓大眾能夠更好地活著,生生不息

融合為一出自哪裡

意料之外的“不出於戶以知天下”|《道德經》第47章

一切把“道”玄學化的,要麼是無知,要麼是騙子,沒有第三種情況。

釋文與釋讀

【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窺於牖以知天道。】

(侯王、聖人)不走出門戶,才能管理自己的天下;不透過視窗圖謀名分和錢財等外物,才能把持自己的方向。

(釋文好)

1、何為天下?

任何萬物都是一個整體的形態,一物就是一個整體,一個整體就是一方天地。一棵樹、一片森林、一滴水、一片海、一個人、一座城市、一個國家……,都是一個整體的形態,都是一方天地。

任何一物本身就是一方天地,都有自己的一片天,都有自己的天下。

2、何為天道?

道是方向,是會聚成一個整體形態的方向。

任何萬物的內部因為有一個共同的方向,才能會聚成一個整體的形態,才能存在。

所謂天道,就是任何一物的內部本身所具有的共同的方向。

意料之外的“不出於戶以知天下”|《道德經》第47章

3

、何為聖人?

這句的不出戶、不窺牖,主語是侯王以及後一句提及的聖人。

聖的本字是聲,“聖人”最初寫作“聲人”,意思是發聲的人,即代言人。聖人就是道的代言人,是萬物的代言人。

好比人體是由眼睛、心臟、耳朵等許多器官組成的一個整體。人的自我意識就是“我”,是整個身體的代言人,是身體的聖人。

“我”能活著,這是所有器官的方向。所有器官都朝著這個方向會聚成一個整體,才成為了一個活著的人。在現代醫學中,腦死亡是判斷一個人是否死亡的標準之一,即沒有了“我”。當所有器官失去了一個共同的方向,人也隨之死亡。

對於人體系統而言,“我”能活著是所有器官的共同方向,是人體的道。“我”代表身體發言,整個身體就是“我”的天下。

意料之外的“不出於戶以知天下”|《道德經》第47章

4、知天下與知天道

“知”在此是主持、管理。“知天下”就是管理自己那一方天地,“知天道”就是把持自己那一方天地的共同方向。

對於國家而言,大眾是國家的主體,是國家的財富。因為如果沒有大眾、一個人都沒有,就沒有所謂的國家。

(1)大眾的共同利益是能夠更好地活著。這是大眾的共同方向,故而是國家之道。換言之,國家之道、國家的方向,就是讓大眾能夠更好地活著,即能夠生生不息。

(2)聖人是國家之道的代言人,是擬人化、理想化的發言人。

(3)聖人的一方天地就是國家。大眾是聖人的天下,而大眾的共同方向、國家的方向、國家之道,這是聖人的天道。

因此聖人只有呆在自己的門戶,才能管理好天下大眾。大眾就是聖人的財富,聖人只有不圖謀名分和錢財等外物,才會把持住自己的方向,把持大眾的共同方向,把持國家的方向,即讓大眾能夠更好地活著,生生不息。

經言:“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意思是說:“名分、財富與身體,身體是最重要的。大眾是侯王的身體,過分貪圖名分和財物,必定會失掉大眾。只有滿足於大眾,駐守大眾,侯王的名分和財富才可以長久。”

5、辨析

* 知:主持,管理,掌管;懂得,知道。

* 窺:圖謀。

意料之外的“不出於戶以知天下”|《道德經》第47章

【其出彌遠者,其知彌少。】

誰走得越遠,對自己的天下和自己的方向就瞭解得越少。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弗為而成。】

所以聖人不遠行才能掌管自己的天下,不比較外物才能明確自己的方向,不遠行、不比較外物才能成就聖人。

(釋文好)

1、“弗為”與“不為”

“弗為”是“不為之”,不是“不為”。

“弗”是不完全否定,“不”是完全否定。“弗為”意思是“不做之”,“不為”則是完全什麼都不做。

比如,甲乙兩人駕車經過一家旅館,甲問乙:“住不住店?”

若乙答“不住”,意思是不住店,繼續走,是完全否定。

若乙答“弗住”,意思是“不住之”,即不住這家店,去找下一家,而不是不住店,是不完全否定。

傳世本把“弗”改成“不”,意思是什麼都不做。設想周天子、秦始皇、漢高祖、唐太宗等如果什麼都不做,還能有自己的天下嗎?還能有盛世嗎?

“弗為”是“不為之”,這裡的“之”是指前面說的不遠行、不比較外物。聖人只有不做這些事,才能管理好大眾,把持住自己的方向。只有這樣,大眾才能更好地活著,才能生生不息,聖人也才能成就自己,故曰“弗為而成”。

2、辨析

* 見:接觸;比試,較量。

* 明:明察,明確。

意料之外的“不出於戶以知天下”|《道德經》第47章

本章完。

Tags:聖人大眾方向天下弗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