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中國典籍都是文以載道,這個道不是市儈智慧,是由凡入聖之道

由 易經玄通 發表于 人文2022-11-30

簡介就是講人道效法天地之道,聖人已經立己,由凡入聖,所以要做的就是崇德而廣業

被譽為祖述堯舜憲章文武是誰

中國典籍都是文以載道,這個道是由凡入聖之道

中國文化肇始於伏羲,伏羲一畫開天,文化之源泉被開啟,從此綿延不絕,江河浩蕩,澎湃激昂。

世界一切偉大的文明都和天有關。一畫開天,就是以天道為人道立則,天道是極,人道師法。非聰明睿智神武不殺之聖人不能有此與天同功之造作。

中國典籍都是文以載道,這個道不是市儈智慧,是由凡入聖之道

恰如伊尹所言,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非予覺之而誰也?“

出自《孟子萬章上》

中國聖人先知先覺者也,中國典籍乃聖人所言,恰是先知覺後知,先覺覺後覺。如佛家所言,佈施正法善法,讓人覺悟。

中國典籍都是文以載道,這個道不是市儈智慧,是由凡入聖之道

所以從伏羲開始,一畫開天,河洛出世,造作八卦,中國文化便是聖人文化,歷經三皇五帝,周公集大成,孔子傳續光大,易經本源,道儒開花,無非是覺悟眾人,由凡入聖。

《尚書 堯典》言,

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克明俊德,修身立己之道,如《大學》所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親九族 平章百姓,協和萬邦,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

中國典籍都是文以載道,這個道不是市儈智慧,是由凡入聖之道

所以,儒學至少在堯時,便已經體系化理論化。

而且《大禹謨》舜更是提出,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十六字真言。更是從性與天道揭示儒家由凡入聖之道這一理論淵源。

此後整部《尚書》無不是圍繞克明峻德,修身立己,親九族協和萬邦達人之道展開歷史敘事。邏輯清晰,脈絡清楚。

中國典籍都是文以載道,這個道不是市儈智慧,是由凡入聖之道

到了《周易》文王從理論和實踐讓儒學體系集大成,這也是孔子所言宗周的道理所在。孔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也是承續這一邏輯和脈絡。

《周易》

乾卦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大哉乾元四字,正是惟精惟一之語所由來。而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恰是修身立己之道。萬國咸寧恰是達人之道。

中國典籍都是文以載道,這個道不是市儈智慧,是由凡入聖之道

《繫辭傳》言,子

曰:《易》,其至矣乎!

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就是講人道效法天地之道,聖人已經立己,由凡入聖,所以要做的就是崇德而廣業。業無非是萬國咸寧之宏願,天下大同。

這一段話,孔子就點明儒學一字一句無不是來自易道。

整部周易就是講君子該如何做的。而君子和聖人的唯一區別就是聖人有位,君子無位,但德性是一致的,相同的。所以做到君子就是由凡入聖。君子才是真正的人,純粹的人,大寫的人。道家叫真人。

其實不僅僅是儒家,道家也是由凡入聖之道。整部《道德經》都是講如何修道,如何用道,也就是先有道再有德。

不過和儒家殊途同歸而已。法不同,道同。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其實就是周易所言,保合太和。和才能柔。

而《詩經》不過是以文學的形式言君子立己達人之道而已。

更何況四書哉,皆不脫離由凡入聖這一根本宗旨。那就是學而時習之開篇所言,學仁道,君子道。恰如《學記》所言,經過九年學習,便能

強立而不反,蛾子時術之,脫骨換胎,化繭成蝶,成為君子,由凡入聖。

此後莊子,孟子延續正道,而秦漢以後,聖人典籍解讀便淪為文字之學,望文生義,市儈智慧,失去聖人聖意,不覺有兩千餘年矣,誠可悲也。

Tags:聖人由凡入君子立己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