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古代科舉有多難,居然有兩個十五六歲就考上進士的

由 一葉孤帆yi 發表于 人文2022-11-29

簡介秀才往上再考舉人,又被稱為鄉試,在省城考試,有皇帝派大臣主考,每個省的舉人一次錄取人數很少不到100人,考上舉人才能被稱為老爺,百姓見到要下跪,舉人icon特權就大了,不想再考進士的,可以去吏部備案,去做官,一般都是縣裡的主簿等類的八九品的

兩榜進士排第幾名

明朝科舉金榜題名最為年輕的兩個進士,一個江西廬陵人王臣16歲、一個山西解州人喬庭桂15歲。

明代科舉共舉行了89次,錄取的進士約為25000名,每次錄取的人數不等,一般錄取人數二三百名。

明朝成化icon五年(公元1469年)江西廬陵人王臣16歲中了進士,不過是三甲同進士。

崇禎icon十六年(公元1643年)山西解州喬庭桂15歲中了進士,也是三甲同進士。

古代科舉有多難,居然有兩個十五六歲就考上進士的

古代科舉從隋朝隋煬帝icon開始,給了平民百姓一個上升的渠道至宋朝明朝時科舉制度icon趨於完善,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就是明朝讀書人的地位,明朝科舉出來的進士地位很高,不過要考上進士那可比今天考上清華北大難太多了。

首先要參加縣試(縣裡面考試)、府試icon(府城就是現在的市),過了這兩關,還只能算是童生還不是秀才,童生只能證明你是讀書人,去參加院試icon(省城),院試由皇帝派官員來主考,院試過了才能被稱為秀才(生員),是士大夫階級的最底層,秀才分為三類,分別是廩膳生員、增廣生員和附學生員,其中廩膳生員考試成績最好,地位最高,每月能夠獲取朝廷撥付的米麵糧食等等,增廣生員和附學生員沒有這樣的資格。

朝廷針對秀才設有每三年一次的歲試和科試,你不去考舉人也要參加。這就是為了檢驗你有沒有繼續用功讀書而設定的。若是在考試中的成績不理想,得了個五等以下就會被申斥,更差的會挨戒尺甚至革除功名。所以說不是考上秀才就能一勞永逸了的。當然歲試和科試不像院試那麼嚴格,但也算是秀才們腦袋上的緊箍咒了。

不過秀才也有特權,可以見官不跪,免除徭役,有五十畝田地是免稅的。

秀才往上再考舉人,又被稱為鄉試,在省城考試,有皇帝派大臣主考,每個省的舉人一次錄取人數很少不到100人,考上舉人才能被稱為老爺,百姓見到要下跪,舉人icon特權就大了,不想再考進士的,可以去吏部備案,去做官,一般都是縣裡的主簿等類的八九品的小官,一輩子不易升遷,舉人可以被免除全家的徭役,還有二三百畝地是免稅的,百姓為免除給朝廷交重稅,就把地掛在舉人名下,給舉人交少於朝廷的稅收,所以說考上舉人一輩子不愁吃喝,生活富足,而家庭地位水漲船高,是本縣是鄉紳階層。

考上舉人再考就是去京城參加會試,會試每次錄取二三百名,會試中榜後被稱為貢士icon,再參加殿試,也就是說考上貢士就是板上釘釘的進士,也就是排名先後的問題。

考完殿試就是真正的天子門生。

前三名是狀元、榜眼、探花,是一甲賜進士及第,後一百名是二甲進士,賜進士,後面都是三甲進士,賜同進士,三甲也往往被稱為小妾,因為三甲是同進士,所謂的兩榜進士指的是一甲和二甲,而一旦考上進士,家族在本縣就是士大夫階級了。古代皇權不下縣,縣下面的治理完全是靠鄉紳之類的再管理。

古代科舉有多難,居然有兩個十五六歲就考上進士的

古代科舉有多難,居然有兩個十五六歲就考上進士的

古代科舉有多難,居然有兩個十五六歲就考上進士的

Tags:進士icon舉人考上秀才